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最近總覺得人特別乏,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好,早上起來眼睛乾澀,整個人沒勁兒。原以為是更年期的正常反應,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單位體檢,醫生看了她的報告,說她有輕度貧血,肝腎功能也有點偏弱,建議她好好調養一下。
回到家後,她開始留心日常養生。一次在小區跳廣場舞時,聽鄰居說可以試試「枸杞泡黃精」,說是對補氣血、養肝腎有幫助。王阿姨一聽是老方子,而且也容易操作,就買了點來試試。沒想到,一個月不到,她感覺精氣神比以前好了不少,睡眠質量也有了提升。
我們常說「補腎補氣血」,可到底該怎麼補?是不是越補越好?
枸杞的作用
長期精神疲憊、視力模糊、睡眠不佳,是許多人面臨的常見健康問題。尤其是在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當下,越來越多中青年人開始出現肝腎功能減弱的現象。肝腎關係密切,功能紊亂不僅影響氣血的生成,也會進一步損傷精氣,導致身體運行失衡。
枸杞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本草綱目》記載:「枸杞,滋腎潤肺,生精益氣。」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枸杞中含有豐富的枸杞多糖、胡蘿蔔素及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夠有效抗氧化、調節免疫,並改善肝臟功能。
研究顯示,長期食用枸杞可以提高機體抗疲勞能力,改善腎功能指數,對由肝腎虧虛引起的視力減退、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等癥狀具有積極改善作用。枸杞不僅適合日常飲用,而且安全性高,適合長期調理。
枸杞和它搭配,補腎益精
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補腎就是吃點枸杞或黑色食物。其實,中醫強調整體調和,特別是在腎虛調理中,單一補益往往難以奏效。枸杞搭配黃精,是傳統中醫推薦的經典組合。
黃精具有補氣養陰、潤肺健脾的作用。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兩者互為支撐。黃精的潤養特性不僅能滋陰補虛,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為腎提供更多生理支持。
現代研究發現,黃精中含有多糖類、黃酮類等活性成分,可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老化,並對肝腎細胞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黃精性偏滋膩,單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負擔,而枸杞溫和易吸收,恰好在這一點上可以中和其偏性,兩者的搭配使整體配伍更為平衡,適用範圍也廣泛。
使用該方法的注意事項
雖然枸杞配黃精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調養方式,但在具體使用中仍需注意方法和體質匹配,才能發揮其調補作用,避免出現不適。
首先,用量要得當。建議日常泡水飲用時,枸杞和黃精各取6克左右即可,避免長期過量服用造成上火或脾胃不適。黃精性質滋膩,若一次用量過大,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
建議搭配黃芪同煮,不僅可以補氣昇陽,還能健脾助運。
服用時間應選擇在上午或下午,盡量避免在晚上飲用過量,以免影響睡眠。連續飲用可見效果,但也要注意階段性調整,如飲用3~4周後可停用1周,讓身體自行調節,以增強效果。
此外,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此方法。體內濕熱較重、消化功能差、有感冒發熱癥狀的人群應暫緩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是配合調理的關鍵。單靠某一種食材不能解決全部健康問題,只有綜合調整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改善肝腎狀態,提升體質。
(溫馨提示:本文所載的健康相關信息僅供參考,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在採取任何預防、治療或治癒的措施之前,請先與醫生進行溝通。文中使用人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