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愛喝點小酒,小酌怡情,適量的飲用能釋放人的壓力,舒緩心情,並無不妥。
夏天適度地喝點白酒,可以起到祛濕、避寒、暖胃生津的效用。如今人們愛在空調房裡待着,體內積寒,適度地喝一點小酒對身體健康機能起調節保護的作用。
秋天則適合飲點黃酒,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其性熱味甘苦,有活絡通經、暖胃驅寒的效用。搭配幾顆烏梅溫一溫,即可潤肺又能養肝。
但是酒本身屬濕熱之品,稍稍飲酒可以使體內的濕氣發散出來,從汗而出。但不可久飲,《本草綱目》有云:「久飲傷神損壽,軟筋骨,動氣痢。」
我接診過一位30歲的患者,工作壓力比較大,飲食習慣也特別不健康,一周有三到四天都是跟客戶或同事在外吃飯喝酒,每次飲酒量也較大。
後來身體逐漸出現一系列問題,如:陽事不興,大便稀溏,腰疼,眠差,口乾咽干,小便色黃,多汗。
舌紅、苔黃膩,脈細數,四診合參,證屬濕熱蘊結、腎陰虧虛,治以清化肝經濕熱,佐以滋陰補腎為法。
方組:龍膽草、梔子、黃芩、當歸、生地、木通、澤瀉、車前子、柴胡、甘草、山藥、山萸肉、菟絲子、懷牛膝
囑其戒酒,忌食辛熱之品,加強鍛煉。
服藥十四劑,諸證悉數改善。效不更方,用量稍做加減,以防苦寒燥濕而傷陰,繼服七劑,告知無恙。
酒為辛散之物,當氣血不足,身體過於寒滯的時候,適量飲酒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同時酒能助生濕熱,本身濕熱如果比較重,有濕邪,大量飲酒則進一步加重濕熱。
患者長期飲酒,導致肝經濕熱,濕熱之邪循經下注,出現下焦濕熱之大小便異常;濕熱蘊郁,三焦氣化不利,導致「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方擬龍膽瀉肝湯加味,龍膽草、柴胡、梔子、黃芩清肝火;木通、澤瀉、車前子利濕氣;當歸、生地養肝血;甘草護衛中氣。取其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之功效。
加山藥益陰健脾;菟絲子滋肝補腎、固精縮尿;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山萸肉澀精固脫,收斂止汗。諸葯合用,得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