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2021年09月04日21:55:16 科學 1455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美索不達米亞的許多楔形文字泥板和埃及的象形文字都提到了太陽、星星或行星的位置。 此外,世界許多地方的許多古代建築都與基點(東、北、南和西)或天體對齊或直接朝向。

天文學歷史學家邁克爾·霍金 (Michael Horkin) 最近的一項研究涉及對 2000 座新石器時代墓葬進行編目,並對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的 1000 多座其他墓葬進行了研究。 他提交給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論文指出,在公元前 1000 年之前建造的數以千計的新石器時代建築顯然是為了面向太陽或關鍵星座而建造的。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的考古天文學家E.C.克虜伯(E.C. Krupp)在評論這項研究時說:「這意味着某種社會組織致力於建造這些紀念碑,以及一套天體觀測系統。」

然而,霍金談到了研究的一部分:「我們對古人看到的星座了解不多,因為他們並不識字。」文盲是關於古代和未知文化的普遍假設——但我們如何看待大量建造並與天文坐標精確對齊的巨石結構、支石墓、石棺和巨石陣(如巨石陣)?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巨石陣三維圖像

「先驗」即「原始」的信念

如果神話告訴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人類經常閱讀星星,與地球和天堂交流,並且通常從自然之書而不是紙上的符號中學習,我們真的可以說他是文盲嗎?

大多數早期有文化的探險家沒有認識到金字塔、埃及神廟遺址和其他古代巨石所固有的天文排列和數學特徵。 由於假設建造它們的人一定比後來的希臘人,尤其是羅馬人更原始,因此沒有人去尋找需要天體計算的建築特徵。

直到 19 世紀後期,當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洛克耶爵士 (Sir Norman Lockyer) 首次認真地觀察世界各地的古廟時,才注意到許多天文排列。 即便如此,大多數考古學家還是淡化了這種觀察,認為這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巧合或僅僅是結構方面。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洛克耶爵士。

大金字塔的天文排列和數學成就

令人驚訝的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我們才開始對巨石陣(我們現在知道它可以用來預測月食)進行嚴肅的天體排列研究。

可以說,由於人們對連接這些點缺乏興趣,神廟中與二至點(冬至夏至)、二分點(春分秋分)和其他天體現象對齊的重要線索完全被忽略了,幾個世紀以來都沒有被發現。直到今天,許多考古學家仍然認為這些天文信息並不重要,因為它與公認的古代文明解釋不符。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着無可辯駁的證據顯示,複雜的天文學、數學和其他高等科學確實融入了許多古代建築,這種趨勢慢慢開始轉變。最明顯的研究對象是吉薩的大金字塔,它比已知的任何純石建造都要大,至今仍然是地球上最大的純石建築。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吉薩金字塔群中最出名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憑藉其原始的白色(或可能是金色)頂石和石灰岩壁板,它一定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景象,六公里之外都能看到它(古埃及人將其稱為「光」)。 它與地球自轉方向的 1/20 度以內對齊——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巨大的金字塔底部看起來水平不到一厘米,但據說這一成就是用石錘完成的,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假設。

J. H. Cole使用現代測量技術,精確地測量了金字塔,找到了周長與高度的比例,完美地模擬了一個球體(圓周率的2倍,圓周率是球體的半徑與周長之比)。彼得·湯普金斯在他的《大金字塔的秘密》一書中也指出了其他幾個數學表述。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金字塔內部構造三維圖

用大金字塔的表面積除以它的地基面積得到的數字非常接近黃金平均值(1.618),「這是藝術和建築中著名的比例。」此外,他還指出,三座大金字塔的布局完全符合一個與基本方向對齊的矩形,長度為1414腕尺(45厘米左右)乘1732腕尺,「分別是2和3的平方根的1000倍」。

更有趣的是,1993 年,羅伯特·鮑瓦爾(多本關於金字塔的書籍的合著者)注意到吉薩高原上的三座主要金字塔是獵戶座星座中三顆帶狀星的鏡面反射,獵戶座是一個對埃及人很重要的星座。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鮑瓦爾和還指出,從國王和王后的房間延伸出來的大金字塔中的豎井也代表了恆星的排列。 將這些石頭切割成精確的角度,將它們放置在一個位置,使它們的兩側形成一個與關鍵天文坐標對齊的對角線軸(由於歲差,當大多數恆星在該位置不可見時必須計算出這個坐標)。

在沒有比石頭更硬的工具、儀器、數學,甚至輪子的情況下,將它們嵌入由數百萬塊石頭組成的巨大結構中(有些石頭重大70噸),對於「原始」文化來說,這是相當驚人的事情。這也說明了,對這些巨石建築中內涵的精密文化選擇繼續忽視,顯然是絕對的愚蠢!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吉薩金字塔群疊加在獵戶座腰帶的三顆星上。

早期先進文明的標誌?

這些古代文明的遺迹,尤其是埃及文明的遺迹,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團,那就是它們似乎是從無到有,迅速崛起的。大金字塔被認為是在這個神秘文明的起源附近建造的。

正如作家和觀點激烈的埃及古物學家約翰·安東尼·韋斯特所說,「這些先進文明的證據幾乎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它們似乎都在接近開始的時候達到了頂峰……幾乎所有的書都有洪水神話,幾乎所有的書都在談論更早的時代——黃金時代,那時人們的壽命更長,而且更加開明和先進。」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大禹治水》壁刻

當美索不達米亞被發掘,一些聖經中的皇室和城市名稱第一次被確認為真正的歷史遺址時,開始有充分的理由從字面意思上理解世界各地關於史前的神話和傳說。

可能真的發生了一場《聖經》中描述的洪水,洪水幾乎帶去了之前所有的一切。它可能並不完全像故事中發生的那樣,但在世界各地可能同時爆發了大規模的洪水,這或許沖走了許多早期文明的證據。5000年前,中國、印度、巴比倫以及埃及的文明是如何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的?——植物可能被砍倒在地上,但根還在那裡。

科學探索:史前的地球可能是屬於外星人的 - 天天要聞

弗朗西斯·丹比的《洪水》,1840 年。

似乎種種一些列發現,都切切實實告訴了我們:史前文明的存在極大可能是完全真實的!許多古文明遺迹所顯露出來的精密、神異、高層次的天文學,以及以我們現代科學技術也無法剖析的神秘物質遺留,都清楚提醒着我們:人類身上隱藏着關於「宇宙村」的大秘密!

如果說從史前的高層次文明不斷地衰敗到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現實古遺迹文明層次,那麼似乎現代人類「祖先」開創的古文明開端也只是我們跟史前文明的一個中點。從中點的開始發展到文明的盡頭會不會是下一個輪迴的開始呢?

對於人類文明的走向以及史前文明的話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你也喜歡福兮文章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後續會給大家努力創作出更多精彩內容,感謝閱讀,好運!❤️

(文章未經本人授權,請勿抄襲盜用,違者必究。——福兮大官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