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D炎症性腸病合作者運用GBD數據庫:

0.9/Q1,GBD炎症性腸病合作者運用GBD數據庫:1990-2017年全球、區域和國家炎症性腸病負擔195 個國家和地區



序號

內容

詳情

1

研究背景

IBD 是無法治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超 680 萬人患病,多在青壯年確診,影響生活且消耗社會成本。曾被認為是西方特有的疾病,過去二十年發達國家發病率達平台期,中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發病率快速增長。中國因對 IBD 認識晚,患病率和發病率曾較低,且疾病負擔研究少,缺乏全國性登記系統,前瞻性研究零散,只報告了部分地區短期內發病率。

2

研究方法

利用最新的 GBD 2019 數據,對 1990 - 2019 年中國 IBD 的患病率、發病率、死亡率、YLDs、YLLs 和 DALYs 分性別進行時間趨勢分析,並預測未來 25 年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趨勢。

3

研究結果(1990 - 2019 年)

- 患病率:女性從約 10.7 萬(95% UI 8.8 - 12.7)增長至 42.7 萬(95% UI 36.6 - 49.8),男性從約 13.3 萬(95% UI 11.0 - 16.0)增長至 48.4 萬(95% UI 41.1 - 57.1)
- 發病率:女性從 1.20 每 10 萬人(95% UI 1.02–1.42)增長至 2.65 每 10 萬人(95% UI 2.29–3.08);男性從 1.72 每 10 萬人(95% UI 1.44–2.05)增長至 3.55 每 10 萬人(95% UI 2.88–3.88)
- 死亡率:逐漸下降
- DALYs:基本保持不變,男性和女性的 IBD 疾病負擔指標變化趨勢類似,但男性的負擔更重。

4

研究預測(2020 - 2044 年)

- 發病率: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並在 2030 - 2034 達到穩定,屆時女性約為 3.10 每 10 萬人,男性約為 3.74 每 10 萬人;新發 IBD 人數持續上升直至 2030 - 2034 年達平台期
- 死亡率:年齡標準化死亡率輕微下降並保持在較低水平,但 IBD 相關死亡病例自 2020 年將逐年遞增,源於既往確診患者的老齡化。

5

研究結論

過去 30 年中國 IBD 患病率和發病率快速增長,但致死性負擔降低。中國目前處於發病率快速增長期,預測 2030 年左右進入患病率指數增長期,該時期發病率穩定甚至降低,死亡率低,患病率上升。因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及 IBD 發病率攀升,中國未來將面臨巨大 IBD 負擔,呼籲衛健決策者、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協作,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