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永州的一位年輕釣魚人,就在當地野河釣魚時,釣起一條外形奇特的「怪魚」。作為一名釣魚愛好者來說,本地常見的魚都很熟悉,比如鯽魚、鯉魚、鰱魚、太陽魚、小雜魚、像鰟鮍、釘子魚、趴地虎等等。
然而,這條奇怪的魚,讓釣魚愛好者有點懵,完全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怪魚,認為是保護物種,將其放生。據悉,怪魚全身呈青綠色,鱗片細密有光澤,看起來非常地漂亮,體型有點像是草魚,這位釣友認為應該是一種罕見的奇特魚種。
罕見「怪魚」到底是什麼物種?
關於湖南小伙的罕見怪魚,不少網友稱:該魚名叫青龍、青衣魚(四川叫清波魚),由於物種種群數量十分地少,其市場價格約好幾百元一斤。那麼,清波魚到底是什麼魚?
清波魚學名叫中華倒刺䰾,原產於長江及其支流,主要分佈在長江上游地區,尤以上游雲南、四川、湖南各地江河分佈較廣,產量較多,曾經在在長江是非常常見的魚類物種。
清波魚魚體比較扁平,頭部小而且尖,領須長,吻須短,背鰭硬棘粗壯,最後一根硬棘後緣有鋸齒。胸、腹、臀鰭棘堅硬,尾鰭基部有一個黑色斑點。
清波魚適宜生長的水溫在22~28攝氏度,溶解氧在4mg/L。因此,該魚的生活環境主要在長江上游,主要出沒在流水較急而底多亂石的江河中,11月中旬進入江河灣沱中越冬,成小群棲於岩洞、石穴、亂石間等處。
由於清波魚的食性雜,攝食周圍的餌料和深入水底的菜葉、穀物、枝角類、橈足類等,生長速度快,個體大(最大可達到25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抗病能力強,其經濟價值非常地高。
清波魚為何如此罕見?
曾經清波魚作為長江上游常見的魚類,為何近些年很多人都不曾見到清波魚活動的蹤跡呢?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過度捕撈,由於清波魚的經濟價值非常高,作為我國常見的魚類,被大量捕撈,導致該魚種群出現大面積的減少,影響種群繁殖,破壞了生態平衡。
第二、水體污染嚴重,隨着工業的發展,在大江大河周圍建立大量的工廠,由於部分企業管理不善,導致大量的廢水、廢渣被排放入河,導致河水污染,大量生物種群出現消失。
目前,大部分都是人工養殖,目前在四川、重慶取得成功。因此,在長江流域清波魚種群數量急劇降低,甚至是罕見的物種。
然而,清波魚的養殖要求非常地高,比如環境安靜、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排灌方便等,對於養殖場也有特殊要求,比如底質以砂、石質為好。
因此,此次湖南發現清波魚,充分說明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非常好,適合清波魚的生存和繁殖。
總結
清波魚作為我國一種經濟價值非常高的魚類種群,野生物種的出現,實際上是對本地生態環境的肯定。
因此,我們應該多保護本地生態環境和清波魚,對湖南小伙的放生行為點贊。期待未來我們的河流中還將有更多魚類物種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