近日,澳洲癩蛤蟆泛濫成災,該物種澳洲見過最噁心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由於癩蛤蟆在澳大利亞沒有天敵,出現種群泛濫成災現象。
據悉,在澳大利亞鱷魚都是癩蛤蟆的手下敗將,出現大面積鱷魚被毒死,就連澳大利亞的蛇都是癩蛤蟆的點心。目前,澳大利亞癩蛤蟆的數量已經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澳大利亞癩蛤蟆到底是什麼物種?為何人類不將其消滅呢?
澳大利亞入侵物種海蟾蜍,世界最大蛤蟆,體重超5斤
海蟾蜍又名「甘蔗蟾蜍」,號稱世界上最大的蟾蜍,該蟾蜍原產地位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區,日常主要以捕食小型昆蟲、爬行動物為食物,偶爾也會吃一些小型鳥類或植物。
據悉,海蟾蜍的體長在15厘米~17厘米,最大可長到25厘米,世界吉尼斯紀錄海蟾蜍最重可達2.65公斤(約5.3斤),長度達38厘米。
然而,海蟾蜍可不是什麼善茬,幾乎不怕任何肉食動物,其主要由於海蟾蜍屬於一種有毒生物,在其身體皮膚里的液腺可以產生劇毒,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海蟾蜍會將毒液噴出攻擊對方。
據悉,海蟾蜍身體的毒液顏色呈白色,在身體的背部和眼睛後方,均有非常大的腮腺。其毒液也可以將很多動物毒死,就連皮糙肉厚的鱷魚也不是其毒液的對手。若人被海蟾蜍攻擊,傷情較輕都是發炎,嚴重可以致人死亡。
海蟾蜍的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並不高,與海和水沒有多大關係,它是屬於不折不扣的陸生動物,只是繁殖的時候還會在水邊繁殖,其繁殖的蝌蚪可以在濃度達15%鹽度的海水中生存,因此,適宜海蟾蜍生存的水環境十分地多。
其次,海蟾蜍對溫度的要求並不高,並且可以實現根據其分佈地區的環境溫度有所改變,據悉海蟾蜍生活的最高溫度可達40~42攝氏度,最低溫度可以在10~15攝氏度。
最後,海蟾蜍的棲息環境,主要在開放遼闊的草原及林地,尤其是經人工改造的地方,如花園及排水溝。
綜合分析,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溫度,還是棲息地,海蟾蜍出現在澳大利亞出現泛濫成災現象也是情有可原。
為何人類不將海蟾蜍消滅?
海蟾蜍在澳大利亞沒有天敵,繁殖能力很強,雌性海蟾蜍一次可以產卵8000-30000顆左右,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所以導致它們的生物族群瘋狂增長。
據統計,20世紀60年代時,海蟾蜍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擴張,而到了20世紀末,擴張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年50多公里,通過生物學家的估計,澳大利亞的海蟾蜍數量已經達到了15億隻。為何澳大利亞不將其消滅?
關於入侵物種泛濫的問題,相信這也是各個國家非常頭疼的問題,因為泛濫成災,最終導致生態失衡。澳大利亞也意識到這一點,關於消滅海蟾蜍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人工捕捉、軍隊圍剿、集中捕殺、汽車碾壓等等。
在各種治理辦法的執行的過程中,海蟾蜍的治理卻遭到了當地人的反對,稱之為「不人道的辦法」。其主要受本地文化的限制,導致海蟾蜍的治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並且海蟾蜍的壽命非常地長,正常野生的情況下海蟾蜍可以活到15歲,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最多可以活到35歲。因此,在澳大利亞人們的保護下海蟾蜍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總結
澳大利亞海蟾蜍的泛濫導致當地的生態受到非常大的制約,與其治理還不如將其的科學價值發揮到最大,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才有更大的動力抓捕更多的海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