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2022年07月01日14:00:11 科學 1462

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發射的火星登陸器通過聽風繪製了史上第一幅火星地下地圖

風的聲音揭秘了火星地下形態的種種細節。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圖解:一位藝術家描繪的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發射的洞察號火星着陸器所探索的淺層地下狀況概念圖。(圖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Géraldine Zenhäusern)

研究人員通過聆聽風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土壤和岩石層中迴響的聲音,繪製出了第一張火星地下地圖。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該研究小組使用了美國宇航局(以下稱NASA)洞察號探測器——於2018年降落在平坦的「極樂平原」上,以研究席捲這個星球的弱「火星地震」——上的針探儀器。洞察號獲得的數據顯然可以讓科學家得到一個關於火星地下組織的粗略構想,包括其地幔的性質和地殼的厚度。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瑞士地球物理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使用一項在地球上開發並調整鞏固的新技術,來讓着陸器的儀器直接觀察火星乾燥地表的下層,探索其離地殼660英尺(200米)內的事物。

「我們應用的是一種在地球上成熟發展的技術,來確定地震風險地點,並研究地下結構,」n. 塞德里克 施韋施巴赫,工作於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一位地理學家,也是新論文的通訊作者,這樣告訴Space。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這種技術是依據環境振動工作的,」施韋施巴赫說。「在地球上,人類擁有海洋,風,這些都使得地面無時無刻在抖動,而人們在某個點測量震動,就會留有一個地下印記。」

逼近真相

從本質上來說,地表的混亂運動使得地殼不斷震動。這些極為微小的震動在深入地下時會被無限放大,最終會被敏感的儀器所捕捉。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火星,施韋施巴赫說,相對地球要安靜的多。這個星球上沒有海洋,並且火星的大氣層要稀薄許多,導致那裡的風更加微弱難以捉摸。再加上地理學家在地球上可以使用無數個監測站,然而在火星,他們只有一個選擇:洞察號着陸器。

不過,依靠聽這顆紅色行星因為隕石坑和平原地下的地面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風,揭示了地下結構中驚人的細節。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我們越是深挖地下,分辨率越低,」施韋施巴赫說,「靠近地表時,我們可以分辨出一米(三英尺)厚的地層。但是在更深的地方,實際上只能分辨出幾十米。」(10米=33英尺)

這張地圖使得人類能瞥見過去幾十億年火星的進化。它揭露了一層意想不到的深層沉積物以及厚厚的凝固熔岩,所有這些都覆蓋著10英尺厚(3米)的砂質風化層。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圖解:藝術家對NASA火星着陸器下淺層地下的完整概念圖。(圖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Géraldine Zenhäusern)

這個令人驚訝的沉積層位於火星表面下半處,海拔100到230英尺(30到70米),夾在兩層凝固的古代熔岩之間。

他說:「我們仍在研究如何追溯確定這一層的年齡,」他說。「但它告訴我們,那個地方的地質歷史可能比我們最初想像的要複雜,而且那個地方過去可能發生了更多的地質變遷。」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研究人員將包含這種沉積物的兩個熔岩層與之前對附近隕石坑的地質研究進行了比較。這些數據使他們能夠將這些地層的起源大致框定在大約17億年和36億年前的火星,這是火星地質歷史上的兩個重要時期。

在較年輕的熔岩層的頂部,就在地表風化層的下方,有一條大約50英尺厚(15米)的岩石物質帶,很可能是由過去的隕石撞擊,使它們從火星表面無規則運動上升至半空,然後像雨點般回到了火星表面。在未來,科學家們希望看到他們能以火星地殼下幾英里的地方為基礎,進一步擴展他們的技術。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施韋施巴赫說:「我們現在在此領域仍然有一個盲區。」

基於洞察號的數據進行的早期對火星核心、地幔和地殼的研究,揭示了火星和地球之間驚人的差異。這兩顆行星一般被大眾認為是太陽系的雙胞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們的進化路徑相似得彷彿共享同一套基因。

探索火星,其內核是怎樣的?洞察號帶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聞

這兩顆行星在最開始都形成了寬廣的海洋和厚厚的大氣層。但後來,火星失去了它的保護性磁場,這使得粗糙的太陽風,即從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逐漸剝奪了火星的大氣層,火星發展成了今天的模樣,與地球相比是另一個世界。科學家們希望這兩顆行星的地質學研究對比能夠為它們如今的「分道揚鑣」提供一些線索。

BY:Tereza Pultarova

FY:余婕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