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為啥越躺越累?研究:沒有正確休息……

2025年05月12日06:12:03 科學 1585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周末躺了一天,卻感覺比上班還疲憊?

假期天天睡覺,醒來仍感覺昏昏沉沉?

假期為啥越躺越累?研究:沒有正確休息……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越休息越累?

問題不在休息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你陷入了「無效休息」陷阱。

心理學研究發現,錯誤的休息方式不僅無法恢復能量,還會消耗更多心理資源。

1. 被動娛樂≠真正休息

刷劇、打遊戲、無目的刷手機……這些看似放鬆的行為,實則讓大腦持續接收碎片化信息,造成注意力殘留效應(Attention Residue)。即便停止娛樂,大腦仍會無意識地處理之前的刺激,無法真正關機。

注意力殘留效應,由美國學者索菲·勒羅伊(Sophie Leroy)在2009年提出。他指出,當人們從一項任務快速切換到另一項任務時,前一任務的思維狀態會像「殘留物」一樣持續佔用部分認知資源,導致後續任務的專註度和效率下降。

Activities like gaming, binge-watching, or mindless scrolling overload the brain with fragmented information, triggering the Attention Residue Effect. Coined by researcher Sophie Leroy in 2009, this phenomenon occurs when the brain subconsciously processes previous stimuli even after switching tasks, delaying focus recovery.

2019年《實驗心理學雜誌》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對比玩手游和冥想對人類專註力恢復作用的實驗中,受試者在玩1小時手游後,專註力恢復時間比靜坐冥想者長3倍。

2. 報復性補償=透支能量

「工作日拚命、休息日放縱」的模式,極易觸發補償心理,進而引發一系列不良行為:熬夜追劇打亂生物鐘,暴飲暴食加重身體負擔,癱着不動導致肌肉萎縮循環......這種「補償式透支」的惡性循環,消耗的能量遠超工作本身,不僅無法緩解疲勞,反而會加劇身心的疲憊。

The "work hard, play harder" Mentality often leads to destructive habits: disrupted sleep, overeating, or prolonged inactivity. These compensatory behaviors drain more energy than they restore, worsening physical and mental fatigue.

假期為啥越躺越累?研究:沒有正確休息…… - 天天要聞

3. 社交媒體的「偽放鬆」陷阱

斯坦福大學研究發現,一心多用式的「媒體多任務」(Media Multitasking)對人類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均產生影響。頻繁地多任務切換社交軟件會觸發大腦前額葉皮層重新激活,伴隨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興奮激素(多巴胺)的波動,會讓人在休閑後反而更疲憊。

Stanford University research warns that "media multitasking" —constantly switching between apps — activates the prefrontal cortex, spiking stress hormones (cortisol) and dopamine fluctuations. This leaves users feeling paradoxically more exhausted after leisure time.

人體真正需要的7種休息

1.軀體休息

許多人有思維誤區,認為休息就是睡覺。其實,真正的軀體休息,是讓我們放慢身體的運行速度。日常中,除了通過靜止的被動休息(睡眠、打盹等)緩解身體疲勞外,適當地進行一些主動休息(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按摩、瑜伽等低強度活動)既能緩解肌肉緊張,又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讓我們更有精氣神。

1. Physical Rest: Beyond sleep, incorporate active rest like walking, yoga, or stretching to boost circulation and relieve muscle tension.

2.感官休息

現代人長期受屏幕藍光、環境噪音和信息過載轟炸,導致感官系統超負荷運轉——眼睛乾澀模糊、肩頸僵硬酸痛、甚至味覺遲鈍麻木,都是典型的感官功能透支信號。

此時,我們需要主動按下「感官暫停鍵」,如睡前45分鐘遠離電子設備,用暖光閱讀代替刷屏;多走進戶外,親近自然,接觸綠植,嗅聞清新空氣等。這些多感官協同的「生態療愈」,不僅能快速恢復感官敏銳度,還能讓休息真正成為我們身心的深度充電。

2. sensory Rest: Overstimulated by screens and noise? Unplug 45 minutes before bed, swap blue light for warm reading lamps, and immerse yourself in nature to reset sensory overload.

3.精神休息

如果你常常感覺迷茫、孤獨、無所依靠,這或許是身體在提醒你,你的精神需要一場深度的休憩與滋養。通過讀書,外出遊玩,靜坐冥想,參加志願者活動等方式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增強幸福感的同時,也更有利於我們精神世界的充盈與放鬆。

3. Mental Rest: Persistent brain fog? Meditate, daydream, or listen to music. Switch tasks (e.g. tidying up) to engage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4.情緒休息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消耗自己的情緒能量去感知並照顧他人的情緒。然而,當你勉強擠出笑容說「我沒事」的時候,其實是在對自己進行一場無聲的情緒透支。

這種偽裝性的情緒消耗,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還會在無形中積累內心的疲憊與壓力。

停止為情緒貼封條,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嘗試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真正的釋放和舒緩,反而能夠收穫更深層的平靜與安寧。

4. Emotional Rest: Stop bottling up feelings. Authentic emotional expression — whether through journaling or confiding in a friend — reduces inner exhaustion and fosters calm.

假期為啥越躺越累?研究:沒有正確休息…… - 天天要聞

圖源:外研社UNIPUS

5.社交休息

社交休息的本質,是優化你的情感能量配置,讓自己有意識地篩選社交環境,避免無效互動。

我們可以嘗試主動遠離持續消耗你能量的「情感負債型」關係,選擇讓你感到舒適、自在的社交活動,讓每次相處都成為能量的源泉,而非消耗。

5. Social Rest: Audit your social circle. Prioritize relationships that energize you and distance yourself from emotionally draining interactions.

6.創造力休息

從繁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做一些與工作無關但能激發創造力的事情,重新連接好奇心與創造力,比如手工藝、烹飪或旅行等活動,不僅能讓我們暫時遠離日常的喧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喚醒內心深處的靈感,幫助我們更快恢復活力。

6. Creative Rest: Combat burnout by reigniting curiosity: cook, travel, or try crafts. Creative hobbies detach you from routine and spark inspiration.

7.腦力休息

關閉電子設備,通過冥想、發獃或聽音樂讓大腦放空。腦力工作者可嘗試切換任務類型(如整理房間),利用不同腦區交替活動進行適當的休息,緩解疲勞。

7. Spiritual Rest: Feeling disconnected? Volunteer, meditate, or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nourish your sense of purpose and belonging.

編輯:焦潔

實習生:裴藝

來源:外研社UNIPUS

China Daily精讀計劃

每天20分鐘,英語全面提升!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 天天要聞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期間,第四屆「漢江灣」漢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動在硚口區漢江灣上演。武漢雲豹救援隊聯合台灣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苗栗縣救難協會、桃園市水上救難協會,首次以完整建制展開跨海峽救援協作綜合演練。 聯合救援協作綜合演練現場。圖/九派新聞 上午9時,隨着信號彈升空,雲豹救...
麻省理工學院新算法可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複雜機械人系統 - 天天要聞

麻省理工學院新算法可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複雜機械人系統

Nature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機械人控制領域的重大變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視覺運動雅可比場"技術,能夠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各種複雜機械人系統,徹底擺脫了傳統建模方法的束縛。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能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能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能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 天天要聞

剛剛!武大宣布:成立新學院!

7月2日武漢大學機械人學院成立大會在該校舉行學院將從小米、宇樹、樂聚、優必選等機械人、智能製造頭部企業聘請10名產業教授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武大機械人學院執行院長肖曉暉教授在會上介紹,新成立的機械人學院2025年將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將依託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