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2021年07月15日21:32:23 科學 1844

文丨熊寶包

圖丨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發展到今天,人類在科學的技能樹上點出了很多科技,比如宇宙探索。人類造的飛行器,已經飛出太陽系;而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車,早已傳回很多火星的資料。

要知道,火星距離地球最近也有5500萬公里,最遠則超過4億公里,平均距離2.2億公里。跨越億萬公里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這麼高難度的事情人類都能實現,卻做不到預測地震。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人類科技那麼發達,為什麼不能預測地震?

預測地震,即便以今天人類發達的科技水平來說,依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及的事情。儘管在一定程度上,人類可以做到預估某地發生地震的概率、地震的強度以及損失等等;但如果預測地震到來的具體時間,人類束手無策。

因為想要預測地震,我們面臨的困難有很多。地震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期間還有震源深度、震中距離等因素影響,想要准預測地震發生的位置以及時間,基本不可能。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準確預測地震

而拋開種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人類無法預測地震的根本原因在於——看不見

事實上,人類對很多事情的預測都建立在看得見的基礎上。比如天氣預報,衛星拍到雲團在移動,然後提前預測它的行徑路線,進而做到預報某個地區的天氣

再把視野拉得廣闊一點,人類預測彗星、小行星會不會撞上地球,也是通過各種太空觀測儀器,提前看見「天外之物」的到來並對其軌道進行預測。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地球內部結構

而地震源於地球內部的岩漿運動以及地殼板塊碰撞或者斷裂,想要預測地震,就要看見地底深處的岩漿、板塊以及地殼的運動軌跡。但人類目前為止最深的鑽井也只有10公里左右,而地球半徑足足有6371公里!

總而言之,由於無法直接觀察震源區和地殼結構,人類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地震波影響範圍

汶川發生4.8級地震,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北京時間7月14日23時36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4.8級地震,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隨後有新聞報道稱,汶川發生地震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很多住在成都的居民,都提前收到了中國地震預警網發來的預警消息。

既然地震無法預測,為什麼成都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呢?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成都居民收到的地震預警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就是地震時產生的波動,按傳播方式可分為三種:縱波、橫波和面波。

縱波(又稱P波)就是從地底深處縱向到達地面的振動,它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5.5~7千米每秒,速度雖然快但破壞性很小。因為它的表現形式是上下振動,對地面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而橫波(又稱S波)可以簡單理解為橫着傳播的振動,傳播速度3.2~4.0千米每秒,它能使地面前後、左右晃動,破壞性很強;面波就是縱波和橫波在地表相遇產生的混合波,是地震中建築倒塌的主要原因。

地震發生的時候,來自震源、震中的地震波就像海浪推進一樣,向四周擴散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此次地震的震中距離成都市約76公里,地震波需要十幾秒才能抵達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成都市人們收到的預警消息是在地震後發出來的。據了解,汶川4.8級地震發生後5秒,中國地震預測網就將消息發出去,所以人們才能提前收到預警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地震波傳播模式

拓展閱讀:中國曾正確預測地震

1975年2月4日北京時間19點36分,海城發生7.3級大地震。這是遼東半島中南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但地震造成的傷亡人數卻很少。

因為在地震發生前,中國科學家對該次地震進行了準確預測並及時發佈預報,大大降低了受災嚴重程度;海城地震總計傷亡18308人,佔全區總人口數的0.22%。在7.3級的大地震的威力下,這個傷亡人數已經很少很少了。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而且,海城大地震一般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在正確預測地震的基礎上由政府組織大規模撤離,大幅度降低傷亡和損失的成功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正確預測地震而不是準確預測而且還是在長期監測的基礎下,結合前震、地震斷裂帶等因素做出的一個大概預測。當時中國科學家預測到該地區會發生地震,但不知道地震到來的具體時間和位置。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能夠預測地震,不知道是多少科學家的夢想。遺憾的是,人類目前為止還做不到準確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我們相信未來某一天,在科學家的努力下,預測地震的技術會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到了那個時候,也許人類就可以像預報天氣一樣準確地預測地震。

——EN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佈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佈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着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佈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聞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今年「龍舟水」水情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來「小滿」節氣,民諺有雲「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進入「小滿」節氣,雨水豐盈,江河的水逐漸增多。根據廣州市水文氣象數據統計,5月20日廣州市降暴雨,其中白雲、花都、增城等區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點落在地面,濺起水花。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子良受強降雨影響,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 天天要聞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鳥類圖冊》發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陸文傑)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示類群,是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性指標。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常州鳥類生境狀況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在青山綠水間,野外鳥類記錄不斷刷新,珍稀鳥類頻頻亮相。它們用翅膀為生態環境投票,實名認證了常州生物多樣性工作的豐碩成果。在5·22國際生物多樣...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豪言:30年內火星城市崛起,人類新家園即將誕生!

埃隆·馬斯克,這個科技界的狂人,他總是有着讓人震驚的想法和計劃。這不,他又在火星上動起了腦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麼把人送上火星,還在想方設法要在那上面建個城市。圖片來自網絡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可是挺活躍的,他就在那兒說,未來30年,火星上肯定會有人類城市。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英國 AI 聊天機械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繞過

劃重點:- ️  英國政府研究人員發現,防止 AI 聊天機械人發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被簡單的技術繞過。-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五個系統 「極易受到攻擊」,甚至在沒有有針對性地繞過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有害回應。-   安全防護可以通過 「相當簡單」 的攻擊繞過,例如指示系統以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