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80多歲的羅老伯因為咳嗽加重去了醫院,ct檢查結果提示肺炎。更讓他和家人沒想到的是,這次竟是甲流、乙流等合併感染。有網友也發文吐槽,「甲流乙流同時『中招』」。
上海市東方醫院感染科主任屈莉紅提醒,甲流和乙流不具備交叉免疫,感染甲流或乙流後,依然可能會感染另一種亞型的流感病毒,因此仍需做好防護。不過也無需恐慌,48小時內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癥狀。
甲流、乙流同時感染?老年人特別注意
羅老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前段時間家中有人得了流感,他也被傳染了。
和年輕人不同的是,起初他的發熱和其他上呼吸道癥狀都不是很明顯,沒有及時就醫,而是自行吃了些退燒和止咳藥物。
一周後,羅老伯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咳嗽加重,到了夜間更為明顯,已經影響到睡眠,體溫則在37.5-38℃間波動。去醫院就診後,ct結果提示肺炎,而且還是甲流、乙流等合併感染。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周先生是一名銷售,平時工作接觸的人較多。前幾天,他剛從外地出差回來,就因為發燒到39.5℃去了醫院。
到醫院時,他除了高熱,還有嗓子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癥狀。檢驗結果顯示,他同時感染了甲流和乙流。
不少網友也發文吐槽,去醫院檢查發現,甲流、乙流全「中招」了。
屈莉紅表示:
目前的乙流患者還是以中青年患者居多,特別是14到35歲的青年患者,這個可能與他們接觸人群多、活動範圍廣、感染風險大有關。不過老年人、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常合併其他感染和肺炎,也需要特別注意。」
她建議,老年人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同時在出現發燒、咳嗽且有流感接觸史的情況下,不要硬扛,及時就醫。此外,家中有人感染流感後,盡量避免和年老體弱的人群接觸,注意開窗通風。
女子接連感染,一月內兩次高熱39℃
此外,近期還有一些患者「接連感染」甲流、乙流,一整個月都在不適中度過。
一個月前,張女士的孩子出現高熱,去醫院檢查發現是甲流。那段時間,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忙其他事情,很是勞累。
沒過幾天,她自己也出現了流感樣癥狀,最高發燒到39.5℃,還有咽痛、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等癥狀。
想到可能是照顧孩子時被傳染了,她趕緊去了醫院就診,經檢查明確診斷為甲流,吃了醫生開的抗病毒藥物後,高熱退了,但總感覺嗓子還是有些不舒服,就這樣一直持續了近半個月。
快到月底的時候,她又發起了高燒,39℃左右。「是不是之前甲流沒有好徹底,又開始反覆了?」對於這次發熱,張女士一開始沒有太在意。但吃了退燒藥,熱度稍微下降後,又開始升上來了。此外,她還感覺有些噁心、腹瀉等不適。
反覆發熱三天後,張女士去了醫院就診,檢測發現這次並不是之前的甲流,而是乙流導致的。
屈莉紅介紹說,最近幾天,乙流患者的佔比相比前段時間有所增加。從就診數據來看,2024年1月1日至1月4日,東方醫院南院發熱門診日均接診385人次,北院265人次,主要是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感染。其中,南北兩個院區的乙流患者佔比分別為29%和28%,甲流在45-50%之間。而在2023年12月,甲流佔比為65-70%、乙流在10%左右。
48小時內口服抗病毒藥物好得快
甲流還是乙流?前來就診的乙流患者中,大部分都有明確的乙流接觸史,要麼是家人,要麼是同事。臨床表現都比較急,有高熱、咽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不適,有的還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屈莉紅介紹,從總體來看,甲流、乙流二者癥狀差別並不大,很難從癥狀去判斷。如果發病前7天內接觸過乙型流感的病人或同學、家中有類似癥狀的病人,則乙流的可能性更大,建議進行流感檢測明確診斷。
幾乎每年都有流感高發季,相對來說乙流的癥狀比甲流要稍微輕一些,所以大家無需恐慌。平時要注意自我防護、勞逸結合、營養均衡,增強自身免疫力即可。而且,流感是有『特效藥』的,一旦感染了,也不一定要熬滿一周,48小時內用上抗病毒藥物的話,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緩解作用。」
如出現發熱、咳嗽或咽痛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以明確病因,在流感高發季,需要進行流感病毒相關檢測,陽性即可確診。一旦確診,應及時遵醫囑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瑪巴洛沙韋、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可以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或預防併發症。
其次,可以用一些退熱葯及止咳化痰藥物對症處理,多休息,多飲水,每天通風,密切關注病情變化。
流感好了就放飛自我?專家提醒常見誤區
❓ 誤區一:流感好了就可以放飛自我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對人類危害較嚴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目前感染人體的主要為甲流和乙流。
甲流和乙流不具備交叉免疫,它們是流感的兩種不同亞型,感染甲流或乙流後,依然可能會感染另一種亞型的流感病毒,因此仍需要做好防護。
而且流感病毒也是在變異的,一旦出現新的病毒株,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反覆感染。因此,不能抱有僥倖心理,該預防的還得預防。
❓ 誤區二:得了流感,輸液會好得更快
就診過程中,有不少患者會問『我發燒了,輸液會不會好得快一點』『我都燒到40℃了,吃兩粒葯不行吧,要不要輸液」。
其實,輸液輸的一般是葡萄糖、鹽水或者抗生素,沒有一樣是治療流感所必需的。流感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用來殺滅細菌的,對病毒感染沒有療效,也起不到預防繼發細菌感染的作用。如果並發了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可以口服,非必要不輸液。
所以,得了流感不是直接就選擇輸液,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在48小時內口服抗病毒藥物,另外還要保證充分的睡眠和營養。
❓ 誤區三:流感病毒每年都在變,沒必要注射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最有效、最便捷、最經濟的途徑。雖然每年流行的流感毒株可能會變,但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會根據全球流感流行情況和病毒變異的監測數據進行更新。
雖然無法保證接種疫苗後肯定不得流感,但可以大幅降低發病風險、發病後癥狀嚴重程度,以及引起併發症的風險,所以推薦每年接種。
特別是推薦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6月齡以上的嬰幼兒和兒童、孕婦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文中患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