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2023年09月12日15:43:06 健康 1953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當今社會,癌症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積極預防和治療。

那麼,導致癌症的原因是什麼?癌症治療的方向在哪裡?45歲以後,我們又該如何有效地預防癌症呢?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故事演繹

李先生是一名忙碌的白領,今年已經45歲了。一直以來李先生對自己的健康都不太在意,經常加班、應酬、抽煙、喝酒,飲食也不規律,喜歡吃油膩、辛辣、鹹的食物。

仗着自己年輕力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毛病,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單位組織體檢醫院的電話。

電話那頭告知李先生,體檢報告顯示,李先生有一些異常的指標,懷疑是癌症,建議他儘快去醫院複查一下。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李先生聽了很驚訝,表示自己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癥狀。

院方表示,癌症是一種隱匿性很強的疾病,在早期往往沒有特異性的表現,但是隨着時間推移,癌細胞會不斷增殖和擴散,侵犯周圍組織和器官,甚至轉移到全身各處。

到了中晚期,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表現和併發症,但那時候治癒率已經大大降低了。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希望李先生能夠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儘快去醫院複查,爭取早日確診和治療。

李先生當即答應,會儘快安排時間去醫院複查。那麼除了複查之外,李先生還能做些什麼來預防和治療癌症呢?

癌症的原因

癌症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異常增殖和侵襲的疾病。基因突變是癌症發生的根本原因,而導致基因突變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分為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內源性因素是指人體自身的一些特徵或條件,如年齡、性別、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這些因素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分裂和修復,增加基因突變的可能性。

例如,隨着年齡的增長,細胞分裂次數增加,DNA複製錯誤累積,細胞老化凋亡減少,都會導致基因突變的風險增加。

又如,一些遺傳性疾病或家族史,會使人體攜帶一些易感基因或缺乏一些抑癌基因,從而降低對癌變細胞的抵抗力。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外源性因素是指環境中的一些物理、化學或生物性致癌物質或因素。這些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細胞的DNA結構或功能,引起基因突變。

比如,吸煙、飲酒、空氣污染、紫外線、放射線、某些化學物質、某些病毒、某些細菌等都是已知的外源性致癌因素。

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癌症的發生。一般來說,內源性因素決定了個體對癌症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而外源性因素決定了個體暴露於致癌物質或因素的程度和時間。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劑量-效應關係,即暴露於致癌物質或因素的劑量越大或時間越長,引起基因突變和癌變的可能性越高。

癌症的治療

癌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四種: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靶向治療。這四種方法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類型和階段的癌症。

一般來說,手術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切除腫瘤組織和周圍受累組織,並檢查淋巴結轉移情況。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但是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和併發症,如出血、感染、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射線殺死腫瘤細胞的方法,可以作為手術的輔助或替代,也可以用於治療不能手術的癌症。

放射治療的優點是可以精確地定位腫瘤部位,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但是放射治療也有一些缺點。

如可能引起皮膚、粘膜、骨髓等組織的損傷和功能障礙,也可能導致一些長期的併發症,如纖維化、壞死、感染等。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化學治療是利用一些抗癌藥物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的方法,可以作為手術和放射治療的輔助,也可以用於治療轉移性或複發性的癌症。

化學治療的優點是可以作用於全身各處的腫瘤細胞,提高治癒率和生存期。但是化學治療也有一些缺點,如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脫髮、免疫抑制、肝腎損傷等副作用,也可能導致一些二次性腫瘤的發生。

靶向治療是利用一些特異性抗體或小分子藥物針對腫瘤細胞表面或內部的特定靶點進行干預和調控的方法,可以作為其他治療方法的輔助或替代,也可以用於治療一些難以用其他方法治療的癌症。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靶向治療的優點是可以更精準地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但是靶向治療也有一些缺點,如可能引起皮疹、腹瀉、高血壓等不良反應,也可能導致腫瘤細胞產生耐藥性或逃逸機制。

以上四種方法都是目前癌症治療的主流方式,但是它們都不能完全根除癌細胞,也不能保證不會複發或轉移。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因此,癌症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的個體情況和癌種特點,制定個體化和綜合化的方案,同時配合一些輔助性的措施,免疫治療、中醫藥、心理支持等,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

癌症的預防

癌症雖然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但並不是不可預防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約有40%至50%的癌症是可以通過預防措施來避免或延緩發生的。一名院士也針對癌症提出了5個忠告,用以預防癌症。

避免或減少接觸致癌物質或因素。盡量遠離吸煙、飲酒、空氣污染、紫外線、放射線、某些化學物質等已知的外源性致癌因素。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和食品安全,避免感染某些病毒、細菌等可能導致癌症的生物因素。

如果不可避免地接觸到這些因素,我們應該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如戴口罩、帽子、手套、防護服等,以減少暴露的劑量和時間。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保持適度的體重和體力活動,避免肥胖和久坐不動,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時減少一些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風險,如乳腺癌、結腸癌等。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注意飲食平衡和多樣化,多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的水果、蔬菜、豆類等,少吃高脂肪、高鹽、高糖、加工過度的食物。

這樣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同時降低一些與飲食相關的癌症風險,如胃癌、食道癌等。

定期進行體檢和篩查。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遺傳、家族史等情況,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和篩查方法,及時發現和診斷潛在的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45歲以上的人群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包括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糞便檢查、胸部X光片等。

此外,還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一些特定的篩查,如女性應該每兩年進行一次乳腺超聲或乳腺X光片檢查,每三年進行一次宮頸塗片檢查。

男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有結腸癌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應該每五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等。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及時接種預防性疫苗。目前已經有一些針對人類乳頭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致癌病毒的預防性疫苗在市場上銷售,並且已經證明可以有效地降低宮頸癌、肝癌等癌症的發生率。

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感染狀況等情況,選擇合適的疫苗,並按照規定的劑量和時間進行接種,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體水平。

積极參与癌症的科普和宣傳。關注癌症的最新進展和動態,了解癌症的基本知識和信息,消除對癌症的恐懼和誤解,提高對癌症的防治意識和信心。

我國每年6000多人死於癌症,院士忠告:45歲以後,5件事不能馬虎 - 天天要聞

結語

癌症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但並不是無法預防和治療的。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措施,及時發現和治療,我們就有可能戰勝癌症,擁有一個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正如一位醫學院士所說:「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癌症的無知和無視。」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七旬婆婆腹部疼痛,多學科協作成功取出籃球大小腫瘤 - 天天要聞

七旬婆婆腹部疼痛,多學科協作成功取出籃球大小腫瘤

極目新聞通訊員 邵壯 周朕「我現在感覺很好,就像重新活了一次。」近日,72歲的李婆婆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成功接受手術,從腹膜後切除下一個籃球大小的腫瘤。出院時她激動地表示,是醫生和護士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幾個月前,72歲的李婆婆(化名)因腹部疼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前往醫院就醫,確診為腹膜後巨大腫瘤,因與周圍...
老人夢中出現低血糖而不自知,醫生提醒:別忽視,會致命 - 天天要聞

老人夢中出現低血糖而不自知,醫生提醒:別忽視,會致命

極目新聞通訊員 喻茜近日,71歲的糖尿病患者欒爹爹(化姓)因牙疼食慾下降,未調整藥量,夜間血糖驟降卻毫無癥狀,晨起檢測血糖反而升高。欒爹爹就醫後,醫生診斷,他患上的是無癥狀低血糖。欒爹爹患糖尿病十餘年,規律用藥,定時監測血糖,血糖控制相對平穩。最近幾天,他測血糖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血糖突然升高,平時保持...
【旬邑衛健名醫榜之一】曹永峰:醫者,當以蒼生為念 - 天天要聞

【旬邑衛健名醫榜之一】曹永峰:醫者,當以蒼生為念

多年疑難雜症一朝化解曹永峰,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二十餘年,潛心於《傷寒論》、《金匱要略》,曾發表《654-2風池穴注射治療頸性眩暈20例》、《河圖洛書數在傷寒論中的應用》等論文,中醫理論功底深厚,擅長運用經方治療各科疑難雜症,臨床診病,四診可不
出身醫學世家,華科大校友用AI對抗帕金森,產品覆蓋38個國家和地區,納入海外醫保 - 天天要聞

出身醫學世家,華科大校友用AI對抗帕金森,產品覆蓋38個國家和地區,納入海外醫保

1996年,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用顫抖的雙手點燃聖火,成為奧運史上的經典瞬間。拳王阿里手部的顫抖,源自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癥狀複雜、病程長,且無法治癒。自從42歲確診,阿里在生命的最後30年,始終在與帕金森病抗爭。這樣的困境並非個例——全球約有1000萬帕金森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