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獎

2022年10月03日18:35:10 科學 1200

北京時間10月3日,「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獎項,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42萬元人民幣)。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獎 - 天天要聞

斯萬特·帕博1955年4月20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著名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

諾貝爾獎委員會稱,帕博在對第一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進行測序並發現智人與尼安德特人雜交時,「完成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一重大發現的證據在2010年首次出現,此前帕博開創了從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排序和分析古代DNA的方法。由於他的工作,科學家可以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與今天活着的人類的基因記錄進行比較。他還轟動性地發現了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人種——丹尼索瓦人。

「人類一直對其起源感到好奇。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與那些在我們之前的人有什麼關係?是什麼使我們,智人,與其他人類不同?」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頒獎聲明寫到。

根據頒獎聲明介紹,帕博還發現,在大約7萬年前從非洲遷出後,基因從現已滅絕的人種轉移到智人身上。這種古老的基因流向當今的人類,在今天具有生理上的意義,例如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通過揭示區分所有現存人種和已滅絕人種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什麼使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提供了基礎。」聲明說。

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舉辦頒獎晚宴。由於疫情,2020年至2021年未舉辦授獎儀式,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補辦。因此,2020和2021年諾貝爾獎得主將與2022年最新一屆得主共同參加12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儀式和晚宴。

關於諾貝爾獎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簽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初始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俗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着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2022年的諾貝爾獎金額設定為每項諾貝爾獎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642萬元人民幣。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五年獲獎者

2021年,美國生理學家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神經學家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溫度和觸覺感受器。

2020年,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英國生物學家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美國病毒學家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丙型肝炎(Hepatitis C)病毒。

2019年,美國癌症學家威廉·凱林(William G.Kaelin Jr)、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Ratcliffe)和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通過抑制負免疫調節來治療癌症的新方法。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霍爾(Jeffrey C.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揚(Michael W.Young)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1901-2021):

112次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112次。期間有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9年沒有頒發。在這112次頒獎中,39次授予了單個獲獎者,34次由兩人分享,39次由三人共享。

224人

到目前為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24位獲獎者,至今無人二度獲得該獎項。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外科醫生、發明胰島素的Frederick G. Banting,他在1923年被授予醫學獎時僅32歲。最年長的得主則是美國病毒學家、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Peyton Rous,他在1966年獲得醫學獎時已87歲。

12名女性

在224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12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Barabara McClintock是唯一一個單個人獨得該獎項的獲獎者。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家族

夫妻:Gerty Cori和Carl Cori獲得了194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父子:Hans von Euler-chelpin(1929年化學獎)和Ulf von Euler(1970年醫學獎);Arthur Kornberg(1959年醫學獎)和Roger D. Kornberg(2006年化學獎)。

兄弟:Jan Tinbergen(1969年經濟學獎)和Nikolaas Tinbergen(1973年醫學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械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械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