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鳥類回歸,紅樹林煥發新生機

2022年07月14日18:44:18 科學 1403

勺嘴鷸黑臉琵鷺黑嘴鷗遺鷗,近幾年湛江紅樹林濕地連續記錄到多種珍稀鳥類,生態系統煥發新生機。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但在此前的中央環保督察中被發現歷史形成的養殖場沒有清退,局部侵佔或破壞紅樹林等問題。對此,廣東省委省政府、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誓要打贏這場生態修復的保衛戰。通過不懈努力,近年來保護區新增紅樹林人工造林5700畝,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持續增長,生態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珍稀鳥類回歸,紅樹林煥發新生機 - 天天要聞

湛江紅樹林生態功能不斷改善

紅樹林面積佔全國的33%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278.8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佔全國的33%。保護區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紅樹林沿1556公裏海岸線間斷性分佈,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抗禦颱風、保護堤岸、吸收轉化污染物、凈化海水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生態作用。

湛江市的紅樹林生長茂密,生態功能凸顯,但散式分佈區域廣、保護難度大。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受圍海造田、圍塘養殖、採薪等活動的影響,紅樹林群落破碎化,面積急劇下降。從1990年開始,湛江市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措施加強管理,並輔以人工造林修復,扭轉了紅樹林面積銳減的趨勢,2018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時,紅樹林面積從1985年的7186.3公頃恢復到9958.13公頃,但仍然受到圍墾養殖、圍填海等人為活動威脅。

2016年,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副組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率隊下沉湛江紅樹林保護區開展實地督察。督察反饋意見也指出: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歷史形成的4800多公頃養殖場沒有清退,存在局部侵佔或破壞紅樹林等問題。

對此,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整改工作,在《廣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措施清單》中明確,通過出台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科學編製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調整方案,對養殖場採取共管、分批贖回、紅樹林異地增補等方式,對已經遭受到破壞的紅樹林環境進行生態恢復,做好保護區劃定面積內紅樹林的管控工作。

由此,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修復戰役正式拉開序幕。

珍稀鳥類回歸,紅樹林煥發新生機 - 天天要聞

湛江紅樹林成為鳥類天堂

落實生態補償 保證紅樹林正常生長

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依法依規滿足人民訴求的原則,以立法的手段解決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加強執法力量、健全巡護制度、提高巡護強度等方式,進一步強化紅樹林保護區的管護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三合窩紅樹林範圍內非法佔用自然保護區天然濕地建碼頭案、非法在自然保護區內修建阻水及排水設施案、填埋保護區內天然濕地案等3個案件,並責令責任方對開展復綠工作,復綠補種紅樹林70畝,種植木麻黃4萬株,有力推動紅樹林保護工作。

為加快紅樹林生態恢復工作,湛江市印發了《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800公頃養殖塘清退方案》,2018~2020年投入2631.54萬元用於整改工作。清退嶺頭島紅樹林核心區內410.5公頃養殖塘,恢復紅樹林正常潮汐生境。對實驗區4570.5公頃養殖塘簽訂紅樹林自然資源共管協議,落實生態補償,保證塘內紅樹林正常生長。

實現我國首個藍碳項目交易

通過積極整改,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恢復。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作為國際重要濕地,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和棲息地。根據觀測人員記錄,近幾年自然保護區內有白腰杓鷸、小白鷺青腳鷸澤鷸大濱鷸等鳥類遷徙棲息,時有成千上萬隻水鳥在寬闊的灘涂上覓食、戲耍。更珍貴的是,在眾多外形相似的水鳥群中,出現了久違的朋友——勺嘴鷸、黑臉琵鷺、黑嘴鷗和遺鷗。勺嘴鷸是世界上罕見的候鳥之一,全球數量僅剩300~400隻,其全球的種群總數比大熊貓種群總數還要少,為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其評定為極危(CR)級別。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物種,目前僅存3000餘只,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嘴鷗是國際特別保護鳥種,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編寫的《瀕危物種動物紅皮書》中。這些對環境特別敏感的珍稀水禽的回歸,表明湛江紅樹林生態系統日趨穩定,生態功能正在恢復提高,整個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

2021年4月,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通過核證碳標準開發和管理組織Verra的評審,保護區範圍內2015-2019年期間種植的380公頃紅樹林成功註冊為我國首個藍碳碳匯項目,同時,由於該項目在保護雷州半島的極危物種(IUCN CR)勺嘴鷸以及瀕危物種(IUCN EN)黑臉琵鷺上的特殊意義,獲得CCB的認證,成為全球首個同時符合核證碳標準(VCS)以及氣候、社區和生物多樣性標準(CCB)的碳匯項目,意味着在碳交易時具有更高的市場價值。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購買了「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截至2020年5月產生的588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且作為本次藍碳交易的附加成果,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為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籌資780餘萬元,用於紅樹林保護、修復以及社區共建等工作,提升紅樹林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這標誌着我國首個藍碳項目交易正式完成,為紅樹林價值實現途徑提供了示範,在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紅樹林保護、助推未來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粵環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機械人,突然衝下樓「自殺」 - 天天要聞

一機械人,突然衝下樓「自殺」

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政廳6月26日表示,該市首台從事行政工作的機械人從樓梯上衝下後停工。當地媒體稱,這是韓國首例機械人「自殺」事件,並懷疑是否「過勞了」。 龜尾市政廳官員稱,事發時這台機械人....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逐夢空天、深耕海洋 這兩艘船超乎你的想像

「沿着黃河遇見海」,是山東人對齊魯大地的浪漫描述。山東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海岸線長達3500多公里,約佔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向海圖強,深耕「藍色國土」,2018年山東海洋戰略再次升級,將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下面我們一起去探訪兩艘船,它們都不是普通的船哦!一個逐夢空天,一個深耕海洋,而且都有着「第一」...
消息傳來!順利出生! - 天天要聞

消息傳來!順利出生!

說起白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外貌可愛素有海洋「微笑天使」之稱25日開館的廣州海洋館內,白鯨和遊客互動。白鯨對生存環境要求嚴苛,它的繁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白鯨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在昨天上午,廣州迎來可愛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的排放量減少了75% - 天天要聞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的排放量減少了75%

世界上第一艘氫混合動力研究船可能很快就會下水。加州海岸研究船(CCRV)的初步設計已經獲得美國船級局(ABS)的批准。海軍建築和海洋工程公司Glosten設計了這艘船。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將運營CCRV,其特點是推進系統使用氫燃料電池實現零
張朝陽現身知乎,科普「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 天天要聞

張朝陽現身知乎,科普「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6月29日,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出席知乎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圍繞「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展開物理演講,與聽眾一起探索廣義相對論的奧秘。  時間可以單獨流淌嗎?時間與空間是否可以獨立存在?張朝陽率先拋出疑問,引導聽眾打破對時間的固有認知。他表示,時間和空間不是完全獨立的,之...
田英傑、唐靜靜:機器學習與最優化 - 天天要聞

田英傑、唐靜靜:機器學習與最優化

機器學習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特別地,機器學習和最優化緊密交織在一起。優化問題是大多數機器學習方法的核心,許多機器學習問題都會轉化成優化問題求解。《機器學習與最優化》(田英傑,唐靜靜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