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講述中國探月曆程

2021年04月02日17:12:16 科學 112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幾千年來,月亮寄託着中國人濃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號。如今,在我國科學家的努力下,遙遠的月球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開啟了我國探月的歷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衛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着陸,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短短的13年間,中國的探月工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講述中國探月曆程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

為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增強廣大青少年的愛國意識,3月31日下午,「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暨「科學+」活動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號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為在場師生帶來題為《中國的探月》的科普報告。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六部委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浙江省科協承辦;浙江省院士專家服務中心、浙江省科技館、台州市科協、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浙江省仙居中學、北京科技報協辦。


探月成為中國航天的里程碑

活動中,葉培建院士詳細講述了我國二十年來在探月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卓越成就。在他的講述下,各類天文、航天知識以及航天人的科研歷程鋪就了一副中國航天發展的史詩長卷。葉培建表示,中國有三個航天里程碑,第一個是1970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第二個是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發射的神州系列飛船,第三個就是我國二十年的無人探月。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講述中國探月曆程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

葉培建介紹,在21世紀前,中國在地球之外的探索範圍較小。到2000年為止,只有距離地面幾萬公里的探索。於是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團隊提出了「在21世紀讓中國人走得更遠」的目標,並制定了非常長遠的「三步走」計劃,即「探」、「登」、「住」。其中,第一步「探」又可以「繞」、「落」、「回」三個步驟。

「其中,『嫦娥一號』是解決『繞』的問題,『嫦娥二號、三號』解決的是『落』的問題,『嫦娥五號』解決的是『回』的問題。我們每推進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為我們之前缺乏經驗,大部分工作都得憑藉自己的摸索完成。」葉培建說,「月球的環境極其複雜,它沒有大氣,晝夜溫差可以超過300℃,這對探測器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要求。我們不斷總結過去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積極完善未來的計劃,去年在『嫦娥五號』上實現了一次非常順利的行動。「嫦娥五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我們設想了幾百個突髮狀況的預案,結果一個也沒有用到。這不僅是好運,更體現了二十年間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成長。」


中國有能力為全球航天事業提供創新動力

葉培建還指出,雖然一些國家早在多年前就實施過探月工程,但中國的探月工程並不是對他們的簡單模仿,而是融入了大量自主創新,其中不少成就都是世界「之最」。比如「嫦娥三號」拍攝了到目前為止全球包含南北極分辨率最高的月球圖;「嫦娥五號」完成了全球首次航天器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等。其中,最為矚目的當屬「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陸,它使得中國成為世界首個成功將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陸的國家。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講述中國探月曆程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通過道具講述「鵲橋」中繼衛星工作原理

「因為月球本身會屏蔽來自地球的信號,如何在地月之間傳達信息成為探測器着陸月球背面的重要因素。在經過反覆研究後,我們決定通過「鵲橋」中繼衛星來保證地球信號能順利傳達至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可以說,『嫦娥四號』的成功着陸證明了中國完全有決心、有能力為全球航天事業提供創新動力。」

除了中國的探月曆程,葉培建還介紹了「天問一號」探測器探索火星方面的工作情況。「天問一號」將完成三種探測方式,即利用軌道接近火星的時候對火星進行初步觀測,然後利用火星的自轉進行全面觀測,最後還要降落火星觀測。此外,他還簡單介紹了未來在月球建立科考站以及探測小行星的相關計劃。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講述中國探月曆程 - 天天要聞

現場學生對精彩報告報以熱烈掌聲

葉培建在現場勉勵仙居學子,鼓勵同學們在不斷攀登、完善自己的同時更要培養團隊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我們大型企業、工程不是只有幾個人,而是千軍萬馬。所以更要要看得更遠,看得更大,把自己放到國家的大環境中。」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走進浙江省仙居中學,講述中國探月曆程 - 天天要聞

葉培建院士回答學生提問


精彩Q&A

Q:在航天領域,您認為應該如何加強我國在月球資源方面的競爭力?

葉培建:總之,有三件事情我們一定要做:要發展技術工業水平;要有創新能力;另外爭取更多的國際合作。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國力增強了,創新能力提高了,朋友越來越多了,我們就能進入世界航天強國的行列,做到部分領域世界領先。


Q:5月15日左右「天問一號」要「落火」,「落火」之後要幹什麼呢?

葉培建:探測器要在火星上進行巡視探測,對設定的科學目標進行觀測。另外,軌道器還在火星軌道上運行,所以要進行一年左右時間形成一個全球觀測的結果,兩者要結合起來。


文並攝丨北京科技報記者 陳振宇

編輯丨唐娉婷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也許你需要一個靠譜的實驗平台 - 天天要聞

也許你需要一個靠譜的實驗平台

隨着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實驗室平台在科研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位於洛陽的粒成生物實驗室,近年來圍繞科研需求進行資源整合,逐步形成了涵蓋動物實驗、細胞功能研究、分子檢測、病理分析等多個方向的技術平台,覆蓋多類型實驗需求,為高校、醫院及科研單位提供實驗支持。動物實驗平台實驗室動物中心規模化飼養...
深海中建「空間站」?探秘於南沙啟動建設的這一大國重器 - 天天要聞

深海中建「空間站」?探秘於南沙啟動建設的這一大國重器

作為廣州「2+2+N」科創平台體系中的兩大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以下簡稱「冷泉裝置」)已於近日啟動建設。該設施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申報並承擔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為何國家願意花大力氣投入設計、建設冷泉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深圳市福田區首批70名政務輔助工具「AI數智員工」正式上崗,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嵌入社會治理所產生的高效率,也讓有些人擔憂人類崗位會被機器所替代。無論怎樣,通過制度設計、技術創新,讓人類員工在和數字生命的協同中變得更高效、更溫暖,創造更多價值,這應該是最終目的。原文 :《「AI數智員工」重構人機協同範式》...
摩天輪施工油漆飛濺周邊車輛 青島極地海洋公園將加強防護 - 天天要聞

摩天輪施工油漆飛濺周邊車輛 青島極地海洋公園將加強防護

極地海洋公園在建摩天輪。(來源:信網 谷正原 攝)信網4月10日訊 近日,青島極地海洋公園二期新建摩天輪在施工刷漆時,出現油漆飛濺情況,致使停放於摩天輪西側停車場內的遊客車輛受損。3月中旬,河北遊客常先生(化姓)的車輛被大量白色油漆點子濺染。常先生多次找專業洗車行進行清洗與拋光,但車身上仍殘留難以去除的印跡...
新一輪找礦行動「挖到寶」了 我國礦種+1 - 天天要聞

新一輪找礦行動「挖到寶」了 我國礦種+1

記者4月10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新發現礦種公告》近日發佈,其中確定了一個新礦種——高純石英礦。它的出現,將改變此前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助力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權威快報|高純石英礦成為我國新礦種 - 天天要聞

新華社權威快報|高純石英礦成為我國新礦種

自然資源部4月10日發佈公告經國務院批准,高純石英礦成為我國第174號新礦種高純石英礦對半導體、光伏等高新產業不可或缺全球高純石英礦資源分佈不均我國高度依賴進口河南、新疆等地發現多處高純石英礦設立新礦種對推進高純石英礦相關產業資源本土化確保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十分重要 記者:王立彬設計:賈稀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