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不當成反傷身!聽傳人說非遺里的「健康秘籍」

2025年06月13日22:33:30 健康 1813
正骨不當成反傷身!聽傳人說非遺里的「健康秘籍」 - 天天要聞正骨不當成反傷身!聽傳人說非遺里的「健康秘籍」 - 天天要聞

明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上海健康播報」第五期舉行全國首個非遺里的「健康秘籍」發佈會,並傳來消息:當前,上海已有石氏傷科療法等11個項目納入國家級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夏氏外科療法等47個項目納入上海市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從石氏傷科的正骨妙手,到顧氏外科的膏丹濟世;從丁氏推拿的經絡調理,到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功法……這些歷經歲月沉澱的技藝,不僅是治病救人的良方,更蘊含著一套完整的健康生活哲學。

當千年非遺瑰寶遇見現代生活,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非遺傳人現場「解鎖」藏在上海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里的「健康密碼」。

就時下火熱的「中醫正骨」,醫生提醒:如果正骨不當,可能治病不成反傷身。國家級非遺項目石氏傷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首席專家詹紅生提醒,一些網絡視頻中展示的手法,以正骨之名,再加上「咔咔」作響的特殊音效配音,只是為吸引觀眾眼球,並嚴重誤導大眾,這是不可取的。真正專業的治療手法往往是輕巧靈活、柔中帶剛,緩和而有深透力,潤物細無聲,決不能用蠻力,更不會追求響聲。

他還提醒,做整骨手法治療時,骨頭位置會有細微移動,這就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對要用整骨手法治療的患者,治療前需要做核磁共振或CT,排除禁忌證,比如椎管里長了腫瘤、脊椎骨有破壞等;同時,還要針對骨錯縫的具體位置和移位方向進行精確診斷,這樣才能實現手法的精準治療。

對當下老年人常見的關節疼痛問題,國家級非遺項目丁氏推拿療法代表性傳承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主任孫武權談到,老年人常見的關節疼痛多因關節退行性改變,以及急慢性損傷、骨質疏鬆、痛風等引起,少數需手術,多數可採用非手術療法,如藥物、針灸、推拿等。推拿也屬於非藥物療法,被認為是一種綠色低碳療法。

治療關節疼痛時,丁氏推拿遵循以筋為先的原則。多數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變化從肌肉等軟組織開始,丁氏推拿手法作用於經筋,可松解肌肉痙攣,調整關節位置和肢體力線,恢復肌肉骨骼系統力學平衡。丁氏推拿無需暴力扳動關節,即可使其歸位,同時通過點面結合操作經絡,疏通氣血,改善局部內環境,促進組織修復。

現代人常被便秘、痔瘡等肛腸問題困擾,顧氏外科在預防肛腸病方面也有妙招?國家級非遺項目顧氏外科療法、顧氏外科流派第五代傳承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肛腸學科帶頭人王琛提醒,要想腸道好,粗糧蔬菜不能少,八杯溫水要喝飽,辛辣油膩要戒掉,時令果蔬是最好。與此同時習慣要養好,比如,如廁記住「三不」:不超過5分鐘、不玩手機、不憋氣用力。

針對年輕人常說的「班味」重,國家級非遺項目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所長嚴蔚冰分享了上海市非遺「坐姿八段錦導引法」中「叉手雙虛托、背後摩精門」的動作,3分鐘便可紓解肩頸腰背酸痛,消除疲勞。

原標題:《正骨不當成反傷身!聽傳人說非遺里的「健康秘籍」》

欄目主編:樊麗萍

來源:作者:文匯報 唐聞佳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你真的需要減重嗎? 「科學減重標準」了解下

轉自:經濟日報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與阿里健康聯合發佈「科學減重標準」,希望通過規範的營養管理、運動干預、藥物治療,幫助超重與肥胖人群開啟科學減重之旅。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 天天要聞

油膩大叔控糖 60 天變型男,控糖真的這麼管用嗎?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颳起了一陣「控糖」風,說「控糖」能減肥,能美容、養顏,控糖60天就能從油膩大叔變成健碩型男,還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喊着要「控糖」。不過,控糖控的到底是什麼糖呢?飲食里的碳水又該怎麼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嘮嘮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 天天要聞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隨後幾天,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西安進行血鉛檢驗。查血鉛的單獨診室掛牌5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再次趕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發現與昨日不同的是,兒科門診已開闢單獨的診室供天水血鉛異常幼兒就診。下午3時許,仍有...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