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問「糖尿病患者的首要目的是什麼」,想必大家都會回答說「要將血糖控制在平穩狀態」,而若想血糖平穩,除服用降糖藥物外,便是要控制對飲食的攝入。
然而,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大多都會存在容易餓的情況,肚子一餓就會不自覺的吃下過量的食物,如此便會致使血糖升高。
因此,或許有很多人不禁要問,是不是只要找到使糖尿病患者飢餓的原因,就能夠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呢?
首先,糖尿病患者出現飢餓感主要是這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患者在血糖很高的時候,由於胰島素缺乏血糖得不到利用,吃得多還容易餓得快,也就是血糖持續很高的患者也會表現為飢餓。
另一種情況是糖尿病患者使用了促胰島素分泌的降糖葯,或者使用了胰島素有出現低血糖的可能。低血糖時患者也會有明顯的飢餓感,還有的患者原來飯量很大,得了糖尿病之後控制飲食,飯量明顯減少會覺得吃不飽,此時也會感覺飢餓。
那麼糖尿病患者應如何解決所出現的飢餓?
1、明確熱量總和
熱量總和是指糖尿病患者每日所消耗的總熱量,在明確每日所需的總熱量後,才能夠確定每日能夠進食哪些食物,以及食物量有多少。
2、選擇一些飽腹感比較強的食物
糖尿病人要調整好飲食方案,盡量選擇一些升糖指數比較低的食物,另外還要選擇一些飽腹感比較強的食物,可以選用一些粗糧來代替細糧,粗糧有很強的飽腹感,它能夠幫助腸胃降低排空的速度,還能夠幫助糖尿病人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這些食物不僅在食用後可以幫助控制血糖,還可以幫助緩解飢餓。
3、減慢進食速度
糖尿病患者若想將飢餓這一問題解決,還應減慢進食的速度,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這是因為,當進食速度過快時,吃飽的信號會傳達得更慢,如此之下便會不自覺地吃下更多食物。
而慢慢吃則會更有助於身體對飽腹感的傳達,其也會更有利於對餐後血糖的控制。
4、少食多餐
在明確每日所能夠攝入的總食物量後,則可以進一步制定少食多餐的食譜,所謂少食多餐就是指,既可以緩解飢餓感又可以避免或減少血糖發生波動。
對於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患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若是一不小心變成「多食多餐」,則會引發血糖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失控。
5、檢測血糖
若糖尿病患者經常會有飢餓感出現,且飢餓感即便是在進食後也得不到緩解,則應及時測量一下血糖水平,以確定飢餓感是否是因血糖過高所引起。
若檢測後發現血糖的確過高,則應及時去醫院查明原因,以免糖尿病發生惡化。
6、堅持計劃。
如果飲食控制計劃適宜,就必須堅持到底。要知道糖尿病病人吃多了後進入體內的食物並不能被完全充分利用,而是產生高血糖,會讓血糖越來越高。所以要控制飲食,等身體逐漸適應了,就不會經常出現肚子餓。
溫馨提示,由於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肚子餓的現象,但是如果包含噁心、乏力等現象就要及時跟醫生溝通。如果經常性地感覺到肚子餓就說明血糖沒有控制好,那患者就要特別的注意,必要時讓醫生重新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