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確定了新冠住院患者所需的最有效血液稀釋治療水平

2022年12月11日23:12:03 科學 1795

澳大利亞確定了新冠住院患者所需的最有效血液稀釋治療水平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Unsplash/CC0 公共領域

澳大利亞 COVID-19 試驗 (ASCOT) 在《新英格蘭醫學證據雜誌》上發表並在今天的美國血液學會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確定了 COVID-19 住院患者所需的最有效血液稀釋治療水平.

COVID-19 全球大流行仍然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ASCOT 研究人員旨在發現哪些治療方法對住院的 COVID-19 患者最有效。

住院的 COVID-19 患者發生血栓(或血栓)的風險增加,這反過來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的發展。幾乎所有這些患者都會接受某種程度的血液稀釋藥物。


澳大利亞確定了新冠住院患者所需的最有效血液稀釋治療水平 - 天天要聞

在一項國際研究中,ASCOT 團隊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對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和尼泊爾的 1,500 多名患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抗凝(或血液稀釋)測試。

他們發現,中等水平的抗凝治療有 86% 的概率優於低劑量抗凝治療。更高的治療劑量沒有顯示出任何益處。

ASCOT 首席研究員 Steven Tong 教授是皇家墨爾本醫院的傳染病臨床醫生,也是Doherty 研究所臨床研究的聯合負責人,他說這些發現將為 WHO 贊助的指南提供信息。

「澳大利亞目前的做法是低劑量抗凝,而國際指南推薦高治療劑量的抗凝。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的證據表明,中間立場可能是最有益的,」Tong 教授說。

蒙納士大學輸血研究部副主任兼蒙納士大學和蒙納士健康顧問血液學家 Zoe McQuilten 副教授說:「我們很高興我們的研究被選中在美國血液學會年會暨博覽會上展示,這是血液學領域的首要國際會議」。

「重要的是,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中等劑量的抗凝治療會增加出血風險。雖然我們沒有發現高治療劑量的抗凝治療有益的證據,但我們在該試驗組中招募的患者較少」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教授研究員 Bala Venkatesh 教授說:

「這項研究強調了在不同醫療保健系統中進行臨床試驗的重要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LMIC) 在 Covid-19 中的代表性不足研究和 ASCOT 是為數不多的有 LMIC 地區主要參與的研究之一。ASCOT 試驗的結果預計將對臨床指南產生重大影響。」

更多信息: 新英格蘭醫學證據雜誌DOI: 10.1056/EVIDoa22009293

由彼得·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提供

翻譯編輯曼惪翋


澳大利亞確定了新冠住院患者所需的最有效血液稀釋治療水平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確定了新冠住院患者所需的最有效血液稀釋治療水平 - 天天要聞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紀錄片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疫情##國外##新冠##健康#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 - 天天要聞

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

重讀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心中的一個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輩科學家靠什麼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就實現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文中記載,黃旭華有一個觀點近乎口頭禪:「在現代,尖端通常不過是常規的組合……綜合就是創造。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 天天要聞

天文學家警告:地球或遭「鳥翼」狀太陽噴發衝擊

周二,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出現巨大的「鳥翅膀」狀噴發,過熱等離子體波洶湧翻騰。 這股太陽物質細絲長度超過100萬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還多。如今,科學家預測,此次細絲噴發的一部分....
潮聲丨從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萬年前滅絕的恐狼「復活」 - 天天要聞

潮聲丨從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萬年前滅絕的恐狼「復活」

潮新聞客戶端 執筆 謝丹穎 張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過前些年大熱的美劇《權力的遊戲》,應該對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萬年之久。如今,它們「復活」了?恐狼曾在熱門美劇《權力的遊戲》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侶而聞名,但它實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 天天要聞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新冠病毒又來了?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近期,隨着氣溫變化和人群流動增加,全球多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襲美國。自2023年10月以來,多國報告了新型變異株的傳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械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名俄羅斯籍的女研究員,在今年2月入境美國時遭美國執法部門扣押。當時她被扣押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隨着更多案情披露,該案一些情節讓人覺得更奇怪了。 根據美聯社....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地球是一個奇蹟歷史|美國將國家地理中文網設為星標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1937年6月,當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坐進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飛機的駕駛艙時,她..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