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2022年07月05日01:52:35 科學 1783

當人類的壽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延長壽命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已經有無數人類進行過親身實踐,過去,我國的皇帝為了延長壽命,煉製長命金丹;美國的富豪為了延長壽命冷藏人體。

今天,在我們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也有一種辦法延長壽命,那就是「人機融合」從一個肉體人類,改造為半人半機械的存在。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在危言聳聽,因為只有科幻片里才會出現這種不切實際的情況,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而且正在不斷地發生。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賽博格

所謂賽博格,也叫電子人、生化改造人,是一種機械化有機體,換言之,賽博格就是半人半機械的存在,他們雖然看起來像機械人一樣,但究其本質,依舊是人類,因為管控他們行為動作的依舊是人類的大腦。

一般來說,人們會通過這種人工科技來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比如用人工耳蝸替代人耳進行聽聲辨位,再比如用人工雙臂替代雙手,讓斷臂的人恢復動手的能力。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這項人工改造技術已經經過了很多次的先例實驗,美國田納西州曾經有一名男子因為觸電的原因失去了雙臂,後來,他自告奮勇參加了賽博格化的相關實驗,最終裝上了靈活的人工手臂。

還有一位失明的加拿大男子接受過賽博格化的改造,可以將攝影機拍攝的影像直接傳送到腦子裡,從而「重見光明」。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可以說,賽博格化的相關技術,絕對是人類醫療事業的一個福音,但是,科技是把雙刃劍,有人用在醫療上,就有人用在戰爭上。

美國國防部非常關注賽博格技術的動向,並且還在這項研究上投入了巨量資金,他們認為,賽博格技術可以大幅提升人類的聽力、視力,而且能使手腳的力量得到強化,只要使用得當,就能製造出不怕死的賽博格士兵。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20世紀末,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展了機械外骨骼的相應研究,他們研發出的XOS外骨骼系統可以讓人輕而易舉的提起上百千克的重物,但是由於XOS能耗問題嚴重,這項成果一直沒有投入使用。

2004年,日本Cyberdyne公司研發出相似的外骨骼產品HAL,這是世界首個實用化的外骨骼裝置,而且可以使人類的肌肉力量增強到10倍以上,它比美國的XOS更加高級,而且更加輕巧,但依然存在着相應的能耗問題。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如果這項技術真的在戰爭領域普及,那這些經過加工改造的「超級士兵」很有可能成為毀滅人類的新型武器。

因此,針對賽博格技術的使用,國際上存在着很大的爭議,醫療界認為引入這項技術會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但愛好和平的人們卻非常抵制這項技術的普及。

直到全球第一位「賽博格」出現,這場爭議才逐漸停止,他就是生化電子人:彼得·斯科特·摩根。

半人半機械——彼得

  • 漸凍症改造手術

利用賽博格技術,一些身體狀態極差的人也能迎來一絲生機,甚至打破死亡的僵局,突破壽命的上限,英國人彼得·斯科特·摩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是一位出色的機械人研究專家,在機械人的相關領域書寫過很多的著作,市面上流行的《機械人革命》、《我們全球未來的現實》等作品,均出自他手,但是好景不長,2017年的時候,彼得患上了漸凍症。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這種癥狀會讓身體的各個部分逐漸僵硬,隨後逐漸死去,按照我們人類當前的科技,這種漸凍症基本等於絕症,是很難治癒的疾病,所以醫生直接給彼得下了病危通知,並且說他只剩兩年左右的壽命。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讓彼得痛苦不已,他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準備對自己的肉體進行改造,用機械身軀來扭轉漸凍症的命運。

在他的日記里,寫着這樣一句話:「我將不斷進化,作為人類的我已經死去,未來我將以賽博格電子人的身份繼續活下去」,我們不知道彼得的心裏是怎樣想的,但我們理解他向死而生的勇氣和抉擇。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經過3小時40分鐘的手術,彼得的肉體傷痕纍纍,他進行了胃造口、膀胱造口和全喉切除等一系列改造手術,去除了危及生命的生理功能,而且還引入機器,替代了他的身體器官。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早已在手術之前準備好了一切應對的措施,他知道自己會進行全喉切除手術,於是提前聯繫了語音技術方面的專家,利用AI工具合成了與自己音色一致的聲音。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當手術完成之後,人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彼得,他滿面笑容,用AI合成的語音和人類正常交流,而且肢體能夠進行簡單的運動,基本沒有漸凍症的明顯跡象。

彼得非常樂觀,他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全新功能」:「瞧,這是我的全新界面,這是輸入管,這是輸出管......」,沒有人知道彼得是怎麼想的,但他的樂觀感動了所有人。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 虛擬化身

彼得知道,自己的笑容只是表象,隨着漸凍癥狀況的逐漸嚴重,自己的面部也會像霍金一樣,陷入一種癱瘓的狀態,所以他提前聯繫了相關公司,完成了面部動態的捕捉和採集工作。

Pinewood Studios的工作者們知道彼得時間緊迫,如果不儘快將他的面部信息處理完,那麼彼得的臉部將會逐漸冰凍,但是在那段時間內,這項面部表情的採集工作並不完善。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於是,這群工作者們連續幾天幾夜沒合眼,不僅完成了項目的更新換代,而且還更迭了彼得的面部信息。

通過這些技術的使用,彼得的喜怒哀樂都會實時同步到胸口前的端口上,讓他的各種保留在虛擬端口中。

2019年,在一系列的改造和手術完成後,彼得公開宣布,說「彼得2.0」正式上線。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結局

報社記者爭相採訪,對彼得進行了全面的報導,他們向彼得詢問賽博格化的意義,而彼得的發生器械中,緩緩說出一句話:

彼得把自己當作實驗的小白鼠,第一次接受了大面積的賽博格化改造,他走上了一條全新的生命之路,為人類的賽博格實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彼得成功打破了醫生的預言,原本應該在2019年安然逝世的他,一直活到了2022年,這一年,他的漸凍症愈發嚴重,身體的機能也在逐漸下降,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努力的擠出一個標誌性的笑容。

同年6月,彼得的身體不堪重負,即便是體內的半機械也無法拯救他逐漸模糊的意識,就這樣世界第一位真正的賽博格彼得·斯科特·摩根去世了,享年64歲。

你願意改造身體,獲得超能力嗎?或許博格簡史能幫到你的忙 - 天天要聞

結語

彼得用自己的身體充當賽博格技術的小白鼠,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他用自己樂觀的精神感動着所有人,也為人類文明書寫了一篇動人的「疾病抗爭史」。

2019年的時候,彼得和他的伴侶一起創建了斯科特·摩根基金會,在基金會的官方網站上,依然留存着彼得生前的原話:「我們有權利選擇想要的生活,即便身患殘疾,也是如此」。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