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津濱海客戶端】
津濱海訊(記者 艾欣 通訊員 王鵬 攝影報道)心臟瓣膜病是三大心血管疾病之一,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的瓣膜病。日前,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劉志剛團隊為多位合併嚴重心衰的主動脈瓣極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的危重症患者成功實施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微創手術方式,為心臟瓣膜病患者帶來健康的福音。
病例1
天津患者楊大爺今年72歲,有近40年心臟瓣膜病史。最近一個月來,他感覺病情越發嚴重,稍微活動就胸悶、心悸、氣短,基本喪失了活動能力。曾輾轉天津市多家大型醫院,被診斷為終末期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瓣極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二尖瓣中大量返流,左心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由於病情太危重,接診的醫生都建議藥物保守治療,但單靠藥物已經無法控制病情發展,疾病的折磨令楊大爺痛苦不堪。
在朋友的推薦下,楊大爺來到泰心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後,醫生確診其為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重度狹窄,壓差超過110mmHg,左心擴大,心臟射血分數不足正常水平的1/3,隨時有猝死風險。
患者年齡大,心功能差,循環崩潰風險高,冠脈風險高,合併腎功能不全……考慮外科手術風險高、創傷大、恢復慢,醫療團隊決定實施TAVR手術——用微創換瓣的方式改善癥狀。經過改善心、肺、腎臟功能治療等術前準備,多學科醫療團隊對患者病情進行充分討論、分析,對手術的每個步驟、細節反覆研討,對術中、術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預案,以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術後影像
術中,在麻醉、體外循環、放射、超聲等多科室的默契配合下,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的支持下,醫療團隊通過調整輸送系統至最佳位置實現精準釋放人工瓣膜。經過球囊擴張後,患者跨瓣壓差即刻顯著下降至正常水平。為了評價手術效果,醫療團隊為患者實施主動脈造影、冠脈造影及心臟超聲,各項檢查結果顯示瓣膜植入位置良好、形態完整,血流通暢。人工瓣膜正常工作,手術圓滿成功。

楊大爺胸悶、氣短等癥狀消失,術後當天就能下床活動。經恢復後順利出院。
病例2
另外一名接受TAVR手術的趙大爺70歲,因急性心梗入院,經檢查趙大爺冠脈血管多處嚴重狹窄合併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心功能極差。緊急接受了一枚支架植入,解決心肌梗死的相關血管,暫時解除了生命危險。住院治療期間,趙大爺又出現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心臟驟停等危急情況。經過團隊會診計劃為趙大爺解決其他冠脈血管問題,並同時解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問題。
劉志剛率隊為其成功實施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TAVR一站式手術。一次手術成功為患者解決了右冠狹窄和主動脈瓣狹窄兩個問題。術後趙大爺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TAVR醫療團隊
TAVR手術為危重症主動脈瓣膜病患者特別是無法接受外科換瓣手術或手術風險較高的患者,提供了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新選擇。這一手術的成熟開展說明泰心醫療團隊有能力為病情複雜的危重症主動脈瓣膜病患者,提供安全、完善的多學科團隊診療方案,彰顯了醫療團隊處理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的綜合能力。
科普知識
主動脈瓣是血液離開心臟的第一扇大門,心臟(左心室)收縮將血液經過主動脈瓣射入主動脈,維持機體正常血壓並為全身供血。主動脈瓣發生狹窄時,心臟血液流動受阻,心臟向身體各器官供血不足,會使患者心腦及全身各器官出現缺血癥狀。研究表明,出現癥狀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若不治療,一半以上將在2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僅為20%。
傳統的開胸換瓣手術會將患者的胸腔打開,心臟停跳,手術風險較高;如今,TAVR這一微創手術方式已經成為老年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一線治療方案。TAVR手術無需開胸,從患者腿部切開2-4cm的切口,延血管利用導管將人工瓣膜送到狹窄部位,並替代原有病變脈瓣,具有創傷小、恢復快、風險低等優勢。
本文來自【津濱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