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孩子身高發育與健康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一些病理性的身材矮小問題得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要知道,年齡越大,骨齡越大,生長潛能就越小。由病理性原因導致的需補充生長激素的身材矮小患兒,應在適應症範圍內儘早治療。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生長激素品牌,幾乎都合規添加了適量的抑菌劑。那麼為何要添加抑菌劑?添加抑菌劑的生長激素更加安全的原理為何?以下專業信息大家有必要知曉。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生長激素的特性和使用場景。生長激素是一種處方葯,量因人而異,但市面上包裝規格有限,實際操作中難免會出現一支藥品多次使用的情況,一次性用不完的藥品,大家往往出於經濟角度的考量,下一次繼續使用。有研究表明,未做抑菌處理的蛋白類藥品,放置7小時後污染率可高達62%。另外,未添加抑菌劑的藥物多次反覆注射也會增加細菌侵入血液循環的風險,有研究統計,血源性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高達27.85%。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內外生長激素廠家普遍在藥品中添加微量的抑菌劑,苯酚則是常見的抑菌劑成分。它被德國化學家龍格於1834年發現,作為抑菌劑到現在已經成功應用超過50年,被認為是安全、有效的,完全符合國際上對抑菌劑的嚴格要求。人們較為熟知的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利拉魯肽注射液等多次使用的注射劑都能看到苯酚的身影。微量苯酚在體內不會產生蓄積,通常在體內代謝為苯基葡萄糖醛酸化物和硫酸苯酯後,隨尿液排出。
綜上可知,生長激素添加抑菌劑能夠顯著降低細菌污染的風險,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試驗數據也支持了這一點。而苯酚作為抑菌成分的安全性,也經由研究數據及幾十年間的應用得以驗證,可放心使用。因此,在選擇生長激素時,家長們不必擔憂抑菌劑的添加問題,產品品質和療效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