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發出感慨:「青春沒幾年,疫情佔三年」,每個人都希望新冠病毒可以被快點消滅,人們能夠儘早恢復平靜的生活。
那麼,假如全球疫情一直繼續,我們該怎麼辦呢?
新冠病毒有哪些可怕之處?
傳染性和隱蔽性高
新冠肺炎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打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和呼出的氣體而被感染;觸摸手飛沫沉積的物體後,觸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也會導致感染。
新冠肺炎還可以通過氣溶膠和母嬰傳播傳播,傳播途徑多,傳播範圍廣,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主要是成年人,老年人和體弱者也容易被感染。
兒童和孕婦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新冠肺炎可以在鈔票、玻璃等表面生存,存活時間長,不易發現。
致病性
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常見癥狀包括呼吸道癥狀、發熱、咳嗽、氣短和呼吸困難,在嚴重的情況下,新冠肺炎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
對於由新冠肺炎引起的疾病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對其進行治療。
預防措施
民眾積極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出門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與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的人接觸,需要接觸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子、手肘捂住口鼻,避免泡沫在空氣中擴散;適當運動,規律作息;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應根據病情到就近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並正確佩戴口罩,同時,避免接觸擁擠的人群,告知醫生你的居住史等。
假如全球疫情一直繼續,我們該怎麼辦?
鍾南山院士給出了答案,如果全球疫情持續,人們可能會在動態清零的過程中逐漸對外開放,完成科學合理的防治管理方法,只是如何才能逐步推進動態清零。
疫情的發展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增加了一些干擾,雖然我們通過兩年的抗擊疫情,收集了完整的抵禦疫情發展的經驗,但還有其他國家躺着,病毒感染不斷使他們的基因變異。
因此,我們必須做好長期對抗的準備,在動態清理的過程中慢慢完成開放。
專家:三種結局可能性最大
第一種情況:病毒感染到一定規模後,會自行停止傳播
從中國在這次疫情中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出,我們已經找到了阻止病毒傳播的有效干預措施,各國現在都在向中國學習。
如果允許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幾乎每個人都被感染,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一種可以與病毒競爭的有機體,不管接受與否,當病毒失控,人繼續被感染,就會出現被動的群體免疫。
第二種情況:未來新冠疫情成為地方性疾病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大衛·海曼認為,新冠肺炎正在成為一種「地方病」,並將持續流行一段時間——就像其他冠狀病毒一樣,「四種冠狀病毒已經發展成為『地方病』」。
例如,瘧疾被認為是一種地方病,但它在幾十個國家流行,主要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2020年造成60多萬人死亡。
第三種情況:人類免疫力提高
人體免疫力提高,病毒共存,目前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病毒還在不斷變異,要徹底消滅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人類防禦意識的提高,醫療質量的保證,生活方式的改變,自身免疫力的提高,病毒可能不會那麼致命,所以肺炎或者死亡的概率會降低。
新冠病毒的預防小知識
遠離感染源
不去疫區,避免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或疑似患者,不去人群密集場所,取消集會性質的活動,在外面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和別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如果咳嗽或打噴嚏,用紙巾捂住口鼻或屈肘,減少在外進食;
自我防護
做好自我防護,外出時正確佩戴醫用或防護口罩,不要用手觸摸眼、鼻、口等部位,防止感染率上升,出門盡量不要碰外物。回家後用75%的酒精對雙手和全身進行噴霧消毒,有效清潔雙手。
增強體質
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體育鍛煉,注意日常作息,不要熬夜,保持愉快的心情,減少緊張和焦慮,維護自身健康;
健康飲食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研究,新冠肺炎可能是野生動物帶來的病毒,盡量避免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防止直接感染,多吃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蛋、奶,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如獼猴桃、橙子、菠菜等。
加強防控意識
平日,家中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或接觸到疑似患者,應立即戴上口罩,向當地有關部門如實報告自己的情況,並前往醫院就醫,同時,你要全力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