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院院士顏寧教授全職回國,選的單位很對口,考慮到南科大的所在地,科研條件沒得說,祝福她吧。
當初不少人看到顏寧離開中國覺得中國痛失人才,作為科研工作者我想說點心裏的話。
Q1顏寧的工作重不重要?
A1非常重要。
Q2這些工作是不是對學識和智力有着極高的要求?
A2相比創新思維和學識,這些工作需求更多的是工匠精神。
Q3這些工作的成本如何?
A3即便不算耗材和日常維護,僅僅從設備採購起步價就是百萬級,好點的可以上千萬級,注意這裡的單位是美元。
Q4成果是否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A4 有,但是十分有限。從投入產出來看,一定是嚴重的入不敷出的,未來十年內或許都是如此。
同樣是基礎研究,基於冷凍電鏡的工作成本實在太高,不是一般研究機構應該考慮的。如果真的在這個領域推出兩個院士,以國人的特性,縫縫補補應該也有不少團隊能掏得起這入場費。可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屆時國外的儀器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國內的科研經費都花在了儀器採購上,還是應用價值不高的成果。假設十年內,有20個團隊買冷凍電鏡,大致開銷差起碼得10億人民幣了,這些經費足夠支持多少科研人員的研究?這些年有些國外學術團隊極盡給吹捧冷凍電鏡的成果,一方面確實有學術上的原因,但你要說沒有政治上的原因,我是不信的。
Q5顏寧教授是否有機會再沖國內院士?
A5 很難。國內一個領域只有一個院士。顏寧的導師施一公已經評上了院士。她若想再沖別的方向的院士就得跳出舒適圈。個人認為這對一個靠冷凍電鏡刷論文的人來說難度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