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聯合印發《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品種更加豐富、品質更加穩定、品牌更具影響力。高溫合金、高性能特種合金、半導體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等產品和服務對重點領域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質量分級和追溯體系更加完善,制修訂 500 個以上新產品和質量可靠性提升類標準,全面推動關鍵基礎材料全生命周期標準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質量過硬、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產品進入全球中高端供應鏈,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有序。
到2035年,原材料品種供給能力和水平、服務質量大幅提升,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形成一批質量卓越、優勢明顯、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品品牌。
《方案》明確,原材料品種培優工程包括傳統材料產品、新材料產品和綠色低碳產品,其中,新材料產品涉及支持鼓勵高溫合金、航空輕合金材料、超高純稀土金屬及化合物、高性能特種鋼、可降解生物材料、特種塗層、光刻膠、靶材、拋光液、光電顯示材料、光纖材料、壓電晶體材料、工業氣體、仿生合成橡膠、人工晶體、高性能功能玻璃、先進陶瓷材料、特種分離膜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儲氫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加強石墨烯、超導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液態金屬等前沿新材料的質量性能研發
原材料品質提升工程包括基礎材料產品質量提升、重點產品標準體系完善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其中,重點產品標準體系完善要求開展高端鋼鐵材料、半導體材料、光伏封裝材料、天然纖維材料、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材料、碳基材料、硅基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和電弧爐鍊鋼等新工藝標準制定,完善覆蓋材料研發、生產、應用、服役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以及消費者關注的標準體系。
(孫淑紅 孫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