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泉月(鄭州大學);指導老師:魏猛
近日,杭州,23歲的安安在家中突然大聲尖叫、意識混亂,被診斷為嚴重的酸中毒合併電解質紊亂。原來,安安常年在網上購買各類保健品,事發前一天,安安服用了2顆網紅「利尿丸」和2顆「通便丸」。(10月2日 人民網)
據安安所說,先前她覺得自己有些「水腫」,在視頻網站上看到了這款被眾多博主推薦的「利尿丸」,便買來使用。然而,她寄予厚望所服用的「利尿丸」其實根本沒有其宣傳的瘦身、消腫功效。有醫者指出,與其相似的利尿葯會被當作降壓藥使用,主要針對心衰患者用於減輕心臟負荷;其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導致低鈉、低鉀,也就是臨床上所說的電解質紊亂,嚴重可以致命。如果安安病發時沒有被同住的母親及時送醫,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安安的遭遇並非個例,關於海外網紅葯副作用的報道已經屢見不鮮,許多消費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和損失。此前,27歲的女孩小陳服用「清腸」的日本「小粉丸」緩解便秘,收穫了減重的意外之喜,進而加大了服用劑量。後來,長期過量服用導致她每日用量達到100粒也難以排便。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其結腸如同松垮的熱水袋,已經不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沒用的產品可能只是單純的「智商稅」,付出金錢的代價足矣;而「有用」的產品則可能危及性命,要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除了「利尿丸」,如今還有「美白丸」「排油丸」「口服亮膚液」「燃脂片」等各式各樣的海外網紅藥品在各大購物平台上暢銷。雖然這些藥丸的療效並沒有得到官方認證,但是瘦身變美心切的年輕女孩們卻趨之若鶩。點開某網購APP,搜索「網紅利尿丸」,就出現來自多個國家的相關產品,月銷千件的數據無比刺眼。打開某自媒體平台查找相關產品,也能輕易看到數不勝數的推薦帖子。他們都用「無害自然提取物」「綠色健康」來進行自我標榜,打着「減肥瘦身」的旗號矇騙了一批又一批單純的消費者。
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和合法權益,我們要立即採取措施,改善當前海外網購藥品的「亂象」。
首先,我國應進一步完善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的法律法規,對跨境電商平台上涉嫌違法售賣藥品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其次,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力度,部門間協同配合以提高監管效率,保障市場上合法銷售的海外藥品安全、有效。對於一些功效不清、副作用極大的藥品,要嚴格控制流通、禁止銷售。就網絡平台來說,應當積極承擔其社會責任,對用戶發佈的內容進行篩查和管理,明確有關海外藥品的信息準確、真實。針對藥品廣告,其應當適時標註提示性語句,防止一些網紅、博主為牟利進行虛假宣傳,從而誤導大眾。
但是,想要從最根本上杜絕海外網紅葯傷人事件的發生,關鍵在於廣大消費者自身要保持清醒和理智,正確地看待併科學地使用功效性藥品、保健品。
中國有老話說「是葯三分毒」。不管是藥品還是保健品,長期服用,都會有一定量的毒素累積在體內。在沒有科學指導的情況下,盲目服用藥物或許可以在短期內獲得顯著的效果,但是身體可能遭受永久的、不可逆的傷害。身體健康的美好祝願不能依託在小小的藥片之上,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多加註意。在筆者看來,良好的心態和大自然的陽光要好過任何昂貴的藥品;堅持運動,健康飲食才是擁有好身材的最佳秘訣。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反思,這場強烈的「身材、外貌焦慮風暴」到底從何而來?又會何去何從?
崇尚美、追求美是人類的天然屬性。在這個「顏值經濟」風靡的時代,追求外表的光鮮亮麗的確無可厚非。但如果不顧及身體健康,為了所謂的美貌以身犯險,便是得不償失了。更何況,我們推崇的美不是單純的外在美,更不是單一的「白、幼、瘦」。美應該是多元的、不被定義的,它應當是一種感受。美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模糊的、難以觸碰的東西,我們有什麼理由把它設置為條條框框?又為什麼非要把它具象成某種外在表現呢?
站在人類的漫漫歷史長河中仰望,精緻的皮囊總是轉瞬即逝,只有高貴的靈魂和美麗的心靈才能真正留下痕迹。當我們在光彩照人的二十歲追求着纖腰細腿,用珠寶配飾儘力點綴自己時,不要忘記我們需要健康的身體去享受餘下的中年、老年和暮年。而那時,時尚的浪潮褪去,主流的審美改變,真正讓我們美麗的是內在的氣質,真正讓我們閃光的是那顆獨一無二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