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邵峰聯合創辦的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炎明生物)宣布,公司在針對Gasdermin家族蛋白開發抑制細胞焦亡的全新藥物分子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所謂細胞焦亡,又稱為細胞炎性壞死,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表現為細胞的不斷脹大和最終細胞膜的破裂。如果癌細胞出現細胞焦亡,也許癌細胞會引發更強的抗腫瘤免疫,這樣就可以實現癌症的治療。
這可不是異想天開。早在2015年,邵峰帶領團隊就已經在Nature發表論文,首次揭示Gasdermin D(GSDMD)是細胞焦亡(Pyroptosis)的執行者(GSDMD是Gasdermin家族蛋白成員之一,該家族還包含GSDMA、GSDMB、GSDMC、GSDME和DFNB59等五個成員),並且發現該家族成員(DFNB59除外)的N端結構域均具有誘導細胞焦亡的功能。上述發現被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雜誌評為過去20年免疫學領域的20項標誌性進展之一。
2020年,邵峰與鄧天敬博士基於天然免疫和細胞焦亡通路等原創成果,聯合創立了炎明生物公司,致力於針對炎症和腫瘤的革命性創新藥物的開發。
據介紹,炎明生物開發的靶向細胞焦亡的高親和力小分子抑製劑,近日,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Gasdermin蛋白和小分子抑製劑複合物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揭示了小分子藥物如何能夠抑制Gasdermin蛋白髮揮膜打孔功能的全新作用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Gasdermin家族蛋白在膿毒症、多發性硬化症、哮喘、化療藥物導致的炎性損傷、病毒感染,或者CAR-T治療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以及IBD等多種炎症性疾病中,均發揮關鍵作用。因此,開發特異性的Gasdermin抑製劑,將會為這些疾病治療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邵峰表示,「我們最新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說明,開發針對包括GSDMD在內的Gasdermin家族蛋白的特異性小分子抑製劑完全是可行的,我們的研究也為此提供了清晰的技術路線。」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Gasdermin蛋白的抑製劑。」炎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鄧天敬表示,「從我們找到苗頭化合物,到將其對細胞的活性提高數百倍,並在和疾病相關的原代細胞上獲得納摩爾級的化合物,直到最終得到其和蛋白結合的高分辨結構,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
同時,鄧天敬介紹,「從HTS(高通量藥物篩選)到獲得國際上第一個複合物共晶結構,我們只用了6個月時間。這些成果驗證了炎明生物的藥物研發能力,同時也證明了我們在中國能夠做出從0到1的新葯研發。」
此外,炎明生物也在其他天然免疫調控項目上獲得了重大的進展。鄧天敬透露,目前,炎明生物正在進行多個新靶點全新作用機制的新葯研發項目,一些項目已經進入了臨床前的研究階段。
據悉,炎明生物總部位於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是北京市重點支持和培育的重點企業,研發中心佔地面積3400平米,配備了國際一流的研發設備,並具備藥物化學、計算化學、發現生物學、結構生物學、藥效學和葯代動力學等新葯研發能力。目前,已有近100名科研人員在此開展多個全新靶點的新葯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