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有八成的癌症患者會有疲憊癥狀的發生,尤其是有接受治療的患者。疲憊症的成因相當複雜,包括生物性、心理性或行為上的原因,如果癌症患者有下列感受,可能已被疲憊症找上門,包括:疲倦、耗竭感、無力、無法運動、缺乏能量、虛弱、困意、憂鬱、動作遲緩、身體沉重。
形成疲乏最主要原因是腫瘤直接引起的,如胃腸道腫瘤致病人不能正常進食,其營養物質必然減少,體力狀態肯定不行,疲憊感必然產生,其它部位的癌症晚期也存在營養補給問題。還有腫瘤消耗、出血等原因致病人貧血、低蛋白血症,頭暈、沒勁等等癥狀出現。
腫瘤治療也會造成病人疲憊乏力,比如化療,人們關注病人的噁心、嘔吐以及白細胞降低等等問題,許多病人給予止吐、升白細胞治療後,噁心嘔吐緩解,白細胞也升上來了,但乏力的感覺仍存在。
腫瘤代謝產生的乳酸堆積也是乏力的原因之一,腫瘤不但爭搶營養物質的能力超強,而且它還會「無氧酵解」、消耗能量少,結果乳酸堆積導致患者乏力。
乏力還有心理上的原因,癌症患者心理壓力大,表現為行動緩慢、總想坐下、睡覺,也許是疼痛,也許是對腫瘤的焦慮、恐懼,或者對治療費用的發愁,或者其它一些事情的擔憂,總之壞的情緒影響到病人的身體狀態,乏力、疲憊不堪!
與一般的疲乏不同,腫瘤患者的疲乏發生快、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且不能通過休息來緩解。長時間會損害患者的日常生理功能,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影響臟器功能狀態及患者情緒狀態,導致體質、生活質量下降,甚至造成癌症患者中途放棄治療,從而加重病情,增加額外的醫療費用。
隨着治療手段與治療觀念的改變,醫生及患者的關注點已不單純局限於生存期,更重視生活質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發得到了醫患的共同關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醫理論中"虛勞"的表現。中醫藥在治療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對於改善患者疲乏及整體生活狀況都有顯著療效。
疲乏的原因是氣血不足、正氣虧虛、五臟虛弱。針對疲乏,要補氣、補血、補養五臟。中醫在這方面有很多解決方法。通過中醫藥的治療,可有效地解決患者身體疲勞乏力的癥狀,讓患者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那麼,中醫是如何治療癌症患者疲乏的呢?通過一則病例分享一下。患者,女,乳腺癌術後1年余,術後化療6個周期。刻下症:周身乏力,四肢尤甚,伴胸脅脹滿不適,時有頭暈目眩,急躁易怒,夜寐差,夢多易醒。舌紅少津,脈虛弦。辨證:陰虛肝鬱,氣機失調證。用藥:北沙參、生地黃、麥冬、當歸、枸杞子、川楝子、合歡皮、香附等,用藥後,患者睡眠較差,噩夢多,自覺視物模糊,其餘諸症好轉,舌脈同前。上方加用菊花、法半夏、夏枯草等,後不斷辨證加減,患者病情穩定,能夠正常工作生活。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也。」「女子以肝為先天。」患者為中年女性,肝陰虧損,肝之條達疏泄不及,氣機郁滯,故見倦怠無力,胸脅脹滿;肝陰不足,筋脈失於濡養則肢體疲乏,屈伸不利;肝鬱化火,鬱火上擾則頭暈目眩,急躁易怒,失眠等。方中北沙參、生地黃、麥冬、當歸、枸杞子柔潤以馴肝之剛悍之氣,少佐川楝子疏泄以順其條達之性,原方基礎上加用香附、合歡皮進一步條達肝氣、解郁安神。二診患者睡眠較差,噩夢多,自覺視物模糊,加用半夏、夏枯草交通陰陽,菊花清肝明目。辨證施治取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