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2021年07月15日21:32:23 科學 1844

文丨熊寶包

圖丨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發展到今天,人類在科學的技能樹上點出了很多科技,比如宇宙探索。人類造的飛行器,已經飛出太陽系;而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車,早已傳回很多火星的資料。

要知道,火星距離地球最近也有5500萬公里,最遠則超過4億公里,平均距離2.2億公里。跨越億萬公里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這麼高難度的事情人類都能實現,卻做不到預測地震。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人類科技那麼發達,為什麼不能預測地震?

預測地震,即便以今天人類發達的科技水平來說,依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及的事情。儘管在一定程度上,人類可以做到預估某地發生地震的概率、地震的強度以及損失等等;但如果預測地震到來的具體時間,人類束手無策。

因為想要預測地震,我們面臨的困難有很多。地震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期間還有震源深度、震中距離等因素影響,想要准預測地震發生的位置以及時間,基本不可能。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準確預測地震

而拋開種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人類無法預測地震的根本原因在於——看不見

事實上,人類對很多事情的預測都建立在看得見的基礎上。比如天氣預報,衛星拍到雲團在移動,然後提前預測它的行徑路線,進而做到預報某個地區的天氣

再把視野拉得廣闊一點,人類預測彗星、小行星會不會撞上地球,也是通過各種太空觀測儀器,提前看見「天外之物」的到來並對其軌道進行預測。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地球內部結構

而地震源於地球內部的岩漿運動以及地殼板塊碰撞或者斷裂,想要預測地震,就要看見地底深處的岩漿、板塊以及地殼的運動軌跡。但人類目前為止最深的鑽井也只有10公里左右,而地球半徑足足有6371公里!

總而言之,由於無法直接觀察震源區和地殼結構,人類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地震波影響範圍

汶川發生4.8級地震,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北京時間7月14日23時36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4.8級地震,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隨後有新聞報道稱,汶川發生地震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很多住在成都的居民,都提前收到了中國地震預警網發來的預警消息。

既然地震無法預測,為什麼成都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呢?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成都居民收到的地震預警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就是地震時產生的波動,按傳播方式可分為三種:縱波、橫波和面波。

縱波(又稱P波)就是從地底深處縱向到達地面的振動,它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5.5~7千米每秒,速度雖然快但破壞性很小。因為它的表現形式是上下振動,對地面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而橫波(又稱S波)可以簡單理解為橫着傳播的振動,傳播速度3.2~4.0千米每秒,它能使地面前後、左右晃動,破壞性很強;面波就是縱波和橫波在地表相遇產生的混合波,是地震中建築倒塌的主要原因。

地震發生的時候,來自震源、震中的地震波就像海浪推進一樣,向四周擴散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此次地震的震中距離成都市約76公里,地震波需要十幾秒才能抵達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成都市人們收到的預警消息是在地震後發出來的。據了解,汶川4.8級地震發生後5秒,中國地震預測網就將消息發出去,所以人們才能提前收到預警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地震波傳播模式

拓展閱讀:中國曾正確預測地震

1975年2月4日北京時間19點36分,海城發生7.3級大地震。這是遼東半島中南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但地震造成的傷亡人數卻很少。

因為在地震發生前,中國科學家對該次地震進行了準確預測並及時發佈預報,大大降低了受災嚴重程度;海城地震總計傷亡18308人,佔全區總人口數的0.22%。在7.3級的大地震的威力下,這個傷亡人數已經很少很少了。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而且,海城大地震一般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在正確預測地震的基礎上由政府組織大規模撤離,大幅度降低傷亡和損失的成功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正確預測地震而不是準確預測而且還是在長期監測的基礎下,結合前震、地震斷裂帶等因素做出的一個大概預測。當時中國科學家預測到該地區會發生地震,但不知道地震到來的具體時間和位置。

地震不能預測,汶川發生4.8級地震,為何成都提前19秒收到預警?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能夠預測地震,不知道是多少科學家的夢想。遺憾的是,人類目前為止還做不到準確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我們相信未來某一天,在科學家的努力下,預測地震的技術會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到了那個時候,也許人類就可以像預報天氣一樣準確地預測地震。

——END——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數字化彩色郵資機宣傳戳首發 - 天天要聞

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數字化彩色郵資機宣傳戳首發

4月10日,海南省郵政分公司攜手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共同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數字化彩色郵資機宣傳戳」首發儀式。該枚郵資機戳作為海南省首枚彩色數字粘貼型郵資機戳正式亮相。「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數字化彩色郵資機宣傳戳」採用目前最新款TS71郵資機製作,每一枚戳的規格為72mm*28.5mm,面值為0.8元...
為什麼人在做夢的時候,不會懷疑夢裡的不合理之處?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人在做夢的時候,不會懷疑夢裡的不合理之處?

#春日生活打卡季#各位老鐵,咱們是不是都經歷過這樣的魔幻時刻?夢裡在珠峰頂啃煎餅果子,又穿越到小學教室考試,這時候要是有人遞過來一鍋酸菜魚,你居然還能面不改色地涮火鍋。今兒咱們就來嘮嘮,為啥夢裡再離譜的劇情,咱們都不會懷疑其不合理之處呢?
湖南啟動洞庭湖系統保護與治理重大諮詢研究 - 天天要聞

湖南啟動洞庭湖系統保護與治理重大諮詢研究

湖南日報4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翟文峰 劉樂)今天,我省啟動洞庭湖系統保護與治理重大諮詢研究。副省長曹志強出席並講話,省政協副主席何寄華主持。近年來,隨着江湖關係變化,洞庭湖水資源供給、水生態環境要素保障不足等新問題日益凸顯,亟須加強「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協同治理」。曹志強指出,洞庭湖保...
火上熱搜!杭州小年輕蹲點守!今天開始,持續一周 - 天天要聞

火上熱搜!杭州小年輕蹲點守!今天開始,持續一周

近日,一知名演員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鳥作業」,被生態環境部點贊!相關詞條頻頻登上熱搜,「打鳥」也成了這個春天的現象級討論話題。4月10日至16日是浙江省愛鳥周,如果你想在杭州觀鳥,這些好去處別錯過↓↓啥是「打鳥」?「打鳥老法師」又是啥意
我們人類有誰看到過故事的結局呢? - 天天要聞

我們人類有誰看到過故事的結局呢?

「一本正經」與藝術上的「狂想」聽起來是完全矛盾的一組詞。但這組矛盾的形容卻恰好符合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的文學風格。他是美國文學史上唯一一位獲得過普利策小說獎和普利策戲劇獎兩個獎項的作家。他三次捧起普利策桂冠,論作品的流傳度和當時的影響力,是足以和尤金·奧尼爾、阿瑟·米勒、田納西·威廉斯等人並稱為美...
遠古發現|約1.6億年前侏羅蟲破解棘頭蟲起源之謎 - 天天要聞

遠古發現|約1.6億年前侏羅蟲破解棘頭蟲起源之謎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領銜的國際古生物團隊近期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化石群發現一種約1.6億年前的奇特遠古寄生蟲化石——侏羅蟲,這一發現破解了長久困擾學術界的棘頭蟲起源之謎。4月9日,英國《自然》周刊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棘頭蟲又稱棘頭動物門,是一類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中常見的體內寄生蠕...
應對極端大風|京郊蜂箱已壓上石頭防風 - 天天要聞

應對極端大風|京郊蜂箱已壓上石頭防風

新京報訊(記者趙利新)4月10日,北京發佈近10年首個全市大風橙色預警,11日下午至13日,北京將出現一次極端大風、強降溫天氣過程。記者從北京市密雲區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獲悉,目前蜂農們已在做防風措施,不少蜂農在蜂箱上壓了石頭。4月10日上午,楊麗鶴在合作社微信群里發送提示信息。受訪者供圖 進入春天,密雲太師屯鎮...
福州:羊蹄甲花開滿城 - 天天要聞

福州:羊蹄甲花開滿城

4月10日,福州城區內種植的羊蹄甲行道樹進入花期,競相開放,成為街頭一景。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4月10日,福州城區內種植的羊蹄甲行道樹進入花期,競相開放,成為街頭一景。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4月10日,福州城區內種植的羊蹄甲行道樹進入花期,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