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揮全科力量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成基層醫療生力軍

2023年12月11日16:58:08 健康 1949

【編者按】

自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原衛生部等5部門啟動首批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簡稱「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工作已過去13年時間,一批批醫學生們逐漸返回基層、家鄉,成長為可以為一方百姓提供全科醫療服務的「中流砥柱」。為講述各地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求學、回鄉、行醫的故事,「人民好醫生」客戶端推出「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系列故事」,展示他們紮根基層、服務百姓的風貌。

近日,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名訂單定向醫學生向「人民好醫生」客戶端講述了他們從醫學生到醫生,繼而服務基層的故事。

首批申報、以身作則 守好基層健康「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嶺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陳佳,1991年出生在西嶺鎮下轄農村。兒時生活鄉鎮醫療衛生條件的不發達、村民看病就醫的不便利,在他年少的心裏種下了一顆學醫的種子。「2010年,當時我19歲,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了解到國家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我便報考並成為了全國首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從此踏上了學醫、從醫之路。」陳佳說。

廣西:發揮全科力量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成基層醫療生力軍 - 天天要聞

圖為陳佳(左二)帶領醫務人員對住院患者進行查房

五年本科、三年住培,2018年7月陳佳回到西嶺鎮中心衛生院工作。初來之時,西嶺鎮中心衛生院共有醫生12人,具有執業證的僅6人,且大多數是中專學歷。環境落後、醫療技術薄弱、群眾滿意度不高……諸多問題出現在「初入職場」的陳佳面前。

困難之下,要有對策。據廣西衛生健康委相關工作負責同志介紹,為加大履約保障力度,努力讓定向醫學生「留下來」,廣西衛生健康委根據定向醫學生畢業後到鄉鎮衛生院的實際工作,優化崗位分配和入編機制,建立入編綠色通道,及時保障定向醫學生待遇,全力做好就業安置。在桂林市衛生健康委科教宣傳科、恭城縣衛生健康局等多方的幫助下,陳佳制定了服務基層群眾健康的衛生院發展規劃,在管理好醫院業務的同時,堅持每周到掛點幫扶的村衛生室出診,其專業醫學技術和良好的服務態度得到同事的信任和群眾的認可,也堅定了陳佳堅守基層的信心。

2021年7月服務期滿後,有上級醫療機構向陳佳伸出了「橄欖枝」,但陳佳放棄了這個機會,決定留在基層。如今,在陳佳的推動下,西嶺鎮中心衛生院在整體規劃、績效目標考核、醫療質量管理、就醫環境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醫療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這裡生我養我,承載着我的初心,也積攢着我豐富的感情,我要堅持做好基層『健康守門人』。」陳佳說。

健康科普、專註未病 織密基層公衛「網」

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林略村的歐霞娩,2013年成為一名訂單定向醫學生,2021年返回簽約單位富祿苗族鄉中心衛生院。

廣西:發揮全科力量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成基層醫療生力軍 - 天天要聞

圖為歐霞娩(左一)上門為長期癱瘓在床的腦梗後遺症患者更換胃管

回到衛生院不久,歐霞娩轉到了公共衛生科擔任科主任職務。作為家庭醫師,歐霞娩將中醫的「治未病」與西醫的「一級預防」理念進行結合,致力於讓疾病遠離群眾、防患於未然。據歐霞娩介紹,富祿苗族鄉中心衛生院公共衛生科科室成員需要為居民提供體檢服務、健康宣教服務,同時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提供健康管理指導。

「囿於陳舊的觀念,還是有部分老年人不願參與健康體檢,拒絕抽血、做心電圖。老年人們認為沒體檢都好好的,體檢了發現問題就要吃藥。」歐霞娩說,群眾對於健康體檢服務的抵觸,讓她感受到告知居民體檢作用、向基層群眾科普健康知識的必要性。她也深知觀念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便堅定了持續服務基層健康的信念。「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想作為一名基層醫生,做好健康科普也是重要使命」。

「在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上,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每年投入大量經費予以支持,目的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學成歸來的定向醫生,是現階段鄉鎮衛生院能接收到的學歷層次較高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對於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分級診療』的合理就醫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廣西衛生健康委相關工作負責同志說。

白衣執甲、克服繁雜 辦妥基層醫務「事」

常見病診療、慢病管理、危急重症病人識別、院前急救與轉診……全科醫生承擔著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重要使命,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莫勇進是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回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工作的其中一員。2019年來到下灣鎮衛生院的他,兼顧了內科、外科、兒科、急診、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等多個臨床一線科室工作。他對基層衛生院的形容是:「基層醫務工作事情多且繁雜,每天都要面對臨床上的各類疾病,好比『開盲盒』,全科醫學便派上了用場。」

廣西:發揮全科力量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成基層醫療生力軍 - 天天要聞

圖為莫勇進(右一)到村屯進行急救技能等知識科普教育

據莫勇進介紹,在基層的工作要具有更多的耐心,也積攢下了更多與一線群眾打交道的經驗。「除了完成日常臨床工作,還會安排時間隨同公共衛生科同事一起到村屯與群眾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並為群眾進行體檢及詳細解答體檢報告;也隨同預防保健科到村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同時定期安排時間到村屯進行健康知識科普宣傳,如溺水的急救、外傷群眾的居家處理,常見病、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氣道異物堵塞如何使用海姆立克法處置培訓等。」在莫勇進看來,群眾對學習的熱情、對健康科普內容的興趣,就是他作為基層醫生開展健康科普工作的最大動力。

關於如何繼續深入推進定向醫學生培養工作,廣西衛生健康委相關工作負責同志表示:未來,一是要強化醫教協同,加強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的有機銜接,以培養臨床崗位勝任力為核心,完善院校課程和規範化培訓期間的培訓體系,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及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與科研教學能力培養,特別是全科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其適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成為一名「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全科醫生,確保定向醫學生「用得上、幹得好」。二是繼續完善有利於人才落地及專業發展的配套制度,在編製、人員聘用、職稱晉陞、在職培訓、評獎推優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暢通全科醫生職業發展渠道,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確保定向醫學生「下得去,有發展」。(李凌宇)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