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盯上孩子,醫生:餐桌上的三種食物是「元兇」,別讓娃吃了

文|菁媽

《中國兒童血液病2020年白皮書》提到,0~14歲的嬰幼兒和兒童,白血病的發生率是百萬之34.3,也就是100萬個孩子裏面有34個會有白血病,10萬個孩子有3個。

白血病就是一種惡性腫瘤,治療的過程費用極其高昂,而且還不一定能治得好。

為啥現在孩子得白血病的概率這麼高呢?其中的「元兇」之一就是甲醛

甲醛在國際癌症協會中是第1類的毒物,和白血病的發病密切相關!

而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也有可能含有甲醛,尤其是這4類食物,家長們一定要仔細辨別,千萬不要讓孩子吃到。

3類食物可能含有甲醛,會導致孩子患上白血病,家長在選擇時要注意

第一類:劣質的粉條,麵條,餃子皮

有一些不良商家會為了讓食物保存得更久,顏色更好看,在製作粉條麵條和餃子皮的過程中加入了甲醛,這樣的米或者面製品成品看起來顏色很好看,也能保存得更久。

怎麼看粉條,麵條和餃子皮有沒有加甲醛呢?主要從3點來看:

第1點、顏色

正常的粉條顏色看起來不會非常均勻,比如說紅薯做的那就是像紅薯的顏色,大米做的就會有點白,會帶一點黃,而麵條也是會偏黃一些。

而經過甲醛浸泡的粉條或者麵條,顏色會偏白一些,看起來不是很好看。

第2點、脆性

我們去買粉條或者麵條的時候,希望煮的時候不粘鍋,有韌性一些,這樣的訴求通過添加甲醛就能達到。

所以我們看那些煮不爛的米粉或者麵條,要警惕可能會加了甲醛。

第3點、味道

在買粉條或者麵條的時候,可以用鼻子來聞一聞,加了甲醛的話會有一種刺鼻的味道。

在買的時候如果沒有聞到,但是在煮的時候聞到這股刺鼻的味道,要趕緊把這些扔了,因為極有可能含有甲醛。

除了以上3點之外添加了甲醛的,濕麵條和濕粉放幾天都不會壞,正常情況下在室外放一天都會壞的。

第二類:冷凍海鮮

冷凍的海鮮,因為在運送過程中可能沒有辦法保持持續的低溫,海鮮的顏色會發生變化。

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讓海鮮的顏色看起來更新鮮一些,就會加入稀釋的福爾馬林水來浸泡這些海鮮,而福爾馬林水是一種防腐劑,就是甲醛水。

比如用甲醛水泡過的魷魚煮起來會更加的脆,更加的爽口。

如果可以最好買新鮮的海鮮,買冷凍的海鮮的話要用好「三字法則」挑選:

看:如果看着冷凍的海鮮顏色非常的鮮艷好看,那要警惕可能是還有甲醛。

聞:聞味道的時候,聞到有股刺鼻的味道,那就千萬不要買。

摸:這些海鮮用手捏一捏,如果看起來很脆,甚至能夠把這些海鮮捏碎,那就可能是含有甲醛。

買海鮮的時候盡量到正規的大超市去購買,買了回來要先浸泡再給孩子煮。

第三類:新鮮的蔬菜水果

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接診過一個甲醛中毒的案例,孩子的媽媽在一個小攤上買了娃娃菜,因為覺得娃娃菜看上去特別的乾淨,所以沒有好好清洗就開始煮了,最終導致中毒事件的發生。

有賣蔬菜的小攤販說,只要把娃娃菜的根部放在含甲醛水的防腐劑裏面浸泡一下,這些娃娃菜就可以放多幾天,而且看起來非常的新鮮。

家長在購買蔬菜的時候,不要只挑選漂亮的,而任何一種蔬菜,不管看起來乾淨的還是不幹凈的,都要回來先浸泡清洗再煮。

給孩子選擇的食物最好是當地當季新鮮的蔬菜水果,如果可以的話,買新鮮的海鮮,肉類,各種粉面製品可以考慮自己製作會更好一些。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

兒童成「白血病」高發人群,除了免疫力差之外,「新」房子是惡夢

6個月嬰兒患白血病,可能和媽媽孕期犯的3個錯誤有關,孕婦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