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感覺月經量減少,是衰老的前兆嗎?

2025年04月07日01:50:12 健康 4471

最近常看到一些女性朋友發出相似的疑問:


 「 

🔹我的月經量突然變了,該怎麼辦?

🔹才30多歲月經就變了,不會是更年期提前/卵巢早衰吧?

🔹我平時月經量很,會不會是氣血不足/宮寒?


同時也會見到有人會用月經量的多少月經的規律性衡量自身的健康程度和衰老指數。甚至還會想方設法(多數是食療,如:喝養生茶、吃催月經的食物等)增加月經量。


這類認知行為顯然沒有科學的依據


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月經與卵巢功能的關係,希望能撫平大家對「衰老」的恐懼。




月經與卵巢功能的關係


所謂的月經,其實是子宮內膜隨着卵巢分泌的激素變化,周期性生長、脫落的過程。


月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巢功能,因為卵巢中的卵泡發育和激素分泌直接影響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從而影響月經的周期和量[1]


月經並非唯一決定因素,因為月經還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2-5]


🔹內分泌系統(如甲狀腺激素等)

🔹子宮本身的情況(如子宮內膜病變、子宮肌瘤等)

🔹生活方式(如壓力、飲食、運動等)

🔹年齡和遺傳因素等。


這些因素可以獨立於卵巢功能影響月經的規律性和量,因此不能僅通過月經情況來判斷卵巢功能。


更不能盲目的認為:「月經量多代表身體更年輕、健康;月經量少則顯示身體正在衰老、步入亞健康」。


像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等子宮的器質性病變影響宮腔時,很有可能會導致月經量增多。


因此經量過大可能並不意味着更年輕,反而是某種疾病的信號




月經隨着年齡增長而減少

正常嗎?


卵巢功能在生理性衰退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女性的卵泡數量是固定這個說法,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卵巢像是一個「倉庫」,存儲了固定數量的卵泡。女性出生時卵巢約有100萬-200萬個卵泡,月經初潮後每月消耗一批(一顆「優勢卵泡」發育並被排出,同時伴隨着一批卵泡的凋亡)35歲後消耗速度加快,最終在更年期(約45-55歲)耗盡[6]


30歲後,感覺月經量減少,是衰老的前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隨着年齡的增長,卵泡數量的逐月減少,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漸下降是一個自然且不可逆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卵巢功能衰退


卵巢衰退是一個與年齡相關的正常生理性變化。


這種變化在35歲後開始加速,45歲左右進入圍絕經期,50歲左右進入絕經期。


如果卵巢衰退的進程符合上述年齡變化模式,那麼就是正常的。大家不用對卵巢衰退感到過度擔憂,也不必將其與我們日常定義的「衰老」完全等同起來。


卵巢衰老通常早於其他器官的衰老,並且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7]


這意味着卵巢衰老的早期癥狀,如生育力下降,可能不會立即在個體的健康或外觀上顯現出來。卵巢衰老伴隨的代謝變化對健康和外觀產生間接影響,但這些影響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


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減少


隨着年齡增長,卵巢功能在生理性衰退的過程中,卵泡對激素的反應變得敏感,導致卵泡發育加快(正常卵泡需14天成熟,而卵巢功能減退時可能7-10天成熟並提前排卵)月經周期縮短(如從28天變為21-25天)[8]


科學角度來說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減少,是卵巢功能生理性衰退的表現,這也是自然規律。這種月經的變化通常是在正常範圍之內的。這裡我們要定義一下正常月經[9]


正常月經的定義



通常來說需要結合4個指標來判斷,即近1年的月經周期長度(頻率)和規律性、近6個月的經期長度以及出血量。


這就需要大家日常對月經進行整體記錄、綜合評估,才好判斷月經到底正不正常。


1

月經周期長度(頻率)


月經周期長度是指月經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第一天之間的天數。


🔹國內標準認為正常月經周期長度為21至35天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則認為24至38天為正常範圍。


2

月經周期規律性:


評估月經是否規律,需觀察最長周期與最短周期的差值。不同年齡段的月經周期長度變化範圍也有所區別


🔹18-25歲:周期長度變化≤9天。

🔹26-41歲:周期長度變化≤7天。

🔹42-45歲:周期長度變化≤9天。


3

經期長度(持續時間):


正常經期長度為2至7天,平均為4至6天。


4

月經量:


🔹月經量過少的定義:自我感覺月經量明顯變少,或經血總量不能浸透一片日用型衛生巾

🔹月經過多的定義:月經量影響到身體、社交、情緒和日常生活等生活質量,如不足1小時就可以濕透1片衛生巾,很有可能已經有經量過多的情況。


▽如果還是很難量化,可以參考下圖對比感受月經的流量。

30歲後,感覺月經量減少,是衰老的前兆嗎? - 天天要聞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看到,正常月經時間範圍和流量定義其實跨度較大,只要指標在生理範圍內,即使周期或流量有所變化,也屬於常見現象。


但是如果伴有明顯異常或不適(如劇烈疼痛、發熱、異常出血等),則提示需要就醫。


  // 江湖傳聞 

有「江湖傳聞」稱,遠古時期女性在30歲後數量減少,經量減少和周期縮短是為了避免經血氣味吸引野獸,屬於進化中的自我保護機制。


首先,這肯定是無稽之談,其次傳言本身就有邏輯的漏洞:


比方說,人的月經周期縮短了(從28天變為21天)意味着每年月經次數增加(從13次增至17次),總出血時間反而更長,與「減少暴露風險」的目的相矛盾


另外,與人類親緣最近的靈長類(如狒狒、黑猩猩)經量極少甚至無明顯月經現象。若此機制屬實,人類應與其他靈長類趨同演化,而非獨有。




你可能更擔心的是

卵巢的病理性衰退


可以理解,很多女性朋友們擔心月經量的減少,是擔心這種癥狀提示了另一個讓人「害怕」的病理性概念——卵巢早衰


這裡提示一下,「卵巢早衰」or「過早絕經」都是不太準確說法,更準確的學名其實是「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它是指女性在40歲之前,發生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10]


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

核心診斷標準(需同時滿足)[10]

🔹患者年齡<40歲;

🔹閉經≥4個月(或月經極度稀發)

🔹兩次fsh>25 iu/l(間隔4周檢測)

🔹低雌激素癥狀(如潮熱、陰道乾澀)


診斷標準中的月經稀發其實指的是月經周期變長,即月經間隔時間變長,與我們上面提到的卵巢生理性衰退伴隨的月經周期縮短恰恰是相反的。


舉個誇張的例子說明月經稀發:

小劉(33歲)最近6個月,月經發生了改變,過去28天來1次的規律月經,變成有時候40天來1次,有時候60天來1次,而月經量有時和平時沒什麼區別,有時又減少。


這種月經周期不規律的特徵,提示為月經稀發,而非單純的月經量減少。


退一步講,你的月經周期確實出現了異常,也不能單獨作為「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診斷依據。


因為前文也說過了,月經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方說:


卵巢手術或者放化療引起卵巢功能衰竭,或者既往曾有大出血的病史引起垂體功能異常,或者多次宮腔操作、宮腔感染病史影響內膜生長都可能導致月經過少。


體重的快速下降、壓力導致的身體應激,和一些婦科、內分泌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垂體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營養不良等,則可能導致月經稀發甚至閉經。


就診建議


如果你確實感受到了月經有異常的變化,同時還出現了「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可能會出現的其他癥狀,如:


潮熱(尤其是夜間盜汗)、陰道乾澀、性交痛、備孕1年未孕或反覆流產(尤其是孕12周前)等。


那麼,就建議去婦科或內分泌科就診,由醫生結合檢查結果判斷[10]


懷疑自己的經量過多或者過少是某種異常的徵兆,都建議儘早就診線上問診也可以,請不要看完科普就在家自行診斷)


一般建議在月經來潮第5-7天先完善子宮附件超聲的檢查,必要時還需要結合月經周期、經期、手術史、年齡以及生育需求,進行內分泌方面的化驗。


即便確診了「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只要儘早治療,醫學上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癥狀,無需過於焦慮。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b978012814823500012x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352081720300866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1211518303592

[4]meczekalski b, niwczyk o, bala g, szeliga a. stress, kisspeptin, and 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 curr opin pharmacol. 2022 dec;67:102288. doi: 10.1016/j.coph.2022.102288. epub 2022 sep 11. pmid: 36103784.

[5]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2022更新版).中華婦產科雜誌,2022,57(07) : 481-490.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20421-00258

[6]broekmans fj, soules mr, fauser bc. ovarian aging: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endocr rev. 2009 aug;30(5):465-93. doi: 10.1210/er.2009-0006. epub 2009 jul 9. pmid: 19589949.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589949/

[7]中華婦產科雜誌,2024,59(11) : 891-896.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40507-00259

[8]uptodate:絕經的臨床表現和診斷中月經周期和內分泌的改變

[9]uptodate:正常月經周期,2023

[10]uptodate:自發性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責任編輯:柳芊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衡陽市中心醫院余文舉榮獲省級兒科病歷報告競賽三等獎 - 天天要聞

衡陽市中心醫院余文舉榮獲省級兒科病歷報告競賽三等獎

【來源:衡陽新聞網_熱點關注】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凌竹報道 近日,在省級兒科醫師病歷報告競賽中,衡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醫師余文舉憑藉紮實的臨床功底和出色的病例分析能力,以《戊二酸血症II型診斷與啟示》為題,從全省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省
ERAT技術開啟闌尾炎治療微創時代——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成功舉辦消化內鏡直視子鏡創新技術論壇 - 天天要聞

ERAT技術開啟闌尾炎治療微創時代——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成功舉辦消化內鏡直視子鏡創新技術論壇

【來源:衡陽新聞網_熱點關注】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彭柳報道 4月3日,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成功舉辦了「消化內鏡直視子鏡創新技術論壇」,會議特邀國內消化內鏡領域多位權威專家,通過理論授課、病例解析、實時手術演示等環節,全方位展示內鏡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