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髮現:不容易中風的老人,一般都有4個「特質」,你占幾個?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你說我爸七十多了,身體還挺硬朗,是不是因為平時愛運動?」說這話的是一位四十歲出頭的公司職員,在單位體檢中心排隊時對旁邊的護士小聲問了一句,他穿着得體,神情不算焦急,卻藏着一絲疑問。

他父親確實年過七旬了,但多年從未住院過,血壓正常、走路有勁、飲食清淡、也不愛喝酒,家族中倒是有中風史,可老人家一直沒事。

人們總說,中風像是突如其來的打擊,其實它是沉默多年之後的結果,血管問題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積累出來的,也從不會無緣無故發生。

真正難的是,在身體沒有明確報警前,能不能看出誰更容易中風,誰更有「免疫力」,醫學發現,有些老人確實不太容易中風,而且他們身上常有四個共性,乍一聽好像很普通,但細究下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吸煙和飲酒是導致中風的兩大「殺手」,尤其是吸煙,它對心腦血管健康的危害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吸煙會使血液中氧氣含量降低,增加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栓形成,進而造成血管堵塞,這對大腦血液供應而言是致命的。

數據顯示,吸煙者中風的幾率是非吸煙者的兩倍,與此相對,戒煙的人在長期保持不吸煙的情況下,患中風的風險大幅度降低。

因此,戒煙不僅能減少多種疾病的風險,更直接影響中風的預防。

而飲酒,尤其是長期大量飲酒,同樣是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酒精會提高血壓,並影響肝臟代謝,間接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戒酒是一個相對較難實現的目標,但有研究表明,即便是減少酒精的攝入,患者的中風發生率也顯著下降,戒煙戒酒,不僅能改善血管健康,還能有效降低中風的發生。

而規律的身體鍛煉則是中風預防中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老年人步入晚年後,缺乏足夠的運動,導致體內的血液循環變得緩慢,心臟和血管的負擔增加。

長期缺乏鍛煉的人,常常伴隨着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問題,這些都是中風的高危因素,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從而減少中風發生的風險。

專家建議,老年人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游泳等,保持每周至少三到四次的適度運動,以維持健康的體重,控制血壓和血糖

這些看似簡單的運動方式,實際上對老年人的整體健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規律的運動還能改善情緒,減輕焦慮和抑鬱,進一步降低中風的風險。

情緒的穩定同樣是預防中風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代社會壓力巨大,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面臨著孤獨、失落、經濟壓力等心理負擔。

這些心理壓力會引起交感神經的過度激活,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血管收縮,最終增加中風的風險,長期的心理壓力被認為是中風的重要誘因之一。

情緒失控時,血管內的壓力驟然升高,容易導致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從而引發中風,對老年人而言,保持情緒穩定、減少焦慮和煩躁,能夠有效減輕中風的風險。

積极參加社交活動,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學會適當的情緒釋放和自我調節,能夠極大地促進身體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很多中風患者的癥狀並非一蹴而就,往往是長期不良情緒積累的結果,因此學會管理情緒,保持心態平和,才是老年人預防中風的重要措施。

低鹽控糖也是防止中風的有效手段,高鹽飲食和糖尿病是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重要誘因,而這些疾病恰恰是中風的直接危險因素。

過量攝入鹽分易使血壓升高,加重心腦血管負擔;高糖飲食會使體重和血糖水平上升,進而誘發糖尿病,而糖尿病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

控制鹽分的攝入,不僅能幫助維持正常血壓,還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合理飲食,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的發生,可以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

研究顯示,低鹽飲食和控糖的老年人患中風的幾率顯著低於飲食不健康的群體,因此老年人應該盡量避免高鹽、高糖的食物,減少攝入過多的加工食品、快餐等,以保持心腦血管的健康。

這四個「特質」並非一時的努力,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生活方式,對於老年人來說,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能夠預防中風,還能夠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很多中風患者在發病前,已經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警覺或對健康的忽視,導致病情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而那些不容易中風的老人,往往在年輕時就已經開始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並且堅持了多年,適當的鍛煉、健康的飲食、情緒的穩定,能夠幫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遠離中風的威脅。

對於中風的預防,科學研究不斷給出新的啟示。然而,無論醫學技術如何進步,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始終是預防中風最有效的方式。

與其等待病魔的侵襲,不如從今天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護自己免受中風的威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中風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馬育軒,針葯結合干預缺血性腦中風研究進展,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