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2021年04月02日14:27:13 科學 1762

文|科學蟲洞

相關數據表明,在世界範圍內,人均每周要吃進去大約5克的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有朋友可能會疑惑:我也沒傻到把塑料往嘴裏塞,怎麼可能會吃進去?蟲洞告訴大家,這涉及到一個概念:微塑料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顆粒,有些微塑料的粒徑只有幾微米。我們身邊分佈着無數微塑料,只是難以用肉眼察覺,只能藉助顯微鏡等設備才能觀察到。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發佈在《科學》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美國西部一些偏遠的地區,每年都會落下1000噸左右甚至更多的塑料粉塵,相當於3億個塑料瓶。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這些微塑料顆粒不易清理,易於傳播,隨着自然力量、人類活動,散落到世界各地。

而且,微塑料不僅僅分佈在人群聚集的城市,還蔓延到了山河湖海。甚至,北極大陸的皚皚白雪,以及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都被它所滲透。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科研團隊在北極71個地點收集了一些海水樣本,結果顯示,每立方米水中約有40個微塑料顆粒。後來,也有人在北極的雪層中發現微小的塑料顆粒。

而微塑料概念的提出者理乍得·C·湯普森,則在珠峰收集到了一些雪樣和溪水樣本。分析顯示,所有雪樣和溪水樣本中的3個樣本,都有微塑料。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連人煙稀少的世界之巔、北極圈,都被微塑料所佔據,更何況聚集着大量人類的城市?事實上,微塑料早已經開始入侵我們的身體。



微塑料如何進入人體?

2018年,維也納醫科大學宣布了一項研究,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找到了微塑料顆粒。這意味着,微塑料已經進入了人類腸道。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此外,曾有調查調研過北京青年人糞便中的微塑料含量,發現受試者的糞便中基本都含有微塑料。

那麼,微塑料是怎麼進入人體的?飲用水是人類攝入微塑料最多的途徑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據了解,鞋子、領帶、輪胎等會脫落「灰塵」,形成微塑料。同時,塑料垃圾在陽光的暴晒下將變得越來越細碎。這些微塑料,都可能進入到飲用水中。

飲用水在正式投放到市場之前,會提前處理掉很多微塑料,不過在很多國家,飲用水的質量並未達標。此外,如果處理設備中有塑料製品,其中的微塑料也可能進入到飲用水中。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貽貝

除了飲用水之外,人類吃東西的時候也會攝入,包括食鹽、啤酒在內的很多食物都含有許多微塑料。

貽貝又被稱為「青口貝」,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同時,它也被認為是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指標。

200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微塑料不僅會出現在藍色貽貝的細胞中,還進入了它們的循環系統。

許多海洋動物都攝入了微塑料,我們在享用這些貝類等食物的時候,也等於吃進去了微塑料。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微塑料在食物鏈中的循環

微塑料進入人體的方式還有一種,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呼吸。

前文提到,微塑料無處不在,也許你無法察覺,但它的的確確包圍着你。只要我們呼吸,它們就可能順着鼻腔、口腔進入體內。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最後,還有化學工程師發現「喝茶包=喝塑料」。他們隨機購買了4個牌子的茶包,浸泡幾分鐘之後,無數的微塑料出現在茶水中。

甚至滲透進胎盤

微塑料在我們體內,並不是簡單地經歷着「吃下去、排出來」的過程,它們也會滲透到人體組織中。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2020年,美國化學會年會上公布了一則消息,稱在人的肝臟等組織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

此外,《國際環境》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胎盤也逃不過微塑料的影響。科學家分析了6個18-40歲健康婦女的胎盤,發現其中有4個胎盤存在微塑料。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這些微塑料顆粒大小不超過10微米(約0.01毫米),很可能來自母體日常使用的產品包裝、個人護理產品等。

研究負責人表示,胎盤中存在的微塑料,可能會對胎兒的發育產生負面作用,比如減緩生長、改變基因表達方式等等。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微塑料進入人體,無疑讓人感到擔憂,尤其是,我們對微塑料危害的認知還存在很大的知識空白。



微塑料的影響

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產生多大危害,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但根據相關論文得知,微塑料可能會對人體帶來血管栓塞、腎臟和消化系統損傷、致癌突變等傷害。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跟一般不可降解的塑料比起來,微塑料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主要體現在顆粒微小上。

它跟隨着洋流、氣流,在世界範圍內分佈,污染着空氣、食物、水源,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通常來說,大塊的塑料垃圾,如吸管、塑料袋,會限制海洋動物行動、對它們的身體造成外傷。而微塑料帶來的影響,則更多體現在內部。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動物們吃進去的微塑料無法被消化,如果停留在胃部,可能會導致疾病或死亡;如果微塑料帶有有機污染,那麼這些動物的狀況會更加糟糕。

想要監測微塑料污染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除了被丟棄的塑料製品之外,我們平時使用的物品也有可能脫落微塑料。

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天天要聞

而且,這些微塑料比普通的塑料垃圾更難發現和收集。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優化飲用水的處理方式,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並且需要官方落實監管措施。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 天天要聞

繪製全球首張「全息圖譜」,我國專家破解「沉默腫瘤」診療困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天傳來消息,該院院長虞先濬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長海醫院、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歷時五年研究,成功繪製全球首張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多組學全景圖譜,並根據圖譜突破性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黃河北岸的「科創三重奏」:濱州譜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篇章

黃河之畔,動能澎湃。山東省濱州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錨定新質生產力培育,在生命健康、低空經濟、產研融合等領域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近日,新黃河記者走進濱州市,深度探訪愉悅生命科技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低空飛行服務中心,解碼這座黃河流域城市如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 天天要聞

三峽大學最新成果,亮相南極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4月3日,由三峽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聯合研製的3.2米口徑射電/毫米波望遠鏡「三峽南極眼」在湖北宜昌正式發佈。該望遠鏡已成功部署於南極中山站,實現我國在南極中山站的首次射電天文觀測!近年來,三峽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自2023年伊始與上海師範大學開展南極天文合作研究,歷經兩年的艱...
死亡中誕生愛的秩序:《破·地獄》及其「止血」「催淚」的情感技術 - 天天要聞

死亡中誕生愛的秩序:《破·地獄》及其「止血」「催淚」的情感技術

由陳茂賢執導、上映於2024年末的電影《破·地獄》,憑藉對喪葬儀式的傳統再現,家庭、性別、生育等時下倫理困境的全景式掃描,以及講述者自身舒緩穩健的敘事節奏,在香港票房登頂,迅速摘得了「華語電影票房冠軍」的驚人成績。影片中,婚禮策劃師道生由於債台高築,經親友介紹轉業為喪儀經紀人,他不僅與喃嘸師傅文哥成為了...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構建「研轉投產強」創新鏈,貫通全鏈條發展通道——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4月2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曉強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蘭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科技強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蘭州篇章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會議引發在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