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2024年09月06日12:22:04 健康 1156


在閱讀之前,溫馨提醒您,本文僅供參考娛樂,不可迷信!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奧秘:壽命的長短,並非完全由天命所決定,人的努力與習慣同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時光荏苒,古人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閃耀着價值的光芒。

特別是在人生的黃金階段——61歲到70歲,這個被譽為「黃金養壽期」的十年,我們更能深切體會到好習慣的重要性。

這一階段,是積累健康資本、預防老年疾病的關鍵時期。現代人越來越認識到,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飲食、規律運動、保持良好心態,不僅能夠延緩衰老,還能提高晚年的生活質量。

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僅僅依賴天命或醫療手段來維持健康,而是積極主動地去養成有益於身心的生活方式。這些現代人的想法和做法,正是對古籍中養生智慧的繼承和發揚。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在這個階段應堅持的五個好習慣。


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 天天要聞

一、合理膳食,養身之本

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乃是養身之根本。

《黃帝內經》這部千年古籍中明確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不僅是古人的養生智慧,也為我們現代人提供了健康飲食的指南。

特別是在我們這個「黃金養壽期」,身體新陳代謝開始逐漸放緩,對飲食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換言之,我們要「吃得聰明,活得健康」。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外賣、快餐遍地開花,但真正的健康,還得靠我們自己去把握。

新陳代謝放緩,意味着身體對於營養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會有所下降,因此,我們得更加註重飲食的質量和數量。

這裡,建議大家多多攝入綠色蔬菜、新鮮水果以及營養豐富的全穀物。

比如說,早餐不再只是簡單的油條豆漿,可以嘗試下燕麥、全麥麵包,再配上一些新鮮水果,這樣既能滿足口感,又能保證營養。午餐和晚餐呢,不妨多吃些蔬菜、瘦肉、豆類,當然,主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別忘了那句老話,「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飯前一碗湯,不僅能開胃,還能幫助消化,潤滑腸道。想想看,古人都能總結出這樣的經驗,我們現代人豈不是更應該珍惜並傳承下去?

說到珍惜,不妨再提一提蘇東坡。他不僅是文學巨匠,還是一位美食家。他深知食物的力量,不僅在於滿足口腹之慾,更在於滋養身心。我們雖不能像蘇東坡那樣自己下廚烹飪,但至少可以在餐桌上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合理膳食不僅僅是吃的問題,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健康的尊重和追求。


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 天天要聞

二、適度運動,強體之要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俗語直白地揭示了運動對於維繫生命活力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61歲到70歲這個階段尤為特殊,骨骼與肌肉的活力雖不如前,但運動依然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時,不再適合高強度的鍛煉,但散步於林蔭小徑,或是練習幾式太極拳、瑜伽,都能讓身體得到恰到好處的舒展。

這些低強度的活動,不僅有助於維持體態的優雅,更能推動血液的循環,使心肺功能得到鍛煉與增強。

古人曾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源自《呂氏春秋·盡數》,以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為喻,來說明常動常新的道理。

同樣,人的身體也是如此,只有持續地、適度地活動,才能保持其健康與活力。

黃帝內經·素問》有云:「形弱則精不足,精不足則生動衰。」這句話告誡我們,體態的衰弱會影響精氣神,進而影響到生命的活力。

適度的運動不僅是對身體的鍛煉,更是對精神的提振。

在古今的民間習俗中,也有強調運動重要性的諺語,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既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對適度運動的樸素讚美。

所以,堅持適度的運動,是我們在人生的黃金時期,養壽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 天天要聞


三、規律作息,養神之法

咱們老祖宗的智慧可不是蓋的,《黃帝內經》這部古老的醫典里就說到了:「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寤。」換句話說,就是該睡的時候睡,該起的時候起,跟着大自然的節奏來。

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想要身體好、活得長,得有個規律的作息。

現在咱們都追求什麼「黃金養壽期」,那在這段時間裏,睡個好覺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別小看睡覺這事兒,裏面的學問可大了。

建議每晚11點前就躺下,得保證7-8小時的美夢時間,畢竟「早睡早起身體好」嘛,這可是咱們的老話兒了。

你想像一下,早上迎着晨光醒來,伸個懶腰,做些輕鬆的伸展運動,這簡直就是開啟了新一天的正確方式啊!到了晚上,就別熬夜刷手機、看電視了,也別讓自己太累,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說到養神,這規律作息可不僅僅是對身體好,它還能讓你的心神得到滋養。咱們的文化里,一直都強調「內外兼修」,這規律作息就是修身的一個好方法。

就像咱們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他們之所以作品豐富、才華橫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調養身心。

比如唐代的李白,他的詩作千古流傳,生活態度也極為瀟洒。我們雖然不能像他那樣詩酒趁年華,但至少可以學習他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從規律作息開始,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想要身體好、精神足,就得聽從《黃帝內經》的教誨,按時作息,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享受生活!


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 天天要聞


四、心態平和,養性之根

古人云:「心靜自然涼。」此言不虛,心態的平和,乃是養性延年的根本。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不為外物所擾的心,其重要性不亞於任何的養生之法。

《道德經》有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意指穩重是遏制輕率的根基,而沉靜則是浮躁的主宰。

養壽之道,首在養心,心態的平和與穩定對於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遇到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我們不應急躁,而應學會冷靜應對。

《傷寒論》中也強調了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指出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導致氣血逆亂,從而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因此,遇到事情不慌張、不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修鍊的功課。

正如俗語所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更需要學會放慢腳步,調整自己的心態。

冥想與呼吸練習,是放鬆心情、調整心態的有效方法。

通過深呼吸來平靜內心的波瀾,通過冥想來感受內心的寧靜。此外,參加興趣小組,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也是排解心中煩悶的良方。如古人所言,「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有時候,傾聽與分享,就足以讓心情變得輕鬆。

記住那句古人的智慧之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樂觀的心態,不僅能夠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從容,還能夠在無形中延長我們的壽命。

讓我們學會微笑面對生活,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寧靜,這便是養性之根,也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 天天要聞


五、持續學習,養智之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如朱熹所言,知識的源泉是永不枯竭的,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心智的清澈與活力。

在人生的養壽期,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不僅是養智之舉,更是延緩認知衰退、豐富晚年生活的有效途徑。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古老的諺語,凝聚了中華民族對知識的渴求與對智慧的尊重。在當下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持續學習更顯重要。

在養壽期,我們應該如何踐行這一理念呢?讀書看報是最常見的方式,通過文字了解世界,讓心靈在書海中遨遊。

學習新的技能或語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想像一下,在晚年時期,你能用新學的語言與外國友人交流,或者展示你新掌握的技能,這樣的生活豈不是更加多姿多彩?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社交的重要性。「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社會的事。通過參加社區活動、老年大學等方式,我們可以與他人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彼此的見解與感悟。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的是,持續學習也是《大學》中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的重要體現。通過學習,我們可以不斷提升自我,實現個人的修身;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與家人溝通,實現家庭的和諧;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明智地看待社會現象,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為天下的和平與繁榮盡一份心。


61歲~70歲,想要進入「黃金養壽期」,一定要堅持這5個好習慣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61歲到70歲的「黃金養壽期」是我們調整生活方式、關注健康的重要階段。

通過堅持合理膳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心態平和以及持續學習這五個好習慣,我們能夠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實現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景。

記住,養生之道在於日常點滴的積累與堅持,願每一位長者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晚年時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近90%的受檢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蛀牙問題,「關愛小乳牙科學防齲」公益行動拉開帷幕 - 天天要聞

近90%的受檢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蛀牙問題,「關愛小乳牙科學防齲」公益行動拉開帷幕

「爸爸你看,咬合面要這樣來回刷才對!」2024年7月6日, 明媚的陽光灑在長沙市嶽麓區,一場充滿童趣與關愛的公益活動在此溫情啟動——「關愛小乳牙科學防齲」公益行動正式拉開帷幕。在活動現場,設置了口腔護理小課堂、小小牙醫、繪本閱讀、公益口腔檢測等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科學護牙知...
今日小暑│來北緯25度的黔西南,赴一場清涼之約~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來北緯25度的黔西南,赴一場清涼之約~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日我們迎來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 暑標誌着盛夏正式登場在這驕陽似火的時節如果你渴望尋得一處清涼之地那就來北緯25度的黔西南吧這裡將為你開啟一場別樣的夏日之旅~ 萬峰林 鄧忠勝 攝清涼山水,自然饋贈萬峰林是不可錯過的打卡地。2萬多座秀美俊朗的奇峰綿延千里,山峰與碧綠的稻田相互映襯,...
骨折想恢復快?餐桌上的這些食物可得安排上 - 天天要聞

骨折想恢復快?餐桌上的這些食物可得安排上

骨折後,身體就像進入了一場「修復工程」,而食物就是這場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材」。想要骨頭快點長好,讓身體早日恢復活力,吃對食物至關重要。不同的食物能為身體提供不同的營養支持,幫助骨骼修復和身體機能恢復。
讓代謝「火」起來,躺着也能悄悄變瘦啦 - 天天要聞

讓代謝「火」起來,躺着也能悄悄變瘦啦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吃得不多,體重卻不見下降,甚至還在悄悄上漲。其實,這很可能和新陳代謝的速度有關。新陳代謝就像身體里的一台「發動機」,發動機轉得快,消耗的能量就多,自然更容易保持好身材。那麼,怎樣才能加快新陳代謝,讓瘦身之路更順暢
仁心映耄耋·德善暖失獨!中醫義診走進各個社區 - 天天要聞

仁心映耄耋·德善暖失獨!中醫義診走進各個社區

近日,谷醫堂中醫館的「善良文化進社區」在長沙多個社區持續進行。從保利城·鷺庄到中建·嘉和城,再到雨花家園社區,谷醫堂人身體力行,以專業醫術與赤誠關懷,為社區高齡老人送去健康守護與暖心陪伴。仁心叩響家門,健康守護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