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一片荒蕪亦或是被隕石環繞危機四伏的行星比起來,地球實在是太過完美了,這種完美一直困擾着所有的天文學家,也讓人們疑惑到底是怎樣的巧合才造就了如太陽系般完美的星系呢?
從生命形成的角度來看,不管是與太陽之間的適中距離,還是周邊像衛士般拱繞,使是其免受隕石撞擊的木星和月球,只要過程出現一絲差池,生命便不可能出現,從這些維度來看,地球的完美簡直毫無瑕疵,彷彿一切都處在一隻神秘之手的安排之下。
利用現在的觀測手段,已知位於舒適帶的行星不計其數,作為形成生命金字塔的塔基部分,適宜的溫度和光照以及岩質行星外殼是生命形成最基本的條件。與太陽不遠不近的距離和富含生命形成所需原材料的岩石表面,是構成生命的底層邏輯。
既然把生命形成視作金字塔形,那就意味着越往金字塔頂端移動條件就越為苛刻,可以說生命的形成就需要將無數的偶然條件最終轉化為必然。如果將太陽系內各星體放到一個平面就會發現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排列是有多麼的完美。
地球形成至今約有45億年,可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地球經受的隕石撞擊屈指可數,現在地球表面上僅有約150個可以辨認出的隕石坑,這在天文學上簡直是一個奇蹟。系外隕石對行星的撞擊一直成為對行星威脅最大的殺手,無數的行星在撞擊後隕落,或許在未知的宇宙空間也有無數的生命雛形在撞擊後消亡。
可地球則基本沒有隕石威脅的煩惱,位於太陽系行星舒適帶外側的木星,就好像是拱衛整個太陽系行星舒適帶的守門人,木星靠着巨大的引力,將小行星、隕石、彗星等進入太陽系的系外天體吸附,從而將金星,地球,火星這三個有可能產生生命的星球保護起來,大大減少了地球受到地外天體撞擊的概率,也正是這樣,地球上孕育的生命才可以安然無恙地在數億年的時間內不斷進化。
我們繼續向金字塔的塔尖看,就算有系外天體從木星的引力中逃逸,繼續向地球飛來。地球的小兄弟月球將接過木星的職責,成為拱衛地球的第2道屏障。
可是你不覺得奇怪嗎?月球比地球要小得多,就算在動輒與行星體積比為1000:1的衛星之中,月球與地球49:1的體積比十分惹眼,可月球並沒有兩極磁場,並不具備星球引力。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月球並沒有太多幫助地球抵擋行星撞擊的能力,可理論和推理在這件事情上卻失去了邏輯性,就憑月球表面上密密麻麻數都數不清的隕石坑,就可以知道月球在數億年間為地球生命擋下了多少災難,由此看來,作為地球曾經霸主的恐龍在小行星的撞擊下消亡,只能算做小概率事件。
最後說一下金字塔的塔尖,生命的溫床——海洋,海洋的形成原因也是困擾人類無數年的難題。讓我們從地球的誕生說起,地球形成在約45億年以前,一場巨大的行星碰撞在太陽系中上演,一顆名為「忒伊亞」,大小相當於火星大小的星球與原始地球相撞,根據模擬結果,「忒伊亞」與地球的撞擊角度很講究,既保證了每秒5千米的撞擊速度,又精確的將碰撞的角度調整為45度,大大降低了碰撞產生的衝擊力,使得原始的地球不會因為碰撞而崩潰。
在撞擊產生的高溫讓「忒伊亞」和原始地球的大部分物質都因為撞擊產生的高溫進入熔融狀態,地球的核心和「忒伊亞」的金屬核心在高溫下融為一體,高溫金屬內核逐漸形成了地球磁場,地球的核心在撞擊中變得更大、也更熱,一顆充滿活力的新行星取代了原本的初代地球。可問題來了,撞擊產生的高溫都能令金屬核心融合,就算遠古地球上遍布海洋,在高溫炙烤下也早應揮發乾凈,散失向宇宙深處。
那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哪裡來的?憑空而生實在是太過玄幻,很多學者還是傾向於由冰組成的彗星對地球的撞擊,在39億年前,地球從撞擊的高溫中開始冷卻,其後,就不斷有彗星向地球撞擊,將生命之源帶到混沌一片的星球之上。彗星穿越木星的引力和月球的阻隔,源源不斷的通過撞擊將水源送到地球表面。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太陽系內部的火星和木星間小行星帶中的彗星可能擁有與地球成分一致的水,甚至彗星的撞擊更像未知力量在地球上的播種行為,撞擊將基本多生命單元帶到地球上,讓其在漫長的時間中自由演進。
太陽系的一切都好像是精心準備下的實驗,一環一環僅僅相扣,毫釐之差就可將結局完全轉變,生命的形成過程不禁讓人細思極恐,難道真的有已經進化到隨意改變宇宙規則的高級文明存在?當然,現在的一切設想都是源於確定結果下的原因反推,我們並不知道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什麼,或許當人類文明進化到更高層次,我們才能窺破宇宙中真正的奧義。
有山有水有大氣!地球的「孿生兄弟」被發現,上面會存在生命嗎?
平均溫度為21攝氏度的超級地球開普勒22b,會是人類第二家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