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強國」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堅持每周出診

2022年07月16日08:18:31 健康 1637

「醫生最忌諱治病只盯着疾病,應該多與患者溝通,哪怕只是幾句『閑話』,也可以在聊天中觀察病人的細微變化,用暖心的話語打開醫患信任的關口。」91歲高齡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結核病學專家馬玙如是說。至今,她仍然工作在臨床一線,是首都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

「科學強國」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堅持每周出診 - 天天要聞

圖源:北京日報

從1955年到2021年的66年間,馬玙見證了中國結核病防治事業的建立和發展,為結防事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用精湛的醫術解決病人的痛苦,更用真心溫暖着每一個患者,持之以恆地詮釋着「一生為病人服務」的初心。

2021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六部門授予馬玙「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白色瘟疫」的較量

1955年,23歲的馬玙從江蘇醫學院醫療系(現南京醫科大學)畢業,來到中央結核病研究所,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開啟了她治病救人的征程。

最初接觸結核病時馬玙覺得很簡單,只要根據臨床癥狀、胸部X線檢查和痰塗片或培養就可以診斷;治療也就是鏈黴素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三大法寶。然而,她很快就被現實難倒了——嚴重的結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腦膜炎以及淋巴結核、血液播散性結核,有時會讓她束手無策。但這些並沒有讓馬玙灰心喪氣,她反而與這個「白色世紀瘟疫」較上了勁兒。

「科學強國」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堅持每周出診 - 天天要聞

圖源:北青網

馬玙堅信,做醫生必須具備精湛的醫術,這樣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醫生。因此,她每天都堅持學習,即便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下鄉期間,也隨身攜帶一本《實用內科學》,最終用一年時間掌握了內科的基礎知識。為了能閱讀國外相關文獻,她自學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攻克了語言難關。多年來,無論是臨床還是基礎,無論是本專業還是其他專業,她無一例外都要涉獵。

1980年到1982年,馬玙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Case Western Reserve醫學院進修兩年,之後回國開始進行結核病的免疫學研究,先後開展了結核病的血清學診斷、結核菌及其他分支杆菌特異性抗原的分離、鑒定以及單克隆抗體的研究、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免疫治療的研究等。1990年以來,隨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她又在結核病的分子生物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耐葯基因以及DNA指紋技術的研究,並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一項,獲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衛生局科技進步獎9項。

耄耋之年,馬玙還經常參加國內的學術會議,了解前沿信息。她說:「雖然我們是專科醫生,但病人可能伴發各種其他疾病,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務患者。」

這些年來,馬玙先後發表中英文論文185篇,參與《結核病學》等19部專著相關篇章的撰寫,主編《實用肺癌防治指南》和《結核病》。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面對榮譽,馬玙十分淡然,常用「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自勉。

她一輩子紮根結核病醫療臨床第一線,並持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但她並不滿足於此,而是希望趁着身體硬朗還能再「補上一課」——加深對結核病流行病學的了解。馬玙說,驅使她持續前行的不是榮譽和頭銜,而是一位醫學專家對我國結核病防控的那份責任。

愛是最好的良方

在談到打算要工作到什麼時候時,馬玙說:「干到自己體力不行,不能為病人服務了,我就不幹了。」

「科學強國」敬佩!年逾九旬的她仍在堅持每周出診 - 天天要聞

圖源:北青網

因為知道馬玙診療經驗豐富,門診中很多慕名而來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較複雜。包括肺結核在內的眾多結核病發病無典型癥狀,有可能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等各種不同病源的肺部炎症,甚至是肺部腫瘤等疾病。馬玙認為,肺結核特別需要注意與其他疾病的鑒別。

一位乳腺癌患者術後總是懷疑自己出現了癌細胞肺部轉移,經馬玙診斷後只是新發肺結核。馬玙不僅為這位患者進行了準確的診斷,還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患者專門寫信表示感謝:「我是不幸的,家庭的不幸、身體的不幸,然而我又是最幸運的,因為我得到了您這樣的醫學大家的關心和治療,您不僅治療了我身體的疾病,也治療了我心裏的疾病。」

馬玙常說,病人是弱勢群體,應該對他們耐心細心一些,「醫生最大的敵人是冷漠,最有效的處方是愛。」除了關照患者的心理健康,馬玙還會從其他細節處關照患者。時至今日,馬玙的病例書寫依然規範整齊,她說:「來找我的患者很多都是外地來的,他們可能只在我這裡看一次病,以後還會去其他醫院,我把病例書寫整齊一點,患者能了解自己的情況,下次再找其他大夫看病時也方便大夫問診。」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結核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結核病耐葯問題突出,我國仍是全球高負擔國家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新髮結核病患者人數佔全球8.4%,位列全球第三;我國利福平耐葯結核的負擔佔全球14%,位列全球第二;我國結核病患者死亡人數3.1萬,首次降至30個高負擔國家的末位。終結結核病依然需要眾多像馬玙這樣長期致力於此的「防癆人」。

醫學的進步離不開一代代醫生的傳承與探索。多年來,馬玙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4名,還和其他導師聯合培養了很多碩士和博士。如今,她的很多學生已經成為全國各大醫院結核專業領域的骨幹和學科帶頭人,而年輕的醫生們似乎也都得到了她的真傳,對患者細緻又耐心。每當說起這些時,馬玙總會滿面春風、無限欣慰。

END

資料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日報》

作者:劉建華

編輯:趙狄娜

審校:龔紫陌

視覺:龍昊

關注「科學強國」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決定!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肚子里有個東西在跳!四年沒當回事……體檢後醫生都震驚了 - 天天要聞

肚子里有個東西在跳!四年沒當回事……體檢後醫生都震驚了

浙江94歲的張爺爺身體一向硬朗四年前,他偶然發現自己肚子里有個會跳動的東西因為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加之年事已高一直認為這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直到就醫檢查,連醫生都震驚了…腹中竟有一個直徑超8厘米、長度達15厘米的巨大腹主動脈瘤直到近期,張爺爺前往
同一款葯,為何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價格更高? - 天天要聞

同一款葯,為何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價格更高?

資料圖「一款藥物為何兩種價格?」近日,來自重慶的鄧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在位於重慶銅梁區的一家藥店購買三黃片(葵花),店員告知售價為18元一盒,結賬時,鄧女士掏出醫保卡準備付款,收銀員見狀提醒她,刷醫保個人賬戶比付現金貴,需要支付26元。對此,鄧女士當即提出了質疑,得到的回復是「價格一直就不一樣」。面對明顯...
最全爸媽保險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買! - 天天要聞

最全爸媽保險攻略!最低900多搞定,三高、癌症也能買!

爸媽上了年紀,身體各項機逐年下降,很容易生病。心酸的是,爸媽這一輩大都沒有保險,一旦生大病,治療費高昂。重病面前,醫保報銷的錢只是杯水車薪,很多家庭因為掏不出十幾萬醫療費,只能放棄治療。如果你爸媽還沒有保險,建議趁早配齊,關鍵時候能救命!
這3種疫苗千萬別亂打!醫生警告:接種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 天天要聞

這3種疫苗千萬別亂打!醫生警告:接種不當,後悔都來不及!

這幾年,疫苗的事兒成了家家戶戶繞不開的話題。絕大多數疫苗是好東西,能救命,能防病,關鍵時刻就是一把保護傘。但不是每一針都能隨便打,有些疫苗一旦接種不當,不僅防不了病,反而可能惹出一身麻煩。臨床上,我們見過太多因為錯誤接種疫苗導致的後悔和痛苦
科普|多地高溫出現重症病例,這些因素會加劇「熱射病」 - 天天要聞

科普|多地高溫出現重症病例,這些因素會加劇「熱射病」

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引發多例患者住院。據溫州晚報消息,日前一名卡車司機因車內高溫導致體溫飆升超過41℃,昏迷不醒,被緊急送醫搶救,被診斷為「熱射病」。武漢發佈公眾號也稱,7月5日下午,武漢市江漢區73歲的王先生因連續高溫天氣仍堅持不開空調,僅靠電風扇降溫,中暑昏迷,送醫後確診為「熱射病」。「熱射病,是...