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故識別其起病是非常困難的,臨床早期慢阻肺指對患者癥狀、氣流受限和結構異常的預先感知。早期慢阻肺與不良臨床結果相關,慢阻肺的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以及戒煙和呼吸功能鍛煉,可能有助於控制疾病進展並改善預後。
目前沒有已知的藥物治療能夠阻止或逆轉已確診的慢阻肺的進展,因此在不可逆的病理形成之前及早診斷疾病至關重要,以便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肺功能測定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 (FVC)<0.7即可確診慢阻肺,但其缺乏檢測微小變化的能力,無法在發病初期得到準確的診斷,而且呼吸系統癥狀及肺結構改變常與肺功能測定結果不一致。
為此,我們特邀華潤武鋼總醫院李欣主任分享慢阻肺的預防注意事項。
專家簡介
李欣
主任醫師
華潤武鋼總醫院
如何積極主動地應對吸煙、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以預防慢阻肺?
李欣主任:慢阻肺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導致疾病發生的高風險因素很多,包括:
1、年齡: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很高。
2、遺傳基因:研究發現,父輩有慢阻肺或者哮喘,其後代更可能罹患慢阻肺;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也可能導致子女患慢阻肺。
3、先天發育異常:比如出生時是低體重兒、早產兒等,影響肺部正常發育。
4、長期吸煙:有些患者很早就開始吸煙,甚至在青少年時期(16、17歲)就開始了。
5、烹飪產生的油煙:尤其是習慣炒菜且油煙大的人更容易患慢阻肺。
6、生物燃料的燃燒:如燒柴等,會產生有害煙霧暴露,增加患慢阻肺的風險。
7、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如粉塵較大的工作環境、有害化學物質的吸入等。
8、體質較差:容易反覆患下呼吸道感染的人,反覆患慢性支氣管炎,可能最終導致慢阻肺的發生。
慢阻肺的病因多方面,需要控制和積極應對。通過干預控制吸煙、改善環境和生活方式等措施,希望能夠預防慢阻肺的發生。戒煙是所有吸煙慢阻肺患者的最關鍵的干預措施。
所有的公共場合都應該警示人們吸煙的危害,而且要強烈地鼓勵和支持吸煙人群戒煙,推動開設戒煙門診和心理諮詢,給予患者幫助。
另外一個干預措施是以教育科普,促進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改造家庭廚房,選擇優質的抽排風設備;減少炒菜時的油煙量,避免吸入炒菜時產生的油煙,而且油煙溫度過高也會容易誘發消化道腫瘤。還應注意疾病的積極治療,防止慢性支氣管炎演變成慢阻肺。
醫療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篩查方法在臨床上應用,為什麼早期診斷對於慢阻肺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有哪些有效的篩查手段?
李欣主任:早期診斷和干預對於慢阻肺至關重要。早期干預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等手段,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
針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非常重要。一旦診斷出患者存在慢阻肺傾向或已確診慢阻肺,就應該及早進行健康教育和治療干預,鼓勵戒煙等措施,以避免病情嚴重發展,甚至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的情況,所以慢阻肺不控制得當也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
目前,針對慢阻肺的早期診斷和篩查有多種手段。全國各地已經開始重視慢阻肺作為慢性病的管理工作,衛生健康委員會已將其納入衛生防控系統。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配備了便攜式肺功能儀,可以用於社區體檢或有癥狀的患者進行早期肺功能篩查和診斷。
對於尚未普及肺功能儀或了解不夠充分的地區,可以使用篩查問卷進行初步評估。高危人群或有慢阻肺癥狀的患者,可以前往呼吸專科醫院或有相關設備的醫院進行正規的肺功能檢測,以明確是否患有慢阻肺。
此外,通過CT檢查,可以觀察慢性支氣管炎,肺實質病變(例如肺大泡)等情況,從影像學角度篩查出慢阻肺的情況。
急性加重為什麼是加速慢阻肺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觸發因素?如何預防急性加重期的出現?
李欣主任:慢阻肺一旦反覆急性加重會導致患者肺功能逐年明顯下降,每一次的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都會下一個陡坎,導致患者自身活動量下降並且影響心理健康。
患者平時還可以和朋友出去玩,急性加重後卻無法出門,心情常陷入抑鬱狀態,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並且,慢阻肺急性加重也會顯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
所以一定要積極地預防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包括幾方面:
1、規範地、依從性很好地、持續地用藥。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和季節、用藥等方面都有很大關係。有不少患者平時規範地用藥,癥狀得到了良好控制。然後他覺得現在癥狀好轉,像痊癒了一樣,就自行停葯了。
結果現在這個季節早晚溫差大,對患者病情稍有影響,馬上恢復癥狀。所以一定要告誡患者規範、持續地用藥。
2、加強營養。很多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差,進食的時候上氣不接下氣,導致胃口不好,消瘦,肌肉淡薄、萎縮,這更加重了患者的喘息癥狀。加強患者營養,可以提高他的免疫功能。
3、定期打疫苗。比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針對季節性傳染病的疫苗,同時預防感冒。
4、戒煙。要向患者和患者家屬強調戒煙的重要性,對患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說患者逐步降低抽煙頻率,訴說戒煙的好處。
6-8月氣候相對溫和,溫差不大,氣溫較高,所以患者氣道通常比較通暢。但是我會提前給患者打好「預防針」,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像在我們武漢,有的患者夏季可能會花三個月避暑,那麼我會提前建議他們開足三個月劑量的藥物,並且注重早晚溫差,增添衣服。
有的時候患者在外地避暑時受涼,在外地使用醫保也不方便,反而加重了病情。
慢阻肺患者常合併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綜合征、骨質疏鬆、抑鬱、焦慮、肺癌等慢性病。這些合併症是影響患者住院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慢阻肺長期管理的目標是降低死亡率,如何管理這些合併症,預防不良事件發生?
李欣主任:慢阻肺的併發症中,氣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由於慢阻肺患者反覆咳嗽,肺部的肺大泡可能會逐漸增多且肺紋理變得稀疏,增加了繼發氣胸的風險。
因此,患者必須規範用藥,以減少劇烈咳嗽的發生,從而延緩肺大泡的擴大,降低肺內壓力,防止肺大泡破裂。患者應被告知,如果出現肺大泡破裂的跡象,如明顯加重的喘息、胸痛等低氧癥狀,需立即前往醫院,並儘快進行影像學檢查。
很多患者在感到喘息時可能會急於要求注射藥物,但實際上,如果發生氣胸,影像學檢查才是首要步驟。若確診氣胸,需進行閉式引流或抽氣等治療,以緩解癥狀。
另一個常見的併發症是肺心病。慢阻肺患者若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肺動脈壓力增高,進而引發肺心病。儘管一些患者在慢阻肺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可保持穩定,但急性加重期也可能誘發肺心病的加重。因此,在管理慢阻肺的同時,也需預防肺心病的發生。
慢阻肺與肺癌之間也存在明顯的關聯,兩者的病因常常相似,如生活環境和吸煙等因素。許多慢阻肺患者在進行CT檢查時可能會意外發現肺部腫瘤。
一旦發現肺癌,尤其是早期且患者肺功能能夠耐受手術時,建議儘早進行手術切除。早期肺癌尚未轉移,手術成功率較高,但一些患者因年齡或其他原因而猶豫不決,導致延誤治療,這是非常可惜的。現在肺癌的治療手段很多,而且效果良好。
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是據我的臨床觀察,早期干預肺癌患者的效果明顯優於未進行干預的情況。
過去,手術治療需要整個開胸切肺,創傷較大,現在胸外科手術明顯精進了,肺癌發現較早時,腫瘤體積較小,醫生通過胸腔鏡打幾個小孔,僅取掉少量肺組織即可,對患者肺功能損傷相對較小。在完全不干預的情況下,肺癌患者的生命可能只能持續幾個月或者半年,現在通過早期手術治療,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明顯提升。
另外,對通過影像和組織病理已經確診的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葯干預,效果也較為顯著。
此外,慢阻肺患者還可能面臨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綜合征和骨質疏鬆等問題。這些併發症的發生往往與患者營養狀況不佳有關,因此需要及早進行營養干預,避免出現嚴重營養不良。如果患者進食困難,可以推薦營養液、營養粉和蛋白粉等補充營養。
在精神健康方面,慢阻肺患者可能會出現抑鬱和焦慮等問題。應鼓勵患者與醫護團隊保持溝通,同時促進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讓患者了解到,通過正規治療,許多患者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避免因病情而感到灰心。心理干預在慢阻肺的管理中同樣重要。
慢阻肺患者出現情緒障礙時,他們的主要表現什麼?
李欣主任:慢阻肺患者出現情緒障礙時,睡眠障礙較常見。因為患者白天活動受限,較多時間待在家裡,並且氣道阻塞容易導致二氧化碳瀦留,即Ⅱ型呼吸衰竭,這種情況也會對精神產生一些影響。
患者經常晝夜顛倒,白天在家嗜睡,不咳嗽、不排痰,到了晚上精神亢奮,或者有肺性腦病的情況。
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患者在家裡穿衣服或者吃飯都氣喘吁吁,覺得生活乏味,產生抑鬱、煩躁的情緒。有一部分患者會主動向醫生溝通情緒問題,但是很多情況下是我們通過觀察或者通過家屬描述而得知這些情況的。
編輯 |袁禮
審核|李冠妍、孫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