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2021年10月02日19:58:05 科學 1318

一顆小行星,足以改變地球上的生命,恐龍的滅絕,很多人都覺得是小行星爆炸產生的後果,自然界中有很多讓人擔憂的事,比如地震、海嘯、小行星撞擊等,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滅頂之災。

那麼問題來了,行星速度每秒3萬2千米,威力相當於10顆原子彈,若是發生爆炸,地球在沒有預警的情況發生炸裂,陷入熾烈燃燒的災難中,你會擔心這種事發生嗎?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地質學家認為行星本身不會發生爆炸,但行星爆炸假說支持者卻提出質疑,他們覺得行星有一種不安的傾向,隨時有可能發生災難性的爆炸,甚至還聲稱有證據在太陽系內發生過多次。

行星爆炸假說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期,德國數學教授約翰·提丟斯注意到我們的太陽系中,行星的位置有不同尋常之處。它們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似乎是有規律地排列的。每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相當於其內側鄰居行星與太陽距離的兩倍。

提丟斯不了解為何行星會這樣分佈。他僅僅注意到了這個現象—除了一個顯著的例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極大的間隙,而且,根據這種分佈模式,在那裡本應有一顆行星存在。

提丟斯的觀察、發現並沒有在其他方面吸引多少人注意,直到1781年發生了一件事,使它成了人們嚴格審查的焦點。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在那一年,又有天文學家發現了土星外的天王星,這次新的發現,讓所有人感到驚訝,天王星作為第七顆行星,剛好在提丟斯預測的位置。

提丟斯的模式被人們接受,開始研究火星和木星之間的間隙,這個模式反映出天王星的位置,火星和木星之間的那顆行星又去了哪裡。

當時歐洲天文學家進行搜尋,到了19世紀初期,就在那個位置,發現許多小行星,太陽系中的這片區域被人們稱為小行星帶

1972年,英國天文學家邁克爾·奧文登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擔憂: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顆行星發生了爆炸,曾想像這顆星球是巨大的氣態巨行星,大小是地球的90倍。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如果有一顆巨大的行星曾經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但它大約在一千六百萬年前突然間「消散」了的話,那麼目前行星的位置就說得通了。在消失事件之後,火星會緩慢地接近木星,儘管在它抵達最小引力作用的位置之前,還需要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

然而,是什麼讓一顆行星如此快速地「消散」的呢?奧文登認為只有一種可能:它肯定爆炸了。他相信,行星的大部分肯定被木星吞噬掉了,而餘下的部分則變成了小行星帶。

在20世紀70年代末,一個以奧文登的假說為靈感、名為「氪星到底發生了什麼」的展覽在北美的天文館巡迴展出,但它並沒有怎麼打動天文學家。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美國海軍天文台的湯姆·范弗蘭登,是一名聲譽良好的天文學家,未曾遠離過普遍觀念,但行星自發爆炸的想法深深吸引着他。

在奧文登假說的影響下,他突然間急轉方向,奔向了非正統科學。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他的同事困惑地發現,他轉變成了研究方向。

范弗蘭登得出結論,除小行星帶的存在之外,還有更多證據可以證明很久以前曾發生過行星爆炸。

事實上,他開始相信太陽系這片地方,布滿了過去發生的爆炸和燃燒留下的傷口,太陽系種種奇怪之處突然間在他眼中有了全新的意義。

相反,范弗蘭登主張,火星肯定原本是奧文登提出的爆炸的行星的一顆衛星。因此,當那顆行星爆炸時,衝擊波以十足的力量襲擊了火星面向它的半球,給它留下了無數的撞擊坑,而反面則沒有受損。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接着,還有土星的衛星—土衛八不尋常的顏色差異問題。它的一半是暗色的,在仔細思考了奧文登災變論的想像之後,范弗蘭登得出結論,除小行星帶的存在之外,還有更多證據可以證明很久以前曾發生過行星爆炸。

事實上,他開始相信太陽系這片地方,布滿了過去發生的爆炸和燃燒留下的傷口,太陽系種種奇怪之處突然間在他眼中有了全新的意義。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相反,范弗蘭登主張,火星肯定原本是奧文登提出的爆炸的行星的一顆衛星。因此,當那顆行星爆炸時,衝擊波以十足的力量襲擊了火星面向它的半球,給它留下了無數的撞擊坑,而反面則沒有受損。

然而,范弗蘭登卻主張,爆炸的行星生成的衝擊波造成土衛八半顆星球變黑,暗色的半球才成了如今的樣子。由於土衛八自轉極慢,衛星只有一面面對衝擊波,他聲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土星其他衛星沒有類似的顏色差異—它們都自轉得足夠快,能夠被均勻地染黑。」

時間一年年地過去,對充滿暴力的太陽系的過去,范弗蘭登的想像變得更為周密複雜了。他得出結論,行星爆炸並非太陽系歷史上的一次性事件,而是反覆出現的特徵。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一個更有可能的猜想才進入人們的視野—說它有可能,是因為它沒有包含任何不可能的物理原理,而並不是因為它從任何方面反映出了科學的正統思維。這就是「地質反應堆假說」。

一些行星的地核或許是由高放射性的元素鈾構成的巨大球體,發揮着天然的核裂變反應堆,鈾可以裂變,就可以釋放中子。如果將這些鈾集中在一起,一顆原子裂變就可以引發周圍的原子裂變。

因此,想像跨度在五到十英里的一堆鈾,在一顆行星內部裂變。在正常情況下,鈾反應堆只釋放能量,並不會爆炸。必須有什麼把鈾壓縮成一個非常緊實的球體,使原子緊挨彼此,並使它們達到超臨界質量,才能引發爆炸。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地球上富含鈾,它是自然界最重的金屬。在行星形成過程中,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它或許會直接沉入地核並在那對的,如果確實有直徑五英里、球形、高溫的鈾存在於地球的地核之中,那麼我們的家園變成下一顆氪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先不提地球可能會爆炸這回事—要是它已經爆炸過呢?在行星爆炸假說漫長的傳奇故事中,這個想法構成了它最近、可能也是最轟動的進展。顯然,爆炸不可能大到徹底毀掉地球的程度。

但它有可能大到足以留下某種令人震撼的證據,它如今就在大多數夜晚懸掛在我們的頭頂:月亮。月球的起源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真正的謎,考慮到它是我們如此熟悉的天體,這件事或許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你會認為他們到現在總該弄清月球來自何處了吧。

然而,對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做出解釋仍然極其困難。問題在於月球非常大—它太大了,以至於如果它碰巧飛過地球附近,地球的引力是無法捕獲它的。

行星爆炸相當於10顆原子彈,行星會爆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月球岩石從化學上幾乎與地球岩石一致,這就好像有一個巨型冰激凌挖勺從地球的地幔挖了一勺,然後把它放到了天上的運行軌道中一樣。對科學家而言,挑戰在於解釋這個挖勺是怎樣出現在那裡的。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直到你離去,我才開始愛你 - 天天要聞

直到你離去,我才開始愛你

《黑鏡》第七季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雖然第三集收到全網好評,但是讓我最感觸良多的是第五集《eulogy(悼念)》。還是一如既往的高概念,有一個穿越照片的技術,只要戴上裝置,就可以通過一張老照片穿越進當時的場景,沉浸式回顧過去。
葉光富:在太空拍到了!這是我的家鄉 - 天天要聞

葉光富:在太空拍到了!這是我的家鄉

「大家能認出這是哪裡嗎?」5月24日,在「科學大講堂·我們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動宣傳活動現場,身着藍色航天制服的葉光富手指大屏幕,向台下觀眾拋出懸念。
成都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項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報 - 天天要聞

成都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項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報

5月24日,本報從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該局近日通報全市住建領域安全生產問題隱患排查情況(三十四)。本報注意到,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報。通報信息顯示——檢查時間:2025.5.20;檢查點位: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政道路三期);建設...
全世界的河流正在死亡嗎? - 天天要聞

全世界的河流正在死亡嗎?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河流有生與死,甚至也有權利。它請讀者從這些方面思考河流,看看有什麼能從對河流的重新想像中湧現。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 天天要聞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龍虎網訊 (通訊員 徐陽 記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師範大學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等國家科技尖兵,來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齊...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佈,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 天天要聞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佈,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賢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來學院·科幻奇旅」十萬個為什麼探索實踐活動。活動以「科幻+科普」為核心,通過沉浸式漫行、互動打卡、科技體驗等形式,帶領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環線旅程中,感受科學魅力,點燃探索熱情。活動中,在水一方科幻館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