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再現的深地震機制

2022年09月26日08:13:06 科學 1353

通過使地幔岩石樣本在高壓和高溫下發生破裂,科學家們確定了橄欖石中的相變如何導致地幔過渡帶的地震。

實驗室再現的深地震機制 - 天天要聞

橄欖石是橄欖石的半寶石大結晶品種,是地幔的主要礦物

板塊構造和地幔對流使地球物質保持恆定的張力。在地幔中,溫度很高,礦物處於粘塑性狀態,因此發生了地幔對流。機械應力導致岩石在地質時間尺度上緩慢而連續地變形。

與地幔相互作用的岩石圈也發生了變形,但低溫使其中的岩石變脆,而不是塑性。它們積累機械應力,然後「斷裂」——這就是地震發生的方式。它們中的大多數位於深度達 200 公里的地方。

一些地震也發生在更深的地方。許多深地震發生在地殼層中,地殼層在俯衝過程中沉入地幔,還沒有時間加熱到可塑性溫度。但是最深的地震無法解釋:越深,上覆岩石的壓力越強,阻止裂縫的傳播和沿它們的急劇變化。

實驗室再現的深地震機制 - 天天要聞

左圖:俯衝過程中地殼碎片俯衝到地幔中。顯示了在 410 公里深度處橄欖石向尖晶石狀結構的轉變以及在 660 公里深度處的衰減。右圖:震源深度以千米為單位的地震分佈

日本愛媛大學的科學家以大戶智弘(Tomohiro Ohuchi)為首的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深地震的機制。為此,他們將地幔的主要礦物橄欖石樣品置於與深地震帶相對應的壓力和溫度下,並對它們施加額外的分裂力。在實驗體積中發生了什麼,研究人員使用 X 射線衍射、攝像和聲學傳感器進行了監測。科學家們在《自然通訊》雜誌的開放獲取中展示了結果。

深地震分佈區位於地幔的過渡帶——深度約為410至660公里的地層。在其中,橄欖石的通常結構失去了穩定性,並被更密集的高壓改性所取代 - 深度達 525 公里的硅鎂石和 525 至 610 公里的林伍德石。過渡壓力約為 130 和 20 萬大氣壓。更深的是,菱鎂礦分解成鈣鈦礦和鐵方鎂石。

大多數情況下,深地震發生在 600 公里深度,而在 680 公里以下它們幾乎消失,這表明它們與橄欖石相變有關。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科學家們在一系列相變重疊的條件下進行了實驗:壓力從 110 到 17 萬個大氣壓,溫度從 590 到 1080 攝氏度。

事實證明,在超過 13 萬個大氣壓的壓力下,橄欖石確實可能發生脆性變形,但它只發生在 830 到 890 攝氏度的狹窄溫度範圍內。橄欖石在這些溫度下的斷裂強度急劇下降,結果低於塑性變形閾值,在這些溫度下,塑性變形閾值仍然很高,範圍為 20 至 40,000 個大氣壓。

X 射線衍射表明,脆性斷裂是由於從橄欖石到硅鈣石的相變的開始而發生的。新相的新出現的島嶼作為應力集中區域,這「催化」了相鄰區域的相變——橄欖石中形成了一種「抗裂」,由納米晶橄欖石和鈣鎂石的混合物組成,密度更大比環境。

實驗室再現的深地震機制 - 天天要聞

左:實驗高壓艙的一部分。活塞、鉬膠囊和氧化鎂密封件以黑色顯示,分割線以紅色顯示。中間:帶有分裂線(抗裂)的截面的顯微照片,其中填充了橄欖石和硅鈣石晶體的混合物並被橄欖石包圍。右側是在剪切區熔化過程中形成的鐵顆粒夾雜物。

岩石部分開始沿着裂縫移動,伴隨着強烈的聲發射,即噼啪聲。由於高壓,摩擦力導致加熱高達 2000-2200 攝氏度。這會導致瞬間熔化並用一層薄薄的熔體「潤滑」裂紋。在 890 度以上,裂縫完全停止——分裂被塑性變形所取代,這解釋了 680 公里以上地震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

此前,科學家將深部地震與俯衝過程中沉入地幔的其他礦物的相變聯繫起來,但所描述的實驗證實橄欖石本身可能是地震的來源裂紋的容易傳播和沿其自由滑動導致其傳播到整個樣品,並在地幔中傳播到整個機械應力區域。因此,在地幔過渡帶大規模釋放地震能量被證明是真正可能的。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着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裏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後裏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葛世榮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經省政府研究決定:聘任葛世榮為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此前,葛世榮擔任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黨委副書記。葛世榮個人簡介葛世榮,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榮在黑龍江礦業學院(現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