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2025年05月27日18:24:02 健康 1030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血壓現在控制得挺好,是不是天熱了就不用管那麼嚴了?」

一個看起來精神還不錯的退休司機詢問。他的體型偏胖,戴着草帽,衣服領口濕了一片,剛從菜市場回來。他覺得自己血壓不高就說明一切正常,夏天天熱了,血管擴張,就更沒啥事。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夏天對高血壓人群來說,不是一個「安全期」

氣溫升高確實會讓血管舒張,血壓可能暫時下降,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身體的代謝、體液、排汗、飲水行為在夏季全都變了,真正需要管的不是數字,而是背後那些被忽視的小事。

一旦疏忽,夏季反而是高血壓相關併發症的高發期。真正麻煩的不是血壓高不高,而是身體調節能力跟不跟得上環境節奏。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先說鹽的問題。控制鹽攝入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對「鹽」的概念還是停留在味覺上。

覺得咸了才是鹽多,淡了就是鹽少。這種判斷標準在夏天特別容易失效。

天熱了,汗流多了,人就會覺得口淡,吃東西不自覺地會加重口味。還有不少人以為出汗就意味着流失了鈉,所以可以放心吃點鹹的補回來。

但身體流失的是鈉不假,可那只是局部調節的一部分,不代表腎臟和血壓系統能接受大量鈉迴流。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高血壓人群的身體,本身對鈉的調節能力就下降了,一旦鈉攝入過多,就容易引起血容量增加,讓血管承壓升高。

夏天這種變化來得特別快,可能上午血壓還穩得住,下午就開始頭脹、心慌

更麻煩的是,一些隱藏鹽攝入在夏天格外多,比如各種鹹味零食、冷麵調料、腌制小菜,表面看起來沒啥,但加起來每天的鈉攝入量早就超標。

高血壓人群在夏天如果不對鹽的攝入做重新審視,就很容易因為一個「鹹味衝動」把血壓重新推高。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再說運動的事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停下日常鍛煉,覺得天熱了,多出汗、心跳快,容易中暑,還是坐着涼快。其實這是個誤判。適當運動本來就是高血壓最核心的控制手段之一

運動不只降壓,它還能改善血管彈性、促進鈉鉀平衡、增強心肺調節。夏天不運動,身體代謝節律就會亂掉,結果不是身體更穩,而是反而更難調控。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高血壓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血壓值本身,而是調節系統的僵化。

運動是喚醒這個系統最有效的刺激

很多人以為停幾天運動沒什麼影響,但在氣溫高、濕度大、睡眠紊亂的夏天,身體對環境的耐受力下降,如果少了運動刺激,血壓調節的「惰性」就會變大,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比如情緒波動、飲食失控,血壓就會一下子衝上去。

有人甚至在停運動兩周後,血壓直接回到用藥前的水平。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當然也不是鼓勵夏天盲目運動。

關鍵在於選對時間、選對方式。清晨或傍晚、室內通風良好的地方,做些輕中度有氧就行,沒必要跑步。

關鍵是把這個動作維持住,讓身體記住節律。比起吃藥、比起控鹽,這種長期自律的養成,對高血壓管理來說反而更穩固。問題就在於,很多人缺的是這個「記住」。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再講飲水這件事。它在高血壓人群里的重要性被反覆忽視。夏天出汗多,水分丟失大,血液粘稠度也容易升高。

表面看是水少了,實際對心腦血管系統來說,就是負擔增加了。身體脫水時,血壓可能看着低,但實際血流阻力增大,腦供血下降,心臟負荷增加。

很多高血壓人群在夏天會出現頭暈、乏力,其實並不是血壓波動太大,而是水攝入不夠,身體血容量不足。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常見錯誤是「口渴才喝水」。對高血壓患者來說,等口渴再補水是晚的。

那時候身體已經出現應激反應了,水的補充跟不上需要,反而可能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讓血壓波動更大。

更糟的是,有些人怕多喝水會讓血壓升高,就主動減少喝水的頻次,這種做法短期內可能讓血壓下降,但長期看會損傷腎臟,導致調節能力持續下降。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還有一點是飲水方式的問題。有人一整天喝不幾口水,到了下午猛灌幾杯這種集中補水方式對心臟是個衝擊。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少量多次,平均分佈。很多研究都指出,高血壓人群的飲水結構比飲水總量更關鍵,自律決定穩定性,而不是數量。

甚至可以說,身體對水的利用效率,是決定夏季高血壓波動的一個重要隱性指標。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其實這三件事說出來都不新鮮,但之所以每年一熱就被反覆提起,是因為每年都有人在這三件事上栽跟頭。

很多人覺得血壓能靠藥物壓下來,就說明一切都可控了。但血壓不是數字,它是身體對外界的反應狀態。只看數字,不看行為,控制結果早晚會出問題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這三件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系統工程。

要控制鹽,就得重新思考整個飲食結構,不能靠「不放鹽」就了事。要維持運動,就得對時間、氣候、體力都有節奏感,不能靠熱血和意志力。

要科學飲水,就得和作息、食物、排汗量一起計算,不能靠渴不渴來判斷。這些事不能臨時抱佛腳,也不能憑經驗操作,它們考驗的,是對身體節律的理解能力。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很多高血壓患者其實對病沒什麼感覺,平常該吃吃,該喝喝,一查數字偏高才緊張幾天,然後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這種「數據驅動型」健康行為不適合慢病管理。真正穩得住的人,靠的是細節上不鬆懈,是在沒有癥狀時也堅持做正確的事。

高血壓這個病,不疼不癢,但一旦出事就是大的,腦梗、心衰、腎損傷,哪個不是被「沒事」的想法拖出來的。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關於高血壓患者注意事項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羅曉琴 詹俊鯤.老年高血壓患者如何安穩度夏,保健醫苑,2024-07-05

醫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將到來,高血壓患者最怕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直播大醫生:從「骨」開始 守護「髖」健康 - 天天要聞

直播大醫生:從「骨」開始 守護「髖」健康

骨折,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但有一種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它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什麼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為什麼它如此危險?如何預防和應對這種骨折呢?健康難題,直播大醫生為您一一破解。5月30日下午3點,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創傷中心副主任曹斌與您相約石家莊市人民醫院融媒體...
端午將至,粽子美味莫貪多 - 天天要聞

端午將至,粽子美味莫貪多

文字/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熊靜隨着端午節臨近,軟糯香甜的粽子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角。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老年病科十三病室副主任余慧提醒,粽子雖美味,但食用不當,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諸多隱患,老年人更需
中高考在即,中醫妙方助考生緩解身心壓力 - 天天要聞

中高考在即,中醫妙方助考生緩解身心壓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楊琦 朱文青中高考季即將到來,廣大考生們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不少學生因壓力大出現焦慮、失眠、用腦過度、疲勞等身心不適。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童中醫門診專家建議,不妨試試針灸、頭療、刮痧、葯枕及中藥調理等傳統療法,
走進社區的義診,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 天天要聞

走進社區的義診,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湖南日報5月29日訊(文字/視頻 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吳清怡)每年5月29日,是全國愛足日。當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骨科醫學中心手足顯微外科團隊走進長沙市五里牌社區,開展主題義診,為市民送上專業的足部健康關懷,幫助更多百姓了解自身足部健康
張滌:坐診30年,要做一個「民」醫 - 天天要聞

張滌:坐診30年,要做一個「民」醫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肖君臻 王鑫「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的診區比平日更加繁忙。5月29日早上7點多,張滌的診室外已坐滿了懷抱孩子的家長。
首屆問止不小私塾「兒童中醫冬令營」閉幕,助力兒童走進中醫世界 - 天天要聞

首屆問止不小私塾「兒童中醫冬令營」閉幕,助力兒童走進中醫世界

近日,首屆不小私塾兒童中醫冬令營在2024年12月28日、29日的深圳,2025年1月11日、12日的北京圓滿落幕。不小私塾是由問止中醫發起的面向10至15歲青少年的免費中醫教育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系統化傳授中醫知識,為未來中醫領域培養幼苗,助力中醫文化的復興。問止不小私塾的理念是:為未來中醫留火種,為百世中醫育人才。此...
震撼!「不要學醫」登上熱搜,73%醫生後悔學醫 - 天天要聞

震撼!「不要學醫」登上熱搜,73%醫生後悔學醫

隨着2025年高考的臨近,近期「不要學醫」這一話題意外地登上了熱搜榜。眾多醫生和家長明確表達了反對學醫的立場,其中不乏尖銳的批評聲。山東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外科副主任醫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髮出警告:慎重選擇醫學專業。
諺語「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今天我們還要遵守嗎? - 天天要聞

諺語「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今天我們還要遵守嗎?

「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是一句反映農忙時節的諺語,這句話的意思是芒種節氣後夫妻短暫分床睡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這句諺語還適用於我們當代生活嗎?一、千年農諺的起源明代的《農政全書》里提到的「過了芒種節,夫妻各自歇」這一諺語,最早可追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