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2022年10月13日20:08:07 科學 1351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隨着人們對碳排放的了解加深,僅僅一個「碳」字如今已經不能輕鬆概括所有和雙碳問題有關的研究與討論。一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文章指出,如今為了推動碳研究的跨學科發展,人們已經開始結合顏色光譜,來定義不同「碳」的性質和分佈,通過不同的以顏色為基礎的術語來幫助更多人加深對碳排放與碳循環的理解。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了其中幾個相對主流的類別。

黑碳 Black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黑碳(也可稱為碳煙)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碳顏色之一。它指的不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二氧化碳,而是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燒的副產品,在森林火災、磚窯燒制所產生煙霧以及煤煙中,經常會存留這類黑色固體小微粒。黑碳對氣候有許多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比如,作為一種吸光性物質,黑碳可以強烈吸收太陽短波輻射、釋放紅外輻射、加熱周邊大氣,並在大氣中留存數日至幾周,因而產生區域增溫效應;再如,黑碳附着到冰山雪蓋等白色表面後,會一邊吸收熱量,一邊阻礙反射,加速冰山、冰原和北極冰蓋融化並引發海平面上升,在喜馬拉雅等地區,黑碳對冰川融化的影響可能等同於二氧化碳。

期刊JG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在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黑碳的增溫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在某些地區,例如美國北部、加拿大、歐洲北部和亞洲北部,其實際影響可能比甲烷還要顯著。反過來,這也就意味着,減少黑碳排放可被視為是在短期內減緩區域範圍氣候變化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棕 碳 Brown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當前,北極地區正以全球其他地區兩倍的速度快速變暖,冰川融化、海冰減少等導致全球大氣環流異常、地區生物多樣性減少,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環境、生態和經濟問題,這一現象與碳的另一種顏色——棕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棕碳是由化石燃料燃燒、生物質燃燒等釋放的一種吸光性有機氣溶膠,常與黑碳共存,但相比黑碳具有更加複雜的化學組成和來源。其對近紫外波段的太陽輻射有很強的吸收效應,可以增加地球獲得的凈輻射通量,從而導致氣候變暖。

由於突出的吸光性,棕碳對高原、極地地區的氣候影響在近年來逐漸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近期在期刊《地球》(One Earth)上發表的一項由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德國馬普化學所等多家國內外單位合作的研究顯示,在北極地區,水溶性棕碳的增溫效果約相當於黑碳的30%,北半球中高緯度的生物質燃燒貢獻了北極地區約60%的棕碳增暖效應。如果未來中高緯度地區的野火頻率、強度、範圍繼續增加,就可能釋放出更多的棕碳氣溶膠,進一步加速這些地區的氣候變暖,並造成更頻繁的野火燃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儘快明確棕碳的增暖效應及其主要來源,對於緩解高原、極地乃至全球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

紅 碳 Red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紅碳是新近被提出的一種碳顏色,它主要指的是「冰雪上所有減少反照率存活的活生物顆粒」,例如紅色的雪藻。「紅」在這裡則指代的是這些微生物所產生的一些紅色、黃色、紫色的常見色素,這些顏色可以吸收綠色和藍色波長的光,從而融化冰雪,並釋放出冰晶中的其他物質,如氮和磷。近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極地地區、阿爾卑斯山等山脈發現的「西瓜雪」,其實就是寄居了大量紅雪藻的雪。紅雪藻需要液態水以及水中的營養物質才能茁壯成長,因此當足夠多的紅雪藻聚集在一起,它們就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能量,使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氣候變暖會導致兩極冰蓋融化,空氣微粒的沉積增加(例如含有營養的農業塵埃),這些變化都會給紅雪藻創造更有利的生長環境,進而引發更多的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持續升高。因此,紅碳概念的提出,正是為了推動人們加快展開關於微生物如何作用於冰川的研究,並儘早找到避免惡性循環發生的方法。

綠 碳 Green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綠碳如今已經可以算是廣為人知的概念,即「被陸地生態系統吸收的碳」,之所以稱之為「綠色」,是因為這種二氧化碳是陸地上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來吸收的,而光合作用依賴於植物葉片中的綠色葉綠素。

毫無疑問,作為溫室氣體積累的潛在緩衝,綠色碳生態系統在影響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水平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覆蓋了地球上三分之一土地的森林不但為80%的陸地物種提供了棲息地,還吸收了地球上近30%的碳排放。然而,如今的森林正面臨著森林砍伐、森林火災等威脅的影響,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199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範圍內平均每小時就要損失相當於1000個足球場的森林。天然森林的消失會導致植物中的二氧化碳重新被釋放到大氣中,從而加劇氣候危機。因此,最大限度保護並擴大世界各地的森林對於延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藍 碳 Blue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相對於陸地上的綠碳,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的過程被稱為「藍碳」。其定義最初集中於紅樹林鹽沼海草,但現在也包括更廣泛的海藻和沉積物。

藍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儲存時間長等特點,是地球上最大、最活躍的碳庫,每單位海洋生態面積吸收和儲存的碳,比陸地森林要多幾十倍,且海洋儲碳周期可達數千年以上。按全球平均值估算,僅我國的紅樹林、海草床和濱海鹽沼這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年碳匯量就最高可達308萬噸左右。如今,發展藍碳已成為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最前沿領域之一,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說,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三大藍碳生態系統的國家之一,發展藍碳會是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

青 碳 Teal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顏六色?快來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識庫 - 天天要聞

青碳也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它與「內陸淡水濕地中儲存的碳」有關。內陸淡水濕地介於陸地生態(綠碳)和潮汐鹽水生態(藍碳)之間,因此被稱為青碳。相關估計表明,僅占陸地表面的7%的內陸淡水濕地可以占陸地土壤碳庫的20%-30%,在一些內陸濕地面積更廣闊的國家和地區,青碳在區域碳儲存、調節溫室氣體等方面的重要性並不比藍碳要低。例如,2016年的一項研究就顯示,美國淡水內陸濕地的碳含量比研究所評估的潮汐鹽水地點多近10倍。

然而,自十八世紀初以來,全球87%的濕地已經消失,它們不斷受到土地利用變化、污染、水資源開採和景觀改造等人為活動的威脅,很可能會將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新釋放回大氣中。因此,如今正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嘗試量化內陸濕地生態系統對碳儲存的貢獻,並呼籲改進對內陸淡水濕地保護與管理策略以增加全球碳匯的總量,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文 | 朱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合作推廣、投稿、轉載可在後台留言,或加官方微信(ID:sdg-china)聯繫我們~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鈰發黃光:化學家賦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聞

鈰發黃光:化學家賦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通過改變化學環境調控稀土元素髮光顏色與亮度的方法,為設計先進發光材料開闢了新途徑。高等經濟大學與俄羅斯科學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可同時調控稀土元素髮光顏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況下,這些元素的發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 天天要聞

百草譜(六十六)黃鵪菜

一、植物學特徵與生物學特性黃鵪菜隸屬於菊科黃鵪菜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間,莖直立,基部常帶淡紫紅色,表面具縱棱,被稀疏細軟毛或近無毛。
西北工業大學楊永鋒教授課題組:無試重瞬態高速動平衡方法 - 天天要聞

西北工業大學楊永鋒教授課題組:無試重瞬態高速動平衡方法

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轉子作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其動力學性能直接關係到發動機研製的成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轉子的性能不斷提高,結構日趨複雜,轉子系統不斷向高轉速、細長軸的方向發展,其工作轉速往往高於彎曲臨界轉速。在高轉速下運...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 天天要聞

「霍金最愛的博物館」館長首次來滬,三天後說「還要再來」 |海上有客來

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參加上海科技節。結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館長喬·昆頓-圖洛克興奮地告訴記者:「走紅毯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上海充滿創新活力,每個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眾參與熱情也很高,是一座讓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變生活的城市。」英國國家科學和媒體博物...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聞

地球體溫計發出警報:本世紀末或將失去80%冰川

在尼泊爾語中,珠穆朗瑪峰被稱為「薩加瑪塔峰」。近日,首屆 「薩加瑪塔對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落下帷幕。這場國際會議以 「氣候變化、山地與人類的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全球氣候專家、政策制定者和環保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山地生態系統在氣候危機中的脆弱性及應對之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稱,尼泊爾在...
雷軍回應美的研究小米 - 天天要聞

雷軍回應美的研究小米

5月19日,@雷軍 發文回應美的方洪波談小米,「美的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我們兩家相互學習,做更好的家電產品,共同推動產業發展。」此前,美的方洪波在接受採訪時稱:「小米總裁盧偉冰去年來過一趟美的,給我們演示了一個 PPT,他們有宏大的願景,大致是三年時間手機銷量要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十年內要成為世界前五;大家電是...
多地直衝40℃以上 這場大範圍高溫還要熱多久?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多地直衝40℃以上 這場大範圍高溫還要熱多久?專家解讀

眼下,我國北方正在經歷今年首場大範圍高溫過程,多地開啟「燒烤模式」,局地氣溫直衝40℃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突破當地5月同期最高氣溫紀錄,北方冬小麥區可能出現2至4天的乾熱風天氣。為何高溫這麼強?還要熱多久? 河南河北多地熱到破紀錄 為何高溫這麼強? 昨天(5月18日)開始,北方今年首場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來襲,...
動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殺,難說誰是贏家|傳奇 - 天天要聞

動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殺,難說誰是贏家|傳奇

長白山余脈與松嫩平原交匯地。一側是起伏連綿的山嶺和茂密的森林,一側是浩瀚的草原。這裡居住着一群黑尾野牛和一個灰背狼群。牛王「鋼錐」是母牛,它有一對銳利的犄角,故得此名。狼王是「灰背」。它經常帶領狼群出其不意地獵殺野牛。狼牛之戰,構成了這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