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和腦血管病是同一回事嗎

中風又名卒中,出自《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臨床表現以突出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困難為主要特徵的病症。多由憂思惱怒、氣血逆亂、痰熱內壅、肝風旋動所致。因本病起病急驟,變化迅速,與自然界變化迅速的風特性相似,所以古人以風類比,名為中風。

據上述,中醫學的「中風」,通常就是指腦血管病,其發病率、病死率及致殘率均較高,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我國古代醫學家對本病早有認識,最早書成於2000年前的《內經》,其對中風發病的不同表現和節段即有記載。如卒中昏迷期稱之為「撲擊」、「大厥」、「薄厥」等,半身不遂期間有稱「偏枯」、「偏風」、「痱氣」等。《靈樞.九宮八風》篇謂:「其有三虛而偏於邪風,則為擊仆偏枯矣」。所指「擊仆偏枯」即為中風。至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對本病的病因、脈證論述詳細。漢代以後,歷代醫學家對中風的認識不斷深化,治療措施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