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爸你慢一點!雪剛停就着急出門,摔一跤可咋辦?」
2024是特別的一年,不僅中東部迎來大雪,部分南方地區也飄起雪花,真應了「瑞雪兆豐年」的好意頭,大街上一派喜氣。雪停後不僅年輕人上街堆雪人、打雪仗,「老頑童」胡叔也穿戴整齊要出門賞雪,看看銀裝素裹的風景。
這個決定把孩子們急壞了,就擔心雪天路滑,一個不穩摔一跤,磕出毛病可怎麼辦。最終派了兩個人緊跟着老人,就這路上也滑了一下,但幸好沒摔倒,算是滿足了老人的心愿。
相信很多人看到雪景,都免不了想要出去轉轉,在此之前中老年人需要特別注意3件事,都是雪後高發的健康問題。
一、雪停外出也危險,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這3個問題
雪停後不僅路滑難行,急劇下降的溫度也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中老年人都要特別上心!
1、骨折拉傷
落在人行道的雪不斷踩踏後會壓實,同時太陽照射下,表層雪化成水,又在下層雪冷凍後結冰,形成了「天然滑道」,一腳沒踩穩就會摔倒。
老年人的鈣吸收、利用率變低,生成的成骨細胞減少,導致骨密質降低,骨質也更脆。受到外力衝擊後本身更容易骨折,這也是滑倒後最容易出現的嚴重外傷。
哪怕沒有骨折,外部衝擊也會直接襲擊表層肌肉,但中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防護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現肌肉拉傷,也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
2、血壓波動
雪後環境溫度降低,此時身體內外的溫差比較大,與外界接觸的手部、頭面等位置,微血管在冷空氣的刺激下萎縮,血脈變窄,影響了血管的容血量。
在血量一定的情況下,容血量變低,這就增加了血液流動時對血管的衝擊,血壓更容易出現波動。
特別對中老年人來說,血管柔韌度降低,部分位置還有不同程度的擁堵,血壓的波動可能加劇心血管不適的出現,所以血壓也要特別注意。
3、感冒發燒
我們都知道冬天感冒的概率更高,2022年的一項研究解釋了這種機制。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鼻腔內有自己的免疫屏障,可以在呼吸間阻擋、抵抗多數外來病毒,阻止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但隨着氣溫的下降,這種黏膜纖毛就像被「凍住」一樣,活動更加緩慢,免疫能力也會降低,病原體暢通無阻的進入呼吸道,我們感冒發燒的概率也更高。
下雪後溫度比其他時候更低,這種生理變化也更加明顯,所以雪後也是中老年人患病的高發階段。
二、別煩下雪,雪後才是養生的好時節
事物都有兩面性,雪後雖然可能會增加部分疾病的發生率,但也是養生的好契機,在這之中,中醫的「陰陽變換」更能解釋這種原理。
中醫認為健康的根本是保持陰陽平衡,冬天屬陰,雪後溫度更低,更是陰中之陰,外陰也會影響身體的陰陽,讓內陰更盛,此時需要增加體內的陽氣,才能與環境變化相協調,確保臟腑機能正常,更好的抵抗疾病。
那怎麼增加體內的陽氣呢?對中老年人來說,下面兩種方式是比較好的選擇。
首先,飲食注重「溫補」。
中老年人的腸胃功能降低,本身吸收能力下降,太補的東西很容易增加消化負擔,吃大補的東西反而不好,還容易讓氣血亢盛,出現便秘、上火等不適。
溫補不僅性價比高,也能更好的「平衡陰陽」,比如每周喝點雞湯、紅棗枸杞茶,平時多吃點羊肉、牛肉等營養價值高的肉類。如果老人平時身體比較虛,可能正常溫補也會上火,這時建議吃點生津的水果,比如梨、蘋果、柚子等,也能更好地平衡飲食。
其次,情緒平穩也很必要。
雨雪時往往天氣陰沉,此時受到天氣影響,人體內分泌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更少,褪黑素比較多,我們往往更加懶散,情緒也不高,甚至會傷春悲秋,陷入莫名的愁緒中。
而這種壓力與憂愁,也會通過大腦的情緒區域,可能會影響整個腦部功能,大腦工作的活力下降,鍛煉的頻率變低,甚至會增加抑鬱症或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出現。
所以在雪後陽光充沛時,中老年人需要順應身體的激素轉變,及時調整心態,讓自己變得陽光、積極向上,對健康也更有利。
三、中老年人過冬的幾個誤區!這麼做可能更傷身
說到冬天養生,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有些看似健康的行為卻是錯誤的,常做反而會傷身,你知道是哪些嗎?
誤區一:隔窗曬太陽也能補鈣?
隔窗曬太陽,其實無法達到補鈣、補充維生素的效果,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B才會與人體發生反應,產生各種營養,但在對比實驗後發現:
• 普通的白玻璃,會過濾掉超過95%的紫外線B,實際照射到人體的很少。
相反長期隔窗曬太陽,並不隔離紫外線A,它是損傷皮膚的主要「兇手」,所以隔窗曬太陽除了可以取暖,並不利於營養的補充,還是外出直接接受日光更好。
誤區二:出門捂緊口鼻就不會感冒?
前面我們說到,冬天鼻腔內的防禦機制下降,確實會增加感冒風險,也有研究發現,冬天保護好口鼻可以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所以有些中老年人出門前裹的嚴嚴實實,只留出眼睛看路,覺得這就不會感冒,但事實並非如此。
捂得太嚴不僅阻擋了有害物質的進入,也會阻礙呼吸,輕度缺氧時我們更容易氣喘,影響身體器官的正常供氧,長此以往也會損傷臟器功能。
而且,對口鼻的過度保護也不利於預防疾病,就拿鼻腔內的防禦系統來說,長期不接觸外界,它們的抗低溫能力下降,而且也無法及時識別病菌,防禦力反而不如以往。
所以,除了低溫特別低、風特別大的時候需要嚴密防護外,天朗氣清的暖冬還是解放口鼻更好。
誤區三:穿厚衣服睡覺更保暖?
南方冬天的冷是「魔法攻擊」,需要穿好幾層衣服才能應對,而中老年人血液能量供應不足,低溫往往更低,也更怕冷,此時更不應該穿厚衣服睡覺。
這是因為衣服本身會束縛我們的身體,特別是襪子等比較貼身、緊身的衣物,睡覺時會禁錮表層肌膚,影響皮膚的血流。
而血流是產生熱量的關鍵,表層血液流速下降,我們的表層體溫更低,比蓋被子還冷,再加上衣物禁錮表層肌肉,身體很難放鬆,睡一覺起來可能更累。相比之下,穿寬鬆的睡衣,或者睡前使用電熱毯等預熱被褥,性價比高且更利於健康。
引用文獻:
[1]燕聲.小雪後養生,避開3誤區[N].保健時報,2023-11-23(014).DOI:10.28034/n.cnki.nbjsb.2023.000333.
[2]西西.雪後養生[J].人人健康,2009,(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