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2025年05月18日20:12:08 健康 1803

編者按

日前,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南方省份尤為顯著。監測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已連續三周成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住院病例比例也有所增加。這一波小高峰的再現,讓許多人思考:在經歷了大規模感染和疫苗接種後,為何疫情仍會反覆?群體免疫是否真的能終結新冠流行?


一、新冠感染率回升:疫情小高峰再現


近期,「新冠感染又抬頭」的話題登上社交媒體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據中國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4月全國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南方省份陽性率高於北方,15歲及以上人群感染率居首。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連續三周位居呼吸道病毒首位(16.2%),住院病例的陽性率也從3.3%升至6.3%。


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陽性率也從3.3%升至6.3%,同樣連續多周居首。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 天天要聞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 天天要聞

△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2025年4月,第18周)圖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這一波疫情的反彈,與氣候換季、假期人口流動頻繁、人群免疫力自然衰減等因素密切相關。病毒學專家指出,此次高峰並非新疫情暴發,而是常規流行節奏中的波動,預計6月中下旬將逐漸回落,不會對高考等重要社會活動造成顯著影響。


二、群體免疫:概念與實現路徑


此次新冠流行與人群免疫力自然衰減密切相關,自上一波疫情後,抗體保護已大幅減弱。這一現象引起我們對「群體免疫」的思考:為何在經歷多輪感染與疫苗接種後,病毒仍能突破免疫屏障?群體免疫是否真的能終結疫情?


1、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指當足夠多的人對某種傳染病產生免疫力後,病毒難以在人群中持續傳播,從而間接保護未免疫的個體。其核心在於「免疫屏障」——當免疫人口比例達到臨界值(群體免疫閾值),疫情傳播鏈將被有效阻斷。


群體免疫閾值計算公式:


閾值 = 1 −(1/R₀)


(R₀為病毒基本再生數,新冠R₀約為1.9-6.5,對應閾值為47%-85%)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 天天要聞

△當足夠比例的人口對感染免疫時,就會實現群體免疫。當人群中沒有免疫力(A)時,一個傳染性個體(紅色)可以輕易地將其疾病傳播給其接觸者(粗線),這些接觸者是易感的(綠色)。這些人反過來又可以將其傳播給他們的易感接觸者(細線)。當一些個體具有免疫力(藍色)但人口低於群體免疫閾值(B)時,仍然可能發生大規模爆發。當人口超過閾值(C)時,可以防止大規模流行病,但在易感個體的聚集中仍可能發生小規模爆發。


2、如何實現群體免疫?


自然感染:通過大規模感染獲得抗體,但需付出高昂的健康代價(如巴西馬瑙斯市案例)。


疫苗接種:主動構建免疫屏障,安全可控,是國際公認的主流策略。


歷史經驗:天花通過全球疫苗接種實現根除,麻疹脊髓灰質炎等疾病也依賴疫苗維持低流行水平。


三、群體免疫的挑戰:變異毒株與免疫逃逸


2020年,巴西馬瑙斯市因76%居民感染新冠,一度被視為「群體免疫樣本」。然而,2021年初疫情再度暴發,住院人數激增6倍。研究揭示,病毒變異(如免疫逃逸能力增強)、抗體自然衰減、初始感染率估算偏差等因素,均可導致免疫屏障失效。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 天天要聞

△2020-2021年巴西馬瑙斯的COVID-19住院病例、超額死亡和Rt值


此外,免疫背景也可塑造和影響病毒的進化方向。2024年,中國科學家在《國家科學評論》發表研究,揭示人群免疫壓力對新冠病毒進化的影響:在低免疫壓力環境(如中國2023年初)下,病毒進化更傾向於增強與ACE2受體的結合力,免疫逃逸能力較低;而在高免疫壓力環境(如多輪感染國家),病毒快速進化出強免疫逃逸突變(如XBB變異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病毒進化方向與人群免疫背景密切相關,全球毒株流動可能引發新感染高峰。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 天天要聞

△國內外新冠病毒BA.5子分支進化偏好差異


四、群體免疫減弱,重點人群如何防護?


當前,新冠自然感染抗體隨時間衰減,疫苗保護效力下降,加之病毒持續變異,群體免疫屏障面臨挑戰。以下三類人群需格外警惕:


1、60歲以上老年人

此類人群存在免疫力下降,重症率、死亡率較高的風險。

防護建議

1及時接種加強針疫苗(如針對XBB的更新版疫苗)。

2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外出佩戴口罩。

3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時,儘早進行抗原檢測並就醫。


2、慢性基礎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等)

此類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易加重原有疾病,引發併發症。

防護建議

1嚴格管理基礎病,保持用藥規律。

2家庭備有血氧儀,監測感染後血氧飽和度(若<95%需緊急就醫)。


3、免疫力低下人群(腫瘤患者、器官移植者等)

此類人群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免疫系統功能受到抗腫瘤治療的受損,抗病毒能力弱。

防護建議

1諮詢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

2家庭成員接種疫苗,降低家庭內傳播風險。


此外,公眾的常態化防護不可鬆懈,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以及必要的健康監測,如出現癥狀及時檢測,避免帶病上班上學。此外,需關注疫苗更新動態,高風險人群定期補種加強針。


總之,群體免疫是應對傳染病的重要策略,但其效果受病毒變異、免疫衰減等多重因素制約。面對新冠的持續波動,科學防護、精準施策仍是關鍵。普通人無需過度恐慌,但需為脆弱群體築牢防線——這不僅是對個體健康的負責,更是對社會免疫屏障的維護。


▌參考資料: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18周第855期中國流感監測周報.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49/202505/t20250508_306622.html

[2]Ashby B, Best A. Herd immunity. Curr Biol. 2021;31(4):R174-R177. doi:10.1016/j.cub.2021.01.006

[3]Sabino EC, Buss LF, Carvalho MPS, Prete CA, Jr., Crispim MAE, Fraiji NA, Pereira RHM, Parag KV, da Silva Peixoto P, Kraemer MUG et al: Resurgence of COVID-19 in Manaus, Brazil, despite high seroprevalence. Lancet 2021, 397(10273):452-455.

[4]Ma W, Fu H, Jian F, Cao Y, Li M. Distinct SARS-CoV-2 populational immune backgrounds tolerate divergent RBD evolutionary preferences. Natl Sci Rev. 2024;11(7):nwae196. Published 2024 Jun 5. doi:10.1093/nsr/nwae196

[5]多地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記得戴口罩!專家:普通人無需過度擔憂,但這三類人要注意.https://mp.weixin.qq.com/s/fY0VNI6vSXotAjgDzIWWDg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健康趣遊園 攜手育未來 - 天天要聞

健康趣遊園 攜手育未來

5月17日,金山區「愛我寶貝 健康家庭」第十屆健康活力寶貝科學育兒指導活動在呂巷水果公園舉行。活動以健步遊園的方式進行,設置了健康科普區、田野探趣區、親子遊戲區、健康集市區等區域,通過豐富有趣的親子活動和科普體驗,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增進親子感情。本次活動旨在提升托育服務質量 ,積極推進健康家庭建設,...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 天天要聞

新冠又見「抬頭」,群體免疫真的「破防」了嗎?

編者按日前,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明顯上升,南方省份尤為顯著。監測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已連續三周成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住院病例比例也有所增加。這一波小高峰的再現,讓許多人思考:在經歷了大規模感染和疫苗接種後,為何疫情仍會反覆?群體免疫是否真
4種食用油被曝含致癌物,有你正在用的嗎?提醒父母:謹慎購買 - 天天要聞

4種食用油被曝含致癌物,有你正在用的嗎?提醒父母:謹慎購買

今天咱們來聊聊廚房裡最常見的食用油。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看似普通的油,可能正在悄悄威脅我們的健康?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研究結果。某些食用油在加工、儲存或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長期食用真的會增加患癌風險!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夏季高發!男子每天吃10斤西瓜突然腦袋脹痛,確診帶狀皰疹 - 天天要聞

夏季高發!男子每天吃10斤西瓜突然腦袋脹痛,確診帶狀皰疹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你能想像嗎?西瓜吃多了,竟然能吃出帶狀皰疹?天氣一熱,西瓜銷量就蹭蹭往上漲。按說,西瓜水分多、甜味足、解暑神器,誰不愛?
知名演員自曝已做6次手術!醫生提醒:經常勞累者要注意! - 天天要聞

知名演員自曝已做6次手術!醫生提醒:經常勞累者要注意!

近日,在綜藝節目中,演員白宇主動科普氣胸成因,並提及術後體力受限,呼籲避免高強度消耗。錄製開始前金靖得知白宇有氣胸後秒變貼心girl,「我再也不會讓你累着了」, 劉宇寧表示自己也同為病友,白宇耐心講解氣胸是如何形成的,自述因氣胸接受過六次手
咳一周查出肺里好多洞!30歲女子中招「隱形殺手」,死亡率高達80% - 天天要聞

咳一周查出肺里好多洞!30歲女子中招「隱形殺手」,死亡率高達80%

近日,廣州30歲的夏女士(化名)因持續乾咳一周到醫院就診胸部CT顯示其雙肺多發感染伴多發空洞形成被收入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住院治療醫生查房時,捕捉到CT上形似「鬼臉」的特殊影像(即「鬼臉征」),並伴有「暈倫征」,高度懷疑隱球菌肺炎。醫生追問夏女士近期是否曾接觸鳥類、禽類及飼養寵物,夏女士否認。醫生安排夏女士抽...
什麼是動脈瘤?癥狀、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動脈瘤?癥狀、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

當腹部、腦部或胸部的血管或動脈壁開始變弱並膨脹時,就會發生動脈瘤。動脈瘤患者可能長期存活,且不會出現任何癥狀或併發症。然而,如果動脈瘤破裂,則可能危及生命。動脈瘤的風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因素(例如吸煙)和不可改變的因素(例如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