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檢驗(POCT)方法是一種床旁檢測方法,與傳統檢驗方法相比,省去標本在實驗室檢驗時的複雜處理程序,具有快速、使用簡單、應用範圍廣、節約綜合成本的優點。
阜外醫院張健等研究發現,POCT方法檢測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 2 蛋白(sST2)是心衰患者發生全因死亡或心臟移植的獨立預測因子,在基線NT-proBNP基礎上,聯合基線sST2可提供額外的預測價值。
sST2是心肌肥厚、纖維化和心肌重構的標誌,在心衰的輔助診斷、預後評估及指導心衰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研究納入747 例心衰患者。在中位隨訪 949天 時,231 例(30.9%)患者發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臟移植。總人群中基線 sST2 水平為 22.14(15.04, 34.67)ng/ml。
根據患者在住院或隨訪期間是否發生主要臨床終點事件分為病例組(n=231)和對照組(n=516)。主要臨床終點事件為全因死亡或心臟移植。
與對照組相比,病例組的基線 sST2水平較高。
多因素 Cox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基線 sST2 是心衰患者發生全因死亡或心臟移植的獨立預測因子。
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基線sST2 對心衰患者 3 個月、1 年及 3 年發生全因死亡或心臟移植均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2015 年 sST2 國際專家共識推薦 35 ng/ml 作為急性心衰不良預後的截斷值。本研究中得到的最佳截斷值為 25 ng/ml,可能對於中國人群,實際的sST2 對心衰預後評估的最佳截斷值比目前國際推薦的截斷值小。
多因素 Cox 回歸模型風險預測檢驗結果顯示,基線 sST2 對心衰患者發生全因死亡或心臟移植的預測價值比基線 NT-proBNP 稍低,在基線 NT-proBNP 基礎上聯用基線 sST2 可為心衰預後評估提供額外的預測價值。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