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2021年10月11日16:50:02 科學 1064

喝啤酒泡人蔘,大半夜滴着眼藥水玩手機,雖然是茶餘飯後的調侃,但畢竟人到中年不得已。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人類的平均壽命能達到1000歲,大家會做什麼呢?有人會說畢竟1000歲太長,只爭朝夕,還是接着奏樂接着舞吧。但仔細想想,如果平均壽命真的達到了1000歲,我們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要經歷死亡的這一必經過程。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雖沒有什麼天敵,不需要為了生存膽戰心驚,但作為高等智慧的生物,獨具思想的人類卻從未停止過對生命和生死的思考,也從未想終止對長壽秘訣的探索。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人體渾身上下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而每一個細胞都是有壽命的,當人體的細胞出現老化時,人體的機能和各個器官也會隨之衰老,直到生命結束,所以如果想要延長壽命 就必須克服兩個客觀因素,疾病和細胞的老化。

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們周邊的環境質量卻在不斷地惡化,在人類的世界裏,潛伏着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疾病,人們無時無刻不被細菌侵蝕干擾着,所以想要徹底解決疾病這一問題,目前是不可能實現的。那麼如果從控制細胞老化這一因素入手,能實現壽命的延長嗎?

如果想解決細胞衰老問題,就必須讓衰老的細胞擁有再生的能力,這就涉及到了人類基因密碼的突破問題,但這項技術是一個長期工程。也許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基因密碼會得到突破,但目前來看,人們還沒有改變細胞的能力。另外我們常說,計劃沒有變化快,如果人類真的解開了基因的密碼,並完全掌控了它,那麼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突變,這是人類本身就無法預知的。即使壽命得到了延長,平均壽命1000歲這樣龐大的數字,到底能不能達到,也不得而知。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王建林常說,目標還是要有的,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那麼我們假設人類平均壽命可以達到1000歲,如果這一假設成立,又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首先,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這1000歲的壽命到底是如何分配的,衰老的界限又在哪裡?每個年齡段又該佔多大的比例呢?我們都知道衰老是一個過程,在人類的平均壽命達到50歲左右時,身體的器官和各個機能便會出現衰老的跡象,而50歲也是人類走向衰老的分界點。那麼壽命長達1000歲的話,該以多少歲作為分界點呢?

正常人的身體,在50歲左右,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所以如果我們還以50歲作為衰老的分界點,那是不是意味着後面的950歲,人類都要以一種衰老的面目生活呢?仔細想想,每天都過着頭重腳輕,耳聾眼花,疾病纏身的生活,即使能活到1000歲,也是一種煎熬,又有什麼意義呢 ?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其次,平均壽命延長至1000歲,勢必會加劇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給年輕人增加了生活負擔。原本平均壽命七八十歲,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就已經頗感壓力了,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問題。如果平均壽命達到1000歲,那就意味着年輕的一代在贍養父母和照顧老人問題上,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長達幾百年的贍養,年輕的一代會不會崩潰呢?這時有人一定會說,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不能生活自理沒有保障,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假設每一位老人都有低保和退休工資,表面上看,沒有花子女的一分錢,看似是給年輕人減輕了負擔。可我們仔細想一想,這筆用來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工資和費用,是從哪裡來的呢?如果大家的平均壽命都在1000歲,勢必會出現國庫空虛, 經濟下行的嚴重後果。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而這僅僅是養老這一個小問題所折射出的危害。平均壽命達到1000歲的人類,勢必會造成人口密度過高的現象,給地球帶來負擔。這也就意味着,人類所要消耗的資源也會越多,但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平均壽命達到1000歲,對於自身、國家經濟乃至生存環境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弊端。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將平均壽命1000歲作為時間軸,在上面劃分出人類的成長過程,原本18歲的成年人,到了236歲時才算成年。原本20歲的青春年華,有十幾年獻給了學校,那麼如果平均壽命達到1000歲,人類在學校度過的日子將是幾百年,用幾百年的時間去學習知識,雖然看上去消除了人們的高考焦慮,再也不用擔心高考倒計時了,可一直在學校度過幾百年的時間,聽起來會不會很恐怖呢?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厭學的小夥伴們,已經打起了退堂鼓,果斷放棄了長壽的機會。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另外,按照這種推算方法,原本 在五六十歲退休的人,到了789歲才能正式退休,這就意味着,人類要工作553年。現代社會,朝九晚五的生活已經讓很多年輕人倍感壓力了,人們常常感嘆生命短暫,而工作卻佔了生命的一大半,每天都想逃離工作。如果平均壽命達到1000歲,那麼人類勞動力被剝削的時間也會延長几百年,想想都很可怕。

如果人類壽命延長1000歲,世界會怎樣?人類:算了吧!完全沒必要 - 天天要聞

如果人類真的實現了平均壽命達到1000歲的願望,那這一定是噩夢的開始。千瘡百孔的地球,摩肩接踵的人口數量,枯竭的自然資源……這一切都讓人毛骨悚然。雖然長壽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美好追求,但這種追求,即使真的實現了,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也一定是弊大於利的。所以,我們還是將長壽的願望停留在美好的追求和想像上吧,不要打破這份美好的願望,也不要為了追求長壽,而違背人類本身的生存法則,畢竟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 天天要聞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等眾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相聚上海黃浦江畔,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科學峰會」。這場峰會聚焦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在對話環節請科學家預測未來、寄語青年。西湖大學校長、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施一公院士認為,AlphaFold(阿爾法摺疊)人工智能系統的問世,改變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