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2022年07月14日23:14:03 科學 1343

前幾天,海南海口天空出現了一則非常壯觀的景象。只見遠處的天空中出現了海市蜃樓,裏面的建築輪廓錯落有致、清晰瞭然,煙霧繚繞中的建築群落猶如一處連成片的天宮,如夢似幻。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海市蜃樓出現的次數其實相當頻繁,甚至隔三岔五就會出現。7月6號湛江市海邊出現了綿延的群山,而6月末舟山花島的天空中,兩根大柱子若隱若現,有些人戲稱這是南天門的兩根通天柱。同月庫木塔沙漠中同樣有海市蜃樓的蹤跡現身,荒涼的戈壁灘上居然出現了一片的湖面,波光粼粼、微波浮動。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海市蜃樓科學解釋

幾乎所有的自然天象包括血月在內,都得到了科學的解釋,而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也早已不是秘密,無非是光的折射與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

由於地面的空氣濕度、密度有差別,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氣中會有不同的折射率,當地面上的物體反射的光經過大氣層的折射後便會形成虛像,這種虛像就是海市蜃樓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但對於海市蜃樓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專家認為海市蜃樓的原景物來自於現實,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海市蜃樓都能夠找到現實的對應物。

不過要找到對應物並不容易,而很多網友信誓旦旦地稱有些海市蜃樓中出現了古人、古代的建築物甚至天兵天將,而且古代的建築物出現的蜃景反而更多。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難道蜃景更加偏愛更加偏愛古代人,還是說科學的背後有無法解釋的東西,或者有時空交錯存在着?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比如說1988年山東蓬萊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處特別的海市蜃樓,長達6個小時的蜃景被無數人目睹。大批的士兵列隊前行,旌旗展開遮天蔽日,似乎正在奔赴戰場。據說當時並沒有電影拍攝過類似的場景,我國的幾部影視大作都是1990年之後拍攝的, 《三國演義》於1994年拍攝,裏面戰爭場面雄渾壯闊,但顯然時間並不符合。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在海市蜃樓的相關記載中,1954年愛琴海上空的海市蜃樓中出現了古代戰場維京人廝殺的場景,現實中同樣沒有類似的電影拍攝劇組。兩次海市蜃樓沒有現實的對應物,着實令一些人腦洞大開。

是不是存在着平行時空,我們依然沒能徹底地揭開這個世界的真實一幕,或許有無數個平行世界存在,只有時空交錯時,恰好以蜃景的方式出現?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不過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科學理論支撐,這樣的說法並不靠譜。

其實海市蜃樓歷史上也多次出現,古人反而因為知識的不足,將之當成了仙界來對待。宋朝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登州海中時有雲氣,為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宮殿、城池、車水馬龍,這些景象跟現在的某些蜃景沒啥區別,只不過那些宮殿毫無疑問是古代的建築,如果古人用繪畫的方式保留了下來,蜃景中有現代的高樓大廈,汽車,甚至風力發電機,那麼現代的蜃景科學解釋毫無疑問得徹底修改才行。

可惜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而蜃景中對應的現實物體找到的概率非常大,比如邢台出現的海市蜃樓中,古代的閣樓外形十分清晰,但現實中就是某處公園的亭子。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只是這個說法也有疑點,因為涼亭體積有限,即使發生了光的折射,為何僅僅是一處不起眼的亭子,而不是將周圍的一片建築都包含在內,光難道還挑選折射對象么

並非如此,海市蜃樓出現的地方並不固定,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無論是海洋、江湖、城市還是沙漠中都有可能出現。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大家知道我們在水杯中看到的物體並非其真實位置,經過光的折射後,物體的成像位置跟真實位置有一定的距離,而自然光在大氣中的折射就複雜多了。

海南現海市蜃樓,現代科學早有解釋,為何有網友仍認為是時空交錯 - 天天要聞

假如海面上某處空間空氣濕度較大,厚度也比較大,水蒸汽陰差陽錯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透鏡系統,地面由下向上形成密度差後,光很容易發生折射與全反射形成虛像。

總之,海市蜃樓在自然界中不算新鮮事,基本上都能找到對應物。

即使我們知道其科學原理,人類卻依然無法製造出海市蜃樓。要知道人類的創造能力驚人,眾多偉大的發明;論複雜程度遠超海市蜃樓,或許人類對於時空的理解仍然不夠,也許未來能夠破解更多疑團。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