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2023年12月30日18:15:12 健康 1540

「十人九濕」,這句話看似誇張,但現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脾虛濕氣重的毛病。很多疾病比如炎症、結節,都和體內濕氣過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為什麼人體內會有濕氣?

濕氣分為內濕和外濕

自然界中的濕邪侵犯人體,屬於外濕;

人體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濕氣在體內大量堆積,屬於內濕。

外濕易除,內濕難除,尤其是經年累月的痰濕、濕瘀,更是諸多疑難雜症的根源。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 天天要聞

濕氣重都有哪些表現?

1. 脾胃虛弱,沒有胃口,不想吃飯;

2. 面部油亮、頭髮愛出油;

3. 身體睏倦,沒精神,懶得動彈;

4. 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難沖乾淨;

5. 肥胖,小肚子大;

6. 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 天天要聞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除濕鼻祖方:苓桂術甘湯,此方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後來很多除濕的方子,基本上都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減而來。

方組: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 天天要聞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從脾胃往下走,把水濕往下帶,可以通過二便把體內水濕排出去;

白朮益氣健脾,燥濕化痰,從脾胃往上走,升發清陽,可以把體內多餘的水濕重新利用起來,氣化成津液;

桂枝主要有溫補的作用,可以溫補脾胃,所以在這裡用它喚醒脾胃;

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調和諸葯。


四味葯配伍,有升有降,有陰有陽,有補有泄。不光排掉了濕氣,還能把濕氣產生的根源給調理好。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 天天要聞

中醫認為,身體濕氣重多是脾胃出了問題,所以祛濕就要從健脾胃入手。脾氣上升,胃氣下降,體內氣機運行順暢,那麼濕氣自然就能排出去了,苓桂術甘湯就起到了這樣的一個作用。


此方的適用範圍:

1. 心下逆滿

脾胃水濕太多,有一種上逆的感覺,容易打嗝或則嘔吐;


2.容易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的人

水濕過多堆積在體內排不出去,就會出現水腫的情況。


3.舌頭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的人

這部分人容易感到疲乏,懶得活動,記憶力減退,頭昏腦漲,舌頭胖大,舌苔厚膩。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醫聖張仲景僅用4味葯,從根上斷絕濕氣 - 天天要聞

這些都表明濕氣已經在體內泛濫了,這個時候就可以試試這個祛濕方子,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濕氣問題,而且還不傷脾胃的陽氣。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茯苓花式吃法大揭秘!輕鬆拿捏「掉秤」小技巧 - 天天要聞

茯苓花式吃法大揭秘!輕鬆拿捏「掉秤」小技巧

減肥路上,不少人都在尋找天然又有效的食材助力,而茯苓作為葯食同源的「寶藏」,憑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等功效,成為眾多減肥人士的心頭好。但茯苓究竟怎麼吃才能發揮它的減肥優勢?今天就帶大家解鎖茯苓的花式吃法,助你輕鬆拿捏「掉秤」小技巧!
糖尿病患者福音!新型降糖葯竟能護心腦?藥師詳解三大優勢 - 天天要聞

糖尿病患者福音!新型降糖葯竟能護心腦?藥師詳解三大優勢

一、心血管疾病風險為何偏愛糖尿病患者?許多糖友都聽過「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這句話。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約6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長期高血糖會持續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硬化加速,就像水管內壁結垢一樣,最終引發冠心
Shams:庫里目前基本只能接受治療 我認為他最早G6才能回歸 - 天天要聞

Shams:庫里目前基本只能接受治療 我認為他最早G6才能回歸

直播吧05月10日訊 Shams今日在播客節目《PatMcAfee Show》中談到了庫里的腿筋傷勢。Shams表示,庫里目前其他的都做不了,只能接受治療,庫里將在當地時間下周三接受複查,這意味着庫里將至少缺席G3和G4。但Shams表示,他的理解是,庫里最早要系列賽G6才能回歸。勇士和森林狼的G5和G6之間間隔了4天,這是很罕見的情況,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