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十人九濕」,這句話看似誇張,但現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脾虛濕氣重的毛病。很多疾病比如炎症、結節,都和體內濕氣過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為什麼人體內會有濕氣?

濕氣分為內濕和外濕

自然界中的濕邪侵犯人體,屬於外濕;

人體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濕氣在體內大量堆積,屬於內濕。

外濕易除,內濕難除,尤其是經年累月的痰濕、濕瘀,更是諸多疑難雜症的根源。

濕氣重都有哪些表現?

1. 脾胃虛弱,沒有胃口,不想吃飯;

2. 面部油亮、頭髮愛出油;

3. 身體睏倦,沒精神,懶得動彈;

4. 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難沖乾淨;

5. 肥胖,小肚子大;

6. 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除濕鼻祖方:苓桂術甘湯,此方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後來很多除濕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減而來。

方組: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從脾胃往下走,把水濕往下帶,可以通過二便把體內水濕排出去;

白朮益氣健脾,燥濕化痰,從脾胃往上走,升發清陽,可以把體內多餘的水濕重新利用起來,氣化成津液;

桂枝主要有溫補的作用,可以溫補脾胃,所以在這裡用它喚醒脾胃;

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調和諸葯。


四味葯配伍,有升有降,有陰有陽,有補有泄。不光排掉了濕氣,還能把濕氣產生的根源給調理好。

中醫認為,身體濕氣重多是脾胃出了問題,所以祛濕就要從健脾胃入手。脾氣上升,胃氣下降,體內氣機運行順暢,那麼濕氣自然就能排出去了,苓桂術甘湯就起到了這樣的一個作用。


此方的適用範圍:

1. 心下逆滿

脾胃水濕太多,有一種上逆的感覺,容易打嗝或則嘔吐;


2.容易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的人

水濕過多堆積在體內排不出去,就會出現水腫的情況。


3.舌頭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的人

這部分人容易感到疲乏,懶得活動,記憶力減退,頭昏腦漲,舌頭胖大,舌苔厚膩。

這些都表明濕氣已經在體內泛濫了,這個時候就可以試試這個祛濕方子,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濕氣問題,而且還不傷脾胃的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