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2023年6月15日至18日,國際內分泌領域重要學術會議「2023年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ENDO)」於美國芝加哥隆重召開。會上,有學者分享了題為《靜脈注射唑來膦酸致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的病例報告。
報告提示:首次使用靜脈注射唑來膦酸可能會出現急性眼部炎症的罕見不良反應。有證據表明,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急性期不良反應,在治療前保證維生素D水平充足可能有助於預防類似不良反應。

關注「靜脈給葯雙膦酸鹽」的不良反應
雙膦酸鹽廣泛用於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靜脈注射唑來膦酸(ZA)通常用於口服雙膦酸鹽不耐受或依從性差的患者。眾所周知,ZA的急性不良反應主要是類流感樣癥狀,如噁心、肌痛和發燒。但該文章則報告了一例首次使用ZA後出現急性眼部炎症的患者。
病例回顧
該患者是一名患骨質疏鬆症的71歲女性,DXA骨密度提示腰椎T值最低,為-2.6,25羥維生素D水平為10 ng/mL。經過補充鈣和維生素D兩個月後,複查25羥維生素D升高至31 ng/mL。
因為患者無法堅持口服雙膦酸鹽類藥物,因此建議使用唑來膦酸靜脈輸注治療骨質疏鬆症。
輸注唑來膦酸1天後,患者逐漸出現雙眼瘙癢、發紅、流淚、視物模糊、畏光、異物感,以及眼痛、頭痛癥狀,無畏寒發熱,無關節及肌肉疼痛。患者否認既往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眼部疾病。癥狀出現後,患者多次就診於急診科,先後予以多粘菌素B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癥狀均無緩解。
5天後患者再次就診,體格檢查提示雙側結膜充血,多淚伴水樣分泌物,被診斷為過敏性結膜炎,予以西替利嗪口服及奧洛他定滴眼液滴眼治療,並轉診至眼科。
輸注唑來膦酸7天後進行眼科檢查,右眼視力為20/60、眼壓為12 mmHg;左眼視力為20/60,眼壓為16 mmHg。裂隙燈提示右眼瀰漫性結膜充血等異常表現,被診斷為右側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將治療方案調整為潑尼松龍滴眼液及環戊醇滴眼液治療。調整治療方案後1周癥狀逐漸改善,3周後癥狀幾乎完全消失,且沒有再次複發。但是經過此次事件後,患者拒絕繼續使用唑來膦酸。
病例討論
唑來膦酸導致的眼部炎症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不良反應。這種不良反應可能與炎症細胞因子釋放有關,比如IL-1、IL-6、TNF-α等。與唑來膦酸其他急性期反應一樣,唑來膦酸的再次使用,可能不會再次出現眼部炎症。
另外,有證據表明,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急性期不良反應,在治療前保證維生素D水平充足或有助於預防類似不良反應,但該患者在治療時的維生素D水平是充足的。
所以,臨床使用唑來膦酸時,應該意識到可能出現急性眼部炎症的不良反應,早期識別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
撰文:文思 宜昌市中醫醫院(三峽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校審:田字格
譯者介紹

文思
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於湖北省中醫院進修學習。發表2篇SCI及多篇國內期刊。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鬆症及高尿酸血症。
參考資料:Anvitha Reddy Ankireddypalli, Shalamar Dionne Sibley,THU-443 - Acute Iridocyclitis Associated with Intravenous Zoledronic Acid.2023ENDO
聲明:本平台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台發佈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於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台對發佈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儘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