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2021年09月24日22:04:07 科學 1432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作者/韓樹傑


對元宇宙的討論正在以幾何級數增長。

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如何理解元宇宙?

元宇宙最基本的屬性,是數字化的「虛擬世界」,更準確的說,是「虛擬真實」。

這裡的「虛擬」,既可以是模擬「現實」世界,也可以呈現出「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天馬行空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規則和活動;既可以與「現實世界」交織融合,也可以相對獨立甚至完全獨立於「現實」世界。

這裡的「真實」,是指沉浸式的真實體驗。

元宇宙是「虛擬的真實」,「虛擬現實」只是「虛擬真實」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都加了引號?

因為,這背後還有一個更根本性問題:

什麼是虛擬?什麼是現實(真實)?虛擬與現實是什麼關係?

虛擬的是不是現實?而現實是不是虛擬的?

可以說,虛擬、現實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問題,是「元宇宙哲學」的根本問題,也是元宇宙的根本問題。

而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光彩熠熠的思想之花,都在探討虛擬與現實的關係問題,這也成為理解和構建元宇宙的思想源泉。

下面邀請大家和我一起開啟一段思想冒險之旅。

1、莊子:「莊周夢蝶」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夢醒時分,莊子凌亂了:究竟是莊子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了莊子?此刻究竟是一隻蝴蝶在做夢,還是自己在現實中回憶夢境?

「莊周夢蝶」非常形象的提出了哲學史、思想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如何分別夢幻與現實?又怎知所謂的「現實」不是虛擬夢幻?

同時,對這個問題,莊子也闡發了自己的觀點,即「物化」思想。

所謂「物化」,通常是指莊子所表達的「泯除事物差別、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當代著名學者陳鼓應,將其解釋為「物我界限之消解,萬物融化為一」。這是莊子齊萬物、齊夢覺、等生死、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也就是說,夢幻(虛擬)就是現實,現實就是夢幻(虛擬)。

2、印度教:「摩耶」思想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摩耶,梵語Maya,音譯為「摩耶」,意譯為「幻」,幻象之意。摩耶是印度宗教哲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印度古老典籍《梨俱吠陀》、《奧義書》中。

在印度教的世界觀中,「梵」在世間顯現的一切就是「幻」,即摩耶。世界並不是真實的,而是「梵」通過其幻力創造出來的幻象。

經驗世界是無常的、虛妄的幻象,人要破除「幻」才能覺悟「梵」,只有脫離幻起幻滅、六道輪迴的無常世界,達到與梵合一(「梵我合一」、「梵我一如」)的境界,才能脫離輪迴之苦,獲得自我的解脫,乃至永生。

正如《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偈語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3、柏拉圖:「洞穴」寓言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關於「真實」和「模擬」的問題,柏拉圖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洞穴」寓言。

在深邃的洞穴中,有一群被禁錮的奴隸,他們無法看到身後,也無法看到對方,只能直勾勾看着前面的牆壁。在他們身後有一堵矮牆,矮牆後面有另一群人舉着火把和各種物品。火光將這些物品的影子投射到了奴隸們能夠看到的牆壁上,奴隸們便以此來辨認各個物品,並且可以互相交流為這些東西命名。在他們眼中,這些影子就是真實的事物。

直到有一天,一個奴隸掙脫枷鎖,他先是看到了火光和這些物品,隨後他又努力爬出洞穴來到了外面,然後花費了好長時間才習慣了日光,看清了外面的世界。等他返回洞穴,企圖告訴裏面的同伴「什麼才是真實世界」的時候,他卻遭到了同伴的一致嘲笑,說他在外面弄壞了眼睛,連牆壁上的事物都看不清楚,還說什麼外面的真實世界。

柏拉圖認為,我們感知的一切事物都只是「模擬」,如同洞穴奴隸所見的「牆壁影子」,感覺經驗的世界是「現象的、變化的和模擬的」,而理智概念的世界是「本質的、不變的和真實的」。

4、笛卡爾:「惡魔」假設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關於「我」與「存在「的問題,笛卡爾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笛卡爾的惡魔」。

「假如有一個惡魔,它可以任意修改並欺騙我的五感,如果我們所看到的、所聞到的、所聽到的、所嘗到的、所摸到的,都可以被這個惡魔修改,那麼我該如何確定現在的我,是否正在被這個惡魔欺騙呢?如果我不可避免的被惡魔所欺騙,我無法分辨現實是惡魔創造的幻象還是真實,那麼,有沒有什麼事物是可以確定為真實存在的呢?」

「由此我假設,我所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虛假的,我相信我的騙人的記憶呈現給我的所有東西都是不真實的。我以為我沒有感覺,物體、形狀、廣延和位置都不過是我的心靈的虛構。那麼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被認為是真實的?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確定無疑的。

而笛卡爾解決這一問題的邏輯是:

懷疑蘊含著懷疑者,思維蘊含著思維者,即一個思維着的事物或者精神實體。懷疑意味着思維,思維意味着存在,我思故我在。

5、普特南:「缸中之腦」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美國著名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在他1981年出版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缸中之腦」假想:

「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台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普特南及許多思想家都試圖對我們是不是「缸中之腦」做出邏輯論證。但與其他思想實驗一樣,「缸中之腦」的假想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思考,虛幻與現實的關係。

6、馬斯克:「矩陣模擬」假設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宇宙和人類文明是被更高級的文明模擬創造出來的嗎?

馬斯克就曾在不同場合提到過矩陣模擬假設(Matrix-style simulation)。

矩陣模擬假說的基本邏輯是:

人類文明的歷史才不到一萬年,而我們所在的宇宙已有將近140億年的歷史,這麼漫長的時間足夠宇宙中許多文明興起,且達到非常高級的程度。更古老、更高等的文明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的造物主。

「從統計學角度看,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有可能存在一個文明,而且他們找到了非常可信的模擬方法。這種情況一旦存在,那麼他們建立自己的虛擬多重空間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試想一下,不到一萬年的人類文明已經在向「元宇宙」進發,那麼140億年間,可能有多少更高級的文明造出多少「元宇宙」或更高級形態的「宇宙」?

我們生活的所謂「現實」,很可能是更高級文明創造或模擬出來的。如同人類創造遊戲,人類文明很可能是許多模擬文明的一部分。

7、結論和幾點思考

(1)到底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本質是「虛擬-真實」,「虛擬現實」只是「虛擬真實」的一部分。這個「現實」並非要與我們的「現實」世界一樣,而是要在體驗上:和「真」的一樣。

所以,元宇宙的基本特徵和發展成熟的標誌,是數字化、沉浸式的「真實」體驗。

元宇宙將是一個長期動態迭代的發展過程,許多屬性和特徵是不斷疊加生長出來的,目前尚處在概念和萌芽階段。當下的元宇宙概念,更多是新瓶裝舊酒。

但元宇宙毫無疑問是偉大的人類歷史發展方向之一,雖然現在很初級,好在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當然,不可避免的是,每個階段也都有每個階段的韭菜。

(2)人生只是體驗

如果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虛幻就是現實,現實都是虛幻,世間一切都是虛擬夢幻,那麼,什麼才是真實的?

唯一「真實」的只有體驗和思考(思考也可理解為一種體驗)。

不管我們在「虛擬世界」還是在「現實世界」,也不管我們是否能夠分清虛擬和現實,我們得到的都只有體驗。

我們體驗到真實,就是真實的,這就是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道理,這也是王陽明「心外無物」的道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當然,體驗與享樂主義,完全是兩碼事。

(3)多維空間的打通和切換

如果我們身處的世界是高級文明虛擬創造出來的一種「元宇宙」,而我們也要打造我們自己的「虛擬世界」元宇宙,那麼在我們打造的元宇宙中,是否又會創造出下一層元宇宙?

就像「俄羅斯套娃」。

多層「元宇宙」(多維空間、多維宇宙)之間可以打通和切換:既然分不清那裡是「現實世界」,哪裡是虛擬世界(分清又如何?),那麼,你想在哪個世界體驗,你就願意停留在哪個世界。

在電影《盜夢空間》中,就有多重夢境的設計,而且許多人願意停留在夢境的世界。電影《異次元駭客》中,虛擬世界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是被人虛擬創造的,他們天然認為自己是真實的,而且在自己的世界中又研發創造出了虛擬世界。類似的還有今年上映的《失控玩家》。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4)數字永生

元宇宙可實現數字永生,這是人類實現永生的一種方案選擇。人類由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進發,但最終二者可以融合和切換。

美劇《上載新生》講述未來社會當你身體即將死亡,你可以把全部記憶和意識上載到數字虛擬空間,數字空間本身就是另一個人類社會,而你還可以隨時與現實空間的親友可視化的場景互動,從而實現數字永生。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如果全部記憶和意識可以「上載」,那麼同樣也可以「下載」。我們需要的只是克隆、3D打印或者什麼更高技術創造的碳基軀體,作為靈魂植入、意識下載的載體。

現在聽上去當然很科幻,但歷史上多少科幻都變成了現實。

只要人類不滅亡,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停息,一切都有可能。

你所有的疑慮和不可能,都只是科技問題。而只要人類不滅,所有的科學技術問題,都是時間問題。

元宇宙有着無限的想像空間,而人類也走到了進化的十字路口。

你將做何選擇?

元宇宙哲學:從莊子到馬斯克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 天天要聞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龍虎網訊 (通訊員 徐陽 記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師範大學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等國家科技尖兵,來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齊...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佈,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 天天要聞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佈,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賢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來學院·科幻奇旅」十萬個為什麼探索實踐活動。活動以「科幻+科普」為核心,通過沉浸式漫行、互動打卡、科技體驗等形式,帶領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環線旅程中,感受科學魅力,點燃探索熱情。活動中,在水一方科幻館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發佈...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 天天要聞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伴隨着稀宇科技和階躍星辰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開場視頻,2025年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暨徐匯區科技節啟動儀式昨天在漕河涇會議中心舉行。2024年徐匯區新增1家市級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館)和2家區級科普基地(復旦大學「病原生物科學館」、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博物館」)。三家科...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 天天要聞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5月24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2025公眾開放日來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開放的第三年,超過1500位公眾深度參與這場科普嘉年華,創新歷史新高。科學家現場作報告本次活動設置2場科普報告,2大科技展館,3大科技主題展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 天天要聞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萬物生長」為主題的2025青苔國際設計節在蘇州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盛大啟幕。300多位行業領袖、設計大師與跨界先鋒齊聚於此,共同見證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發佈;多家產業進行產業合作簽約協議,中工設計科學實驗室正式亮相。這座佔地535畝的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正憑藉過去...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 天天要聞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YY/T 0681.18-2020 規定的是用真空衰減法無損檢驗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泄漏的試驗方法,相關測試儀的信息如下:測試原理將測試儀主機連接到用於容納被測包裝的測試腔內,對測試腔抽真空,使包裝物內外形成壓力差。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接口」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 天天要聞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接口」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為廣受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為了加強老年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特聘研究員、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統研究室主任江寧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將對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學大講堂·我們的...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 天天要聞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在金屬注射成型(MIM)領域,氣霧化與水霧化工藝製備的 316L 不鏽鋼粉末因製備原理差異,在粉末特性、工藝適配及終端產品性能上呈現顯著區別。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從材料特性到生產應用的技術優勢可系統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