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面孔 | 河南重磅引援的諾獎得主:為揪出胃潰瘍元兇,將幽門螺桿菌培養液一飲而盡

2022年09月30日21:35:32 健康 1471

大象新聞記者 李昌

「大家好,我是巴里·馬歇爾教授……」近日,一段視頻演講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珀斯來到北半球的中國鄭州。視頻中,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馬歇爾微笑着表示,未來將在鄭州合作建設「馬歇爾國際消化醫學研究中心」和「馬歇爾國際消化病醫院」。

象·面孔 | 河南重磅引援的諾獎得主:為揪出胃潰瘍元兇,將幽門螺桿菌培養液一飲而盡 - 天天要聞

馬歇爾有哪些成就?重磅引援馬歇爾將給河南帶來什麼?9月30日,大象新聞記者採訪了曾聆聽過馬歇爾學術講座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博士陳寧恆。

遭遇群嘲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醫學界對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發病機理的看法,有一個『刻板認知』,就是胃病都是由於心理壓力、食物刺激以及胃酸過多等因素造成的,當然這個認知是錯誤的,但當年馬歇爾教授為扭轉這一認知,險些送了自己的命。」

陳寧恆介紹說,1979年,已獲得醫學本科學位的馬歇爾在一份胃黏膜標本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細菌——幽門螺桿菌。

兩年後,他來到澳大利亞皇家佩思醫院當一名內科醫學的研究生,在這裡他遇到了正在研究胃潰瘍的醫生羅賓·沃倫。兩人都對當時胃潰瘍病因的主流看法持懷疑態度,一拍即合之下開始了合作研究。

雖然兩人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很可能是導致胃潰瘍的元兇,可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中存活下來,因而胃潰瘍跟細菌感染並不相干。人們更願意相信是他們的標本被污染了,甚至是造假了。

面對偏見,馬歇爾和沃倫並沒有氣餒,他們互相打氣,繼續研究。他們對100位胃病患者展開了調查後發現,在所有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九成胃潰瘍患者以及約半數的胃癌患者胃黏膜中都存在着幽門螺桿菌。

隨後,1982年4月,馬歇爾最終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和分離出這種細菌。兩人在發表到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的論文上提出:胃潰瘍和胃癌是幽門螺桿菌導致的,並且應當採用抗生素治療。

象·面孔 | 河南重磅引援的諾獎得主:為揪出胃潰瘍元兇,將幽門螺桿菌培養液一飲而盡 - 天天要聞

然而,這個論文遭到了行業內的群嘲,許多人罵他們是違反常識的騙子。此外,更讓馬歇爾絕望的是,他們的動物試驗也遭遇折戟:無論他們給試驗動物注射多少幽門螺桿菌,它們都沒有出現胃潰瘍狀況。

以身試菌

「馬歇爾教授很喜歡一個中國成語——卧薪嘗膽,他曾在學術講座上用這個詞來激勵醫務人員在科研的道路上要相信自己並勇於探索。而他自己,就是這個成語的最好註腳。」

陳寧恆說,動物實驗失敗後,無奈之下馬歇爾決定「以身試菌」。

澎湃新聞,馬歇爾曾在同濟大學演講時講述他與合作夥伴最初發現幽門螺桿菌的經過。

1984年6月12日,在檢查確認自己身上沒有攜帶幽門螺桿菌以及罹患胃病後,馬歇爾偷偷地喝下幽門螺桿菌培養液,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然後像往常一樣正常生活,靜靜等待這些細菌在體內繁殖。

果然,幾天後,馬歇爾出現了噁心嘔吐、進食困難等癥狀,胃鏡檢查後他「驚喜」地發現,自己胃裡長滿了幽門螺桿菌。

馬歇爾的妻子知道他做的傻事後嚇壞了,勸他趕緊治療,但馬歇爾卻不願放過這個研究的機會,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更多的觀察和試驗。直到10天後,考慮到潛在的胃癌風險,馬歇爾這才服用抗生素開始治療。

「考慮到當時的醫療條件,馬歇爾的行為無疑是用生命求索,」陳寧恆表示:「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好在,抗生素療法起作用了。」

聽聞馬歇爾的「瘋子」事迹後,人們終於開始重視和認同馬歇爾與沃倫的假說,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幽門螺桿菌的研究中。十年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峰會上,幽門螺桿菌終於被確認為消化性潰瘍病的元兇,從此,胃潰瘍病從原來難以治癒的慢性病,變成了一種可以較輕鬆治癒的疾病。

又過了十年,馬歇爾和沃倫這對曾經對抗全世界的合作夥伴,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陳寧恆說:「他們的發現啟發了醫學界去研究微生物與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關係,在消化病學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象·面孔 | 河南重磅引援的諾獎得主:為揪出胃潰瘍元兇,將幽門螺桿菌培養液一飲而盡 - 天天要聞

重磅外援

諾貝爾基金會的調查統計顯示,在最受大眾歡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前十位中,馬歇爾教授位居第二。「而這位第二受歡迎的諾貝爾獲得者,與河南還淵源頗深。」陳寧恆回憶到,2015年8月24日,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建院100周年之際,馬歇爾教授就應邀來鄭州進行訪問交流,並舉辦學術講座。

在專題報告上,馬歇爾教授回顧了自己與羅賓·沃倫教授發現幽門螺桿菌的過程,他用歷史學家丹尼爾·鮑斯坦的名言「阻礙人們獲得知識的最大敵人,並非是對未知世界的一無所知,而是對事物的錯誤認知」,表述了他們這一發現的艱辛歷程。隨後,馬歇爾教授受聘成為了 「鄭州大學客座教授」,2011年,馬歇爾被評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河南日報》消息,今年9月22日,鄭州大學與馬歇爾簽訂全職引進協議,未來將在鄭州合作建設「馬歇爾國際消化醫學研究中心」和「馬歇爾國際消化病醫院」。兩天後,在第五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上,不能親臨現場的馬歇爾教授,在視頻中認真地表示:「河南對科技的重視和投入一直令我印象深刻!」

「我深深地為家鄉能引進這樣級別的『外援』而感到振奮和自豪,」陳寧恆激動地表示:「相信在他的引領之下,任何消化疑難雜症的攻克,都只是時間的問題——畢竟,面對挑戰,我們都學會了卧薪嘗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 天天要聞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最近,90後李力(化名)總覺得眼睛不對勁,時常感到乾澀,看東西也變得模糊起來。不僅如此,他發現自己看東西偶爾還會出現變形的情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醫生告知他,他的眼睛問題與肥胖引發的高血脂密切相關。國家喊你來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本周末天氣變化劇烈,雷電、暴雨、大風、沙塵紛紛登場。在重慶,一場雷電暴雨過後,一些人突然出現了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哮喘癥狀。當天夜間,重慶各大醫院急診患者開始驟增。為何同一時間會有這麼多癥狀相....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 天天要聞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柳芽抽新,薺菜破土,又到一年代謝重啟黃金期!糖友們快收下這份《春日控糖四部曲》讓血糖與春花共舞,健康共春光一色。【時令煥新·春鮮甄選】✅香椿豆腐:天然胰島素搭檔頭茬香椿含鉻量是菠菜3倍,搭配高蛋白嫩豆腐,激發細胞糖代謝活性。切記焯水去亞硝酸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 天天要聞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4月13日,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的消息,衝上多條熱搜,引發熱議。12日晚,齊思鈞在個人社交平台進行了直播。在直播中,他公開自己在2022年確診雙相情感障礙的經歷。直播截圖齊思鈞稱,自己服用了一年的雙相情感障礙藥物,同時進行了為期大概兩年半的心理諮詢。他表示:「一切都過去了,我經歷過來了,一切都在向好...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 天天要聞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生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有關。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徵,長期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的損傷,從而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有9.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根據預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去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於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以至於一號難求?開診10個月、接診近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